{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半生書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23085
李黎
印刻
2013年5月08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叢書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那些人,那些曲折與動盪的文學年代
筆鋒裡潛沉著李黎深情的探勘書寫
允為一個時代文學典範的註記
他們的話語文字,容貌舉止,在我至少一半的人生裡留下的涓涓記憶,
隨著時間匯成了一條盪盪長河。
一九七七年秋天,李黎因為尋根之旅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從那年起,透過出版界前輩范用先生引見,她像跟時間賽跑一樣,趕著求見尚在世間的老作家。
每一位書中人,在他們各自生活的海峽的兩邊,都遭遇過來自他們自己政府的壓制迫害,甚至牢獄禁錮 。是巧合嗎?還是我不自覺的選擇?是因為他們的年齡,正逢上了那個動盪的年代、那段酷痛的歷史?顯然,他們是中國歷史的映照,一群知識份子的範本。尤其是,但凡有理想、有才華、有風骨的寫作者,身處那個時代,無論在海峽的哪一邊,都無法逃脫政治的渦漩吧。
書中寫到的十二位,有十位是大陸的作家學人;以李黎成長在台灣、旅居美國多年的背景,這些原應是她最不熟悉的人。但一九七○年,她從台灣赴美求學,在大學圖書館兩層樓之間的一個小房間裡發現一書架的中文書,裡面竟然有許多在台灣看不到的「禁書」!她像補課般急不可待的讀著,試圖彌補那個錯失的文學斷層。而那時正值大陸文革時期,這些作家生死未卜,讀時更添一份敬惜之心。當時又逢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李黎投入這場「海外五四」運動的結果是被台灣政府視為左傾份子,上了黑名單,十五年不得回家。思鄉情切之餘,轉而去大陸作文化源流的探索,同時也是為自己的身世尋根。
那時距離文革結束還不久,資深的文學人士幾乎全是浩劫的倖存者,更有文名早已湮沒而自嘲為出土文物的。就是這樣,她一位一位的求見,幾乎都沒有遭到拒絕。有的趕上見到他最後的夕照餘暉,如茅盾;有的結為朋友,一同度過悲欣交集的八零年代、變化巨大的九零年代,甚至還有更久的。
作者簡介
李黎
本名鮑利黎,高雄女中、台大歷史系畢業,後出國赴美就讀普度(Purdue)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任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從事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短、中篇小說獎。著有小說《最後夜車》、《天堂鳥花》、《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書簡》、《樂園不下雨》等;散文《別後》、《天地一遊人》、《世界的回聲》、《晴天筆記》、《尋找紅氣球》、《玫瑰蕾的名字》、《海枯石》、《威尼斯畫記》、《浮花飛絮張愛玲》、《悲懷書簡》、《加利福尼亞旅店》、《昨日之河》等;譯作有《美麗新世界》。
目
錄
自
序
長河側影
茅盾
去冬見茅盾
烏鎮倒影
茅盾的題字
巴金
巴金先生談過去、現在、將來
中國的良心
重訪巴金的家
沈從文
夏日北京:沈從文
沈從文的長河
命運之杯——辛亥革命的一課
從文讓人
人間風景——讀黃永玉《太陽下的風景》及其它
丁玲
今生轍——訪丁玲
在延安想起丁玲
艾青
北方的吹號者
錢鍾書、楊絳
一封「遲到」多年的信
給方鴻漸博士的一封信
讀錢鍾書〈槐聚詩存〉
又見楊絳
背影
一個人和三個人
百年才情——歲寒訪楊絳
范用
半生書緣——記范用
雙槐樹
劉賓雁
我所認識的劉賓雁
劉賓雁與蘆溝橋
李子雲
昨日風景——懷念李子雲
殷海光
長巷深深
陳映真
映真永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