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九重葛與美少年

九重葛與美少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23047
李渝
印刻
2013年6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規格:平裝 / 28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叢書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如果文學依舊可以使人面對逆境,從生命的無奈中振作起精神,把日子好好的過下去,那麼寫小說,或者寫作,就仍是一座堅守的壁壘,一道頑強的防線,一種不妥協或動搖的信念。 ──李渝

  溫暖的夏日,當黑夜緩慢降臨,白天的浮躁逐漸化為無形,屋舍和行人和九重葛的顏色退出了眼線,緬梔和含笑的花香在嗅覺中愈是馥郁的時候,一條漂亮的白底紅花衣連裙和一件淺色小花上衣,還牽著袖口,在沒有底的寂靜的巷子裡,依舊幽靈似地飄走著,彷彿是記憶。

  一篇篇小說,述說著那以想像、自然、動物、宗教、藝術力量所拯救的人生。是啊,如果你注意,將有美的善的真的物事引領前路,就算你的心神軀體再灰黯敗毀,低盪無告,存活下去,總會留下一點為生命而努力的痕跡。

  〈待鶴〉以尋鶴為由走過死蔭之谷,〈給明天的芳草〉則寫給荒漫成長過程的孤獨少女少年,〈夜渡〉寫告別現世投向極致的美好嚮往,〈三月螢火〉的主人翁被比自己生命更無由挫敗之人所振奮,〈建築師阿比〉受大自然召喚而堅定腳步,〈海豚之歌〉是同為表演者的人和動物的心靈呼應,〈叢林〉則為現實走到眼前喚起虛妄記憶,〈倡人仿生〉為古代藝師絕美遭難的遺留,〈亮羽鶇〉有一隻漂亮的鳥與即將分離的戀人,〈傑作〉寫小說家的苦心,及三篇〈溫州街的故事〉,〈失去的庭園〉寫記憶之地的消逝,〈水靈〉則是記誌與旅伴共有的少年時光。

  那一種純粹的,固執的,耽溺而堅決的,不惜殉之以性命的熱情,獲得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正,現在的豐足的快樂的我們,再不會像前人那樣都變成神經病了。

  只有在這裡,你看見了光陰的流逝和累積。
  橄欖掉落在地上,你走過時,聽見一顆一顆寂寞地打在門後的泥土地上。
  想必是一滿地的了。

  人都該在愛還是愛的時節愛過,不是麼?

  編:〈待鶴〉的結尾是很光明而昂揚的。

  李:有這樣嗎?這樣讀也好,只是我卻覺得結尾寫的是生存而已。年輕時去練十八般武藝,一心以為可以出人頭地,改變世界,現在才明白,原來這些充其量不過都是些生存的拙技而已,到時能保全自己,不被世界吞嚙掉就已經夠幸運的了。我常覺得,例如玄奘西去求經,固然有宗教上的崇高動力,讓自己活下去恐怕是更深沉的目的。李叔同的例子也一樣。人如何和自己和解是最難的。

  美國當代畫家Chuck Close在創作的高峰時候中風,經過一段沮鬱時期,把筆綁在手指上努力畫了回來。最近有人訪問他,因他不斷有新作,不斷嘗試不同的畫法而恭維他「有膽量──audacious」,他回答,不是的,是為了存活──「It’s not audacious,it’s survival」;就是這樣的。──李渝和編輯部對談 於印刻文學生活誌(83)

作者簡介

李渝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博士,現任教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研究系。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行動中的藝術家》、《拾花入夢記──李渝讀紅樓夢》,畫家評傳《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畫家》;譯有《現代畫是什麼》、《中國繪畫史》等。


1 待鶴
2 給明天的芳草
3 夜渡
4 三月螢火
5 建築師阿比
6 海豚之歌
7 叢林
8 倡人仿生
9 亮羽鶇
10 傑作
11 收回的拳頭──溫州街的故事
12 似錦前程──溫州街的故事
13 金合歡──溫州街的故事
14  失去的庭園
15 水靈
跋 最後的壁壘





最後的壁壘

  收集在這裡的十五篇,從一九六五年寫起,至此刻而不止,從時間上來說,實可稱之為跨世紀。

  〈水靈〉是第一篇發表的小說,和實驗性較強,收錄在另一本小說集的三篇──〈夏日──一街的木棉花〉、〈青鳥〉、〈連續的夢〉──寫在同一時,都屬於文學少年的冒險,連篇名都透露著青春氣息。

  出國攻讀研究所,不久涉入北美保釣運動,文學暫止步,只寫學術論文和學運雜文。前者訓練文本資料等的收編解析能力,當時不愛,以後才明白了它對寫作的助益;後者下筆很痛快,想要擺脫它卻頗費了一番力氣。

  回來寫小說已經離〈水靈〉過去了很多很多年。退出運動莫非是因為文學和政治無法妥協,緣由在別處解釋過,這裡就不再重述。

  重啟小說之筆,很多精神都用在和學運文類「戰報體」的糾纏上。這時間寫的東西,凡揭櫫歷史、政治大勢、社會脈絡的,讀來都很乏味,都不收在這裡。歷史是頭猛獸,想用文學,特別是以小說形式,來駕馭或載負它,往往會犧牲了文學,辜負了歷史。

  為結集而整理舊作,深感到一路走來的蹣跚顛簸。很多硬寫的地方令人赧顏,多篇不得不從綱領到細節到字句反覆地修理,修到了重寫的地步──例如〈亮羽鶇〉、〈傑作〉、〈似錦前程〉、〈收回的拳頭〉、〈金合歡〉。修不了的就索性放棄原文另起新文──例如〈三月螢火〉(原為〈冬天的故事〉)、〈叢林〉(原為〈亮羽鶇〉的第一部份)。

  一切依賴電子和圖素的今下,讀和寫的方式都不一樣了,影音已經和文字分庭抗禮,如果還沒有取代文字,生活和思維都在進行著本質的變化,小說的心和身隨之也在變化中,種種呈現的問題,例如過濾資料的方式,處理記憶的手法,敘事的架構,文字的節奏等等,如果不想因循下去,勢必要重新考量設計。本就是難度頗高的藝術形式,再次達到精神方面的強度而使人感動,愈發是項困難的工程。

  而小說發展走到這會的一步,沒有題材沒給探究過,沒有手法沒給經營過,可說世界已無新事,妙計都已使盡,若以為還能翻弄出什麼新面容,也是一廂情願了。

  曹雪芹、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普魯斯特、魯迅、沈從文、吳爾芙、卡夫卡、福克納等名字所光照的文學可以啟蒙,啟發,反叛,顛覆的黃金時代,早就過去了。

  地平線頗暗淡。曾經是唯一的志業,如今是選擇的一種;以前沒有它就不行的,現在成為可有可無,用別的活動來替代也無妨。文學的高標偉志像星斗一樣一件件隕落了。

  然而在私我的層次上,對個人來說,它的功能和意義卻始終不曾遺失或稀釋過;如果文學依舊可以使人面對逆境,從生命的無奈中振作起精神,把日子好好的過下去,那麼寫小說,或者寫作,就仍是一座堅守的壁壘,一道倔強的防線,一種不妥協或動搖的信念。




其 他 著 作
1.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卷一血的預感
2. 動態圖形設計
3. 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
4. 金絲猿的故事
5. 拾花入夢記 李渝讀紅樓夢
6. 行動中的藝術家:美術文集
7. 賢明時代
8. 夏日踟躇(精裝)
9. 夏日踟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