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  
                 | 
		       
              
                | 
		          不同奈米銀型態抑菌效果探討_101白H324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公共工程.交通 
    規格:平裝 / 102頁 / 21*29.7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公共工程.交通 				  
                 | 
               				
			  
                
		           
		         | 
		       				
		      
			  
                
                  分 類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社福醫療  > 勞工安全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一般市售奈米銀噴劑,宣稱噴灑在物品表面材質後可達到抑菌之功效,研究透過實際測試市售奈米銀噴劑及實驗室自行生產之不同型態奈米銀微粒之抑菌效果,來探討奈米銀微粒抑菌之效果。研究所測試之細菌為枯草桿菌及大腸桿菌,市售奈米銀噴劑利用二種方式測試,包括直接添加於培養液中及塗抹於鐵氟龍濾紙後乾燥,再將細菌菌液滴加於濾紙上,評估不同時間後之存活情形。而自製奈米銀微粒採用收集於鐵氟龍濾紙上後,再將細菌菌液滴加於濾紙上,評估其效果。 
 
  研究採蒸發/冷凝法與恆定霧化法二種方式產生自製奈米銀微粒,並以第二高溫爐控制奈米銀團粒的形貌,研究也測定所產生之奈米銀微粒團基本性質,包括電移動度粒徑(dm)、質量、肺胞區沉積表面積濃度及形貌關係等。 測定自製奈米銀微粒之性質結果顯示,不論是蒸發/冷凝法與恆定霧化法產生的奈米銀微粒經燒結後,微粒電移動度粒徑與有效密度都會明顯變化,蒸發/冷凝法在燒結溫度100-200℃時,dm快速變小,微粒形貌漸趨於圓球且微粒有效密度也快速提升;而霧化法的結果受到微粒包覆的介面活性劑的影響,燒結溫度到達400-500℃時才明顯的變化。 
 
  根據蒸發/冷凝法所產生之奈米微粒之電移動度粒徑,參考文獻計算微粒的碎形微度(Df, fractal dimension),在燒結溫度為24-300 ℃時,Df由1.98上升至2.87,在高於300 ℃後,Df已非常接近3且不再變化,微粒形貌成緊密堆積。由TEM影像分析結果,奈米銀團粒的dm與等似投影面積直徑(dproj)會非常接近,平均最大長度(Lavg)與dproj的關係為Lavg~dproj1.20,與文獻實驗結果接近。DMA-APM系統得知微粒的動力形狀因子(κ,dynamic shape factor),當燒結溫度由室溫提升至300℃時,微粒dm 為30-300 nm的κ皆明顯降低,平均值由3.65降低至1.08,結果比文獻數據有較高的趨勢,可能原因為研究所產生之原始奈米銀微粒平均粒徑較小。由AeroTack 9000量測出的肺胞區沉積表面積濃度的測值與理論計算值的比較結果顯示,奈米銀微粒形貌由不規則狀變為圓球狀時,表面積形狀因子(κs)會越來越接近1。 
 
  抑菌測試結果顯示,市售奈米銀噴劑效果有差異,C廠牌噴劑有較佳之抑菌效果,而另二種噴劑可能採用其他抑菌方式,奈米銀之抑菌作用可能只是一部分。透過不同抑菌測試方法比較,適當之奈米銀噴劑應用於物體表面殺菌,乾燥後仍有適當之效果,而對照組酒精就無此效果。研究所採用二種細菌差異很大,大腸桿菌脆弱,而枯草桿菌耐受性又太好,因此無法分辨自製不同奈米銀型態之抑菌效果。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