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371659
許倬雲、王利華、葛兆光、甘懷真、陳雯怡、王源泰、費絲言、巫仁恕、邱仲麟
聯經出版公司
2013年7月25日
217.00 元
HK$ 184.4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中央研究院叢書
規格:精裝 / 464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中央研究院叢書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同
類
書
推
薦
祥瑞.天命.竊國者:史上第一位儒家皇帝王莽和他的時代
清朝科舉考試與旗人的政治參與
鴻鵠志——十位英雄人物的行路與心路
北漂台灣:馬來西亞人跨境台灣的流轉記憶
流動日常:藝術蝦的繪畫日記【扉頁親簽版•博客來獨家】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中國社會史
天體戰士 20完
舊中國三教九流•乞丐土匪賭徒篇
銀魂 58
舊中國三教九流•藝人妓女嫖客篇
天體戰士 17
內
容
簡
介
本書計收錄專論九篇,內容含蓋日常生活、宗教科儀、士人文化、城市空間、商標與廣告、舶來品等內容。全書從舊石器時代以來的庶民生活展開,論及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等面向;其後則連接漢唐之際飲食結構的轉變,與飲茶風氣的出現。在物質生活之外,精神性的宗教信仰亦不可或缺,中古道教科儀從世俗性、生活化轉向神聖性的宗教化,就讓科儀有其嚴格的規矩可以遵循。漢代以降的士人文化,更是此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漢唐之間,士大夫透過「京城社會」的社交圈,尋求自我高尚化與自我認同。元代書院的發展,則與士人文化、官方的儒戶政策、理學的正統化和官學化,有著極深的關聯。明中葉以迄清初,士人的社交、狎遊、文藝活動、生活經營等面向,更存在「雅」、「俗」之間的辯證與互動。關於明清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則有一篇專論加以回顧。另外,明清的城市消費和廣告文化的關聯性,與士大夫在廣告促銷上的角色,書中亦有特別分析。而隨著全球化的展開,晚明以來陸續傳入的各種西洋鏡,對民眾視覺感官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本書討論的主題之一。
作者簡介
邱仲麟
臺灣宜蘭人,1964年生。淡江大學歷史學學士(1988)、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1991)、博士(1997)。曾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講師、副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副研究員。現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範疇為明清北京史、明清醫療史、明清社會史、明清生活文化史與明清環境史。
目
錄
《中國史新論》總序(王汎森)
導言 (邱仲麟)
許倬雲,中國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著、歲時行事及生命儀禮
一、前言
二、農耕
三、飲食
四、居住
五、衣著
六、歲時與生命行事
王利華,漢唐飲食與生態環境
一、飲食體系之地域分野及其自然基礎
二、食料結構之調整及其生態背景
三、造食技術和飲食結構與環境的關聯
四、簡短的結語3
葛兆光,由俗而聖——中古道教科儀的宗教化
引言:從胡適和楊聯陞的通信說起
一、早期道教的流風餘韻?塗炭齋、過度儀與廚會
二、寇謙之與陸修靜:5世紀南北道教科儀的聖潔化
三、中古道教科儀的確立:理論、制度與方法
尾聲:中古道教科儀的最終總結
甘懷真,漢唐間的京城社會與士大夫文化
一、京城社會作為一個中國史的課題
二、漢代選舉制與京城社會的成立
三、漢末的黨人與京城社會的成熟
四、魏晉時期的九品官人法與京城社會
五、唐代的京城社會
六、京城的文化意象與權力
七、結語
陳雯怡,元代書院與士人文化
前言
一、蒙元前期北方與南方的書院
二、書院制度的形成與元代的士人政策
四、書院在北方的傳布
結論
王鴻泰,明清的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前言
一、明清士人的歷史圖像
二、城市生活與社交活動
三、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結語
費絲言,明清的城市空間與城市化研究
一、城市作為一新興社會空間
二、城市化與城市空間
結論:由以「中國」為中心到「朝代」為中心的城市研究
巫仁恕,明清的廣告文化與城市消費風尚
導言
一、商標、品牌與字號
二、招幌與楹聯
三、社交與廣告
四、節慶賽會的展示
五、廣告與城市
六、流行時尚的宣傳與創新
七、士大夫的品味與身分的塑造
結論
邱仲麟,晚明以來的西洋鏡與視覺感官的開發
一、序論:奇器製造家
二、千里鏡與目光的延伸
三、西洋鏡與藝術活動
四、小小洞天西洋景
五、攝影術與西洋寫真
六、從幻燈影戲到電光影戲
七、結語:新視覺時代的來臨
序
序
幾年前,史語所同仁注意到2008年10月22日是史語所創所八十周年,希望做一點事情來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幾經商議,我們決定編纂幾種書作為慶賀,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史新論》。
過去一、二十年來,史學思潮有重大的變化,史語所同仁在開展新課題、新領域、新方向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為了反映這些新的發展,我們覺得應該結合史學界的同道,做一點「集眾式」(傅斯年語)的工作,將這方面的成績呈現給比較廣大的讀者。
我們以每一種專史為一本分冊的方式展開,然後在各個歷史時期中選擇比較重要的問題撰寫論文。當然對問題的選擇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且總是牽就執筆人的興趣,這是不能不先作說明的。
「集眾式」的工作並不容易做。隨著整個計畫的進行,我們面臨了許多困難:內容未必符合原初的構想、集稿屢有拖延,不過這多少是原先料想得到的。朱子曾說「寬著期限,緊著課程」,我們正抱著這樣的心情,期待這套叢書的完成。
最後,我要在此感謝各冊主編、參與撰稿的海內外學者,以及中研院出版委員會、聯經出版公司的鼎力支持。
王汎森 謹誌
2008年10月22日
史語所八十周年所慶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