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創意:五千年來改變世界的科學大發現

大創意:五千年來改變世界的科學大發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918248
提摩西.費瑞斯
鄭方逸編者: 大石國際文化
2013年7月16日
213.00  元
HK$ 181.05  







叢書系列:成人科普
規格:平裝 / 320頁 / 菊12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成人科普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探索文明與科技的歷史血脈 拜訪偉人與先知的宏觀視野
6大科技領域 24個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意與科技

 ●從電影《2001太空漫遊》到《AI人工智慧》,實踐人工智能的路程到底還要多久?

 ●新興的「雲端科技」與「強化實境」,又將如何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與思考方式?

 ●是誰提出偉大的創見與發明永遠地改變了世界?又是誰有勇氣在趨勢洪流中提出反向的思維?

 ●公元前503年「畢氏定理」的發明、「狹義相對論」的產生及「原子彈」的出現,如何成就人類探索浩瀚天際的偉大夢想?

 ●16世紀開始的「解剖學」與到「盤尼西林」的發現及應用,如何演進到今日仍在試驗階段的「再生醫學」,造福未來的人類?

  本書以「鑑今溯古」的方式往前追溯人類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重大科學進展,藉由抽絲剝繭的介紹,找出科技一脈相承的發展軌跡。在這趟浩瀚華麗的時光之旅中,讀者將領悟到今日仍在萌芽的未來科學概念,其實是在一套緻密的脈絡中,與過去的科技成就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翻開本書,綜觀當今多元發展的六大科學領域,回溯時光到歷史上啟動每項科技的引爆點去認識偉大創意與科技的提出者與反對者,並各別闡述24個已經改變這個世界,或是正準備觸發革命性影響的重要科技,展開一場穿越千年的文明科學演進之旅!

  獨一無二、圖文並茂的科學史綱、充滿前衛未來感的獨特版面設計,以及國家地理學會的權威科學報導,對任何年齡的科技迷都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跟著本書的腳步,你將真正地「回到未來」。

作者簡介

提摩西.費瑞斯(Timothy Ferris)

  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譽教授、暢銷科普作家,已出版過十多部著作,包括被譯成15 種語言的《銀河系大定位》(Coming of Age in the Milky Way),《紐約時報》將此書列為20 世紀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費瑞斯被《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譽為「英語系最受歡迎的暢銷科普作家」,也被《華盛頓郵報》評為「當代最偉大的科普作家」。費瑞斯是美國物理協會獎、古根漢學術獎得主,作品曾被提名美國國家圖書獎及普立茲獎。


第一章 資訊與傳播
第二章 健康與醫藥
第三章 物理與宇宙
第四章 化學與材料
第五章 生物與環境
第六章 交通運輸與太空探索



序文

  人類最初的重大構想,皆出於一些極具創意的男女之手,他們的名字已不可考。這些人發明了碗、獨木舟、輪子、作物栽培、煉銅技術,或在濕黏土上雕刻而創造了書寫,而我們卻沒有立紀念碑紀念他們的事蹟。儘管如此,他們留下的遺產仍充斥我們周遭,是現代世界的基石。

  隨著書寫問世,重大構想成了那些大思想家提出的見解。這些人被稱為智者,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洞見,但鮮少發明新的事物。相反地,他們只分析、重組已知的少數事實,就好像監獄裡的紙牌好手,永遠在洗同樣那一副牌。

  科學技術通常不會以這些智性傳統為基石,反而常常顛覆傳統,回到原始人的習慣,也就是以應用為目的修改其發明。伽利略、吉爾伯特、哈維和牛頓這些科學先驅者,不太需要針對古老的定律進行學術性的分析,而比較傾向採用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做法。培根是十七世紀科學界的先知,曾如此形容劍橋大學的那些教授:「他們彷彿一群在風平浪靜中行駛的船,自己動也不動,只靠著他人的鼻息前進。」

  科學家喜歡挖掘新的事實,例如地心引力和磁力如何作用、血液如何在人體內循環、星球又如何繞著太陽轉動。他們參考的概念,與其來自古老的書籍,不如取自實驗和發現——按照伽利略的說法,也就是藉由閱讀「大自然這本書」。

  多虧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在科技革命以前,一般人都目不識丁,每年只能賺幾百元,壽命大多少於三十歲。如今80%的人都識字,全球收入的中位數超過七千元,而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則將近七十歲。跟過去陰暗漫長的人類歷史(以及史前時代)相較之下,這一切進展飛速,很多人甚至因此毫無知覺。

  我的書桌上擺了一把手斧,是3萬4千年前尼安德塔人用黑曜石削成的。那是一把好斧頭,只要拿在手上,你馬上就會開始想像各種可以做的事,例如切肉,或用這個斧頭來防衛自己,或製造另一把斧頭。這種直接與自然接觸後,學到的事、受到的啟發,都是科學與科技進步的動力。

  培根在寫述現代科學的萌芽時,主張實驗者「就像螞蟻,只會收集、使用」,但邏輯學家卻「像蜘蛛,利用自身擁有的事物來製造蜘蛛絲」。「但蜜蜂則採中間路線,」培根寫道:「它會從花園、田野間的花朵中收集物資,靠自己的力量轉變、消化這些物質。」

  時間證實培根的觀點是對的。現代科學家沉浸在各種技術和科技中,往往無法掌握事情的始末。學者和神父都不喜歡這樣交錯複雜的程序,但是這種方式成果顯著──如今人們在十年內發現的事實,比過去一個世紀發現的還要多。

  培根倘若尚在人世,可能就會將全球科技比喻為一片因蜜蜂而綻放的野花:種類繁多得驚人,但每一朵都是大自然的見證。你手中的這本書,將帶領你進入讓人興奮的輝煌世界。總而言之,歡迎來到書中這個如蜂窩般錯綜複雜的世界。

提摩西.費瑞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