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2462
余宜芳、楊力州
天下文化
2013年8月22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LIFE系列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LIFE系列


藝術設計 > 電影 > 導演/電影人









人生就像拔河,只要還有一絲絲希望,
就要緊緊抓住,永不放手!

  幾年前,八八風災摧毀了甲仙人的家園。風災過後,他們用痛苦淬煉出來的力量,雙手緊握粗麻繩,握住甲仙的未來。他們是一群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放棄希望的人們。

  一群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小朋友,挑戰極限為故鄉爭取榮譽;
  一群心繫故鄉的甲仙人,努力不懈只為重建家園;
  一群嫁到甲仙的南洋媽媽,用美味凝聚每個人的心。
  他們手牽手,一起面對迢遙的重建之路,
  他們深信,甲仙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
  儘管困難重重,他們決不放手!

  過去幾十年來,甲仙人的日子曾經優裕從容,位居台20和21線交會處的南橫入口,觀光及路過的人口足以支撐小鎮的經濟,除了以芋頭冰知名,麻竹筍和梅子的產量也是全台數一數二。

  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帶來龐大雨量,沖毀甲仙人的家園。風災後重建,道路通了,橋也蓋好了,觀光人潮卻回不去了。甲仙人在風災肆虐過後的小山城,面對不同的生命困境,在蕭條絕望中奮力泅泳。谷底之後,是艱難的再起,但他們忘卻哀傷努力向前,只記住痛苦淬鍊出來的力量。

  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小朋友,穿著借來的鞋子,靠著綁在樹幹上的繩子、站在床板上練習,終於在101年6月拿下全國比賽亞軍。拔河隊為甲仙爭取榮譽,也喚回大人被摧折的信心與勇氣。來自南洋的新住民媽媽,更是甲仙重建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她們用一道道異國美食,凝聚留在故鄉打拚的人。

  他們都在拔河。與死亡傷痛的記憶拔河,與大自然對家園造成的摧殘拔河,與不知何時才能再起的脆弱在地經濟拔河。在拔河中,退後又前進,重建毅力與信心。

  台北電影節、金馬獎常客導演楊力州,花了超過一年時間,在高雄甲仙蹲點拍攝,交出創作生涯中最複雜糾葛的紀錄長片「拔一條河」(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透過新住民姊妹與當地居民的重建故事,我們在這個飽受八八風災摧殘的山中小鎮,發掘甲仙獨特的美與活力,期待新希望的綻放。

作者簡介

余宜芳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職天下文化出版公司、遠見雜誌。著有《宇宙遊子》、《台積DNA》、《奧美創意解密》(天下文化出版)。

楊力州

  1969年3月9日生,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現為紀錄片工作者。他的作品融合感性與趣味,又勇於挖掘世人不敢逼視的赤裸情感與種種荒謬矛盾的社會制度,使得他的作品除了最純真的人情以外,也是最沉重最銳利的社會刻畫。歷年作品包括「打火兄弟」、「我愛080 」、「老西門」、「飄浪之女」、「新宿(馬尺),東口以東」、「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征服北極」、「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甦」。2013年最新作品為「拔一條河」。作品接連獲得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評審團大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每一個人做小小的事 陳菊
為河 洪震宇
逆境中的正向價值 楊力州
寫在最前面:想我故鄉的兄弟姊妹

01 他們 重新定義人生
有一條河 拔一條河
做冰的男人
我在小林村遇見富哥
回鄉的女兒
從拿鍋鏟到香草農夫
阿嬤的不老活力

02 她們 這裡也是家鄉
認命又韌命的文香
姊姊妹妹站起來
讓我們再演一齣戲吧!
媽媽桑與孫老師
遲到的婚紗照

後記:離開以後

03 當檸檬香茅九層塔遇上芋筍梅 (食譜)
01文香的南洋美食
香茅雞
黑甜仔菜粥
柬埔寨湯河粉
涼拌冬粉
春捲
薑絲雞
打拋豬肉
柬埔寨紅燒肉
長豆炒牛肉

02甲仙特色料理
.酸香清脆筍料理
麻竹筍兩種醃漬法
酸筍炒大腸
酸筍炒肉絲
酸筍魚湯
.健康美味的梅子料理
蜂蜜梅醋梅精茶
梅漬腐乳雞
涼拌酸甜過貓
涼拌彩蔬
梅醬椒麻雞
.甜鹹兩相宜的芋頭料理
芋頭鹹粥
芋頭甜湯
香炒芋梗
.香草茶
春夏季檸檬香草茶
秋冬季養生保健香草茶

附錄
等待超商小車回來 劉克襄
甲仙梅的天然好滋味



推薦序

每一個人做小小的事

  台20和台21線交會於此,甲仙,曾經是眾多觀光客駐足的繁華山城,芋冰、芋粿聞名遐邇,養大了不少甲仙出生的高雄子弟。民國98年,一場莫拉克風災,不僅摧毀整座小林村,更因為被蹂躪過的山區地質脆弱不堪,南橫中斷,路過的遊客大量減少。即使經過四年不停歇的重建,原本的美麗家園,仍然難以恢復原貌。

  遊客不來,衝擊著甲仙的經濟命脈;而風災過後,亟待重建的不只是甲仙人的生計,還有留下來的人的生活。《拔一條河》,從甲仙國小的拔河隊開始,記錄了甲仙人四年來的心路轉折。這裡有閩南、客家、平埔族人,更有為數不少的新住民媽媽,以及她們生下的台灣之子。在這裡,所有人不分族群,都是甲仙人,大家共同為甲仙的未來打拚,尋找出路。

  「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像慢性病,長期以來蠶食著甲仙的生命力。例如,地區經濟傾向觀光業、農產品停留在初級加工階段、農作物產銷失衡、在地工作機會太少造成青壯人力外移。許多孩子出自單親或隔代教養,教育資源有限、學科競爭力的城鄉差距太嚴重……,每一個問題彼此之間環環相扣,而結,愈打愈深。」甲仙的困境,正是台灣許多偏鄉的縮影。所幸,無情的風災並沒有摧毀甲仙人的意志,反而讓他們重新檢視自己,因為「還能再壞嗎?」於是,想要振興觀光,他們想點子、找補助、爭取遊客,單車比賽、醃梅子美食一日遊、拔芋頭體驗之旅……等等,許多計畫一一展開;他們發展有機農業、開發新口味冰淇淋,甚至改建祖厝,規劃成提供南洋風味餐的特色餐廳。他們念茲在茲的,就是找回甲仙獨特的魅力,讓甲仙的新定位被看見,只要遊客進來,甲仙就有希望。

  為這本書寫序時,正值一年一度的甲仙芋筍節,我們看到甲仙已經揮別風災的陰影,展現多采多姿的生命力。《拔一條河》見證了甲仙人的堅強與韌性,即使面對大自然,我們無力抵抗,然而,只要「每一個人做小小的事」,災害,毀壞一切,卻也讓他們,一點一滴,找回自己。

陳菊(高雄市長)

推薦序

為河

  那天午後,我坐在甲仙客運站候車室等車,要前往高雄市區,再轉搭高鐵回台北。

  我身旁的長輩,不少是要去城裡看病,閩南語、客語、布農語與外省腔調此起彼落,還有一個老伯拄著枴杖,站在售票口前,不時探頭跟裡頭的小姐話家常,聊遠方的子女,最近的生活。

  陽光暖暖,老人的話語,為安靜的山中小城增添一點聲響。

  上了車,一路蜿蜒下山,車上響起閩南語老歌,陪伴我們走過山巔,穿過蕉林、越過龍鬚菜田,搖晃搖晃兩個小時之後,我站在人來人往的左營高鐵站,像電視的穿越劇般,頓時湧現時空錯亂的不適感。

  這個奇妙經驗,想必經常搭客運從甲仙往返高鐵的宜芳也有深刻體會吧。

  我常想,城市人的世界是多元的,流動的,卻有點像浮萍,沒有根,容易因環境變化而躁動不安;鄉里人的世界是靜止的,封閉的,像棵始終不動的樹,習於風吹雨打,逆來順受。

  多年城鄉之間的行旅踏查,除了書寫,演講、設計與推動小旅行,我不斷思索,還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與甲仙相遇是偶然,也許是必然。原本受邀到美濃為鄰近九鄉鎮的公務員演講,之前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就邀我去甲仙走走,我想機會難得,就請正揚幫我安排造訪甲仙,舉辦和在地朋友的交流講座。

  接待我的,是擔任關山社區總幹事的美玉,皮膚微黑、大眼睛、國台語流利的她,導覽平埔族史蹟與故事,熱情招呼我吃在地風味餐,後來才知道,她遠從柬埔寨嫁來這個只有老人、婦女與小孩的社區,更主動出來協助關懷老人,挖掘在地故事。

  這個安靜的小社區,竟吸引在地與鄰近鄉鎮的三、四十個社區工作者來聽講座,我談這幾年在台灣各地設計與推動的小旅行,像美濃、池上、關山與花蓮石梯坪,如何透過旅行整合資源、創造家鄉生機。

  他們頻做筆記,問很多問題,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洪老師,我們不知道家鄉還有什麼方向?有沒有可能幫我們規劃甲仙小旅行?」

  我當時心想,八八風災的衝擊,讓這裡更加殘破,規劃深度小旅行的難度頗高,但甲仙朋友張大眼睛,充滿期待看著我,我當下充滿熱血,說一定努力不讓大家失望。

  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高壯憨厚,戴著厚眼鏡,叫做誌誠,是甲仙皇都餐廳的老闆兼大廚。

  後來,我遇到統帥冰城的老闆、也是誌誠好友的阿忠,他告訴我,政府每年花大筆預算補助、救濟災區,幾年下來,大家習慣伸手拿錢,錢花完了再拿,沒有自尊,沒有自信,反而養成依賴心態。

  沒有從長遠計劃與方向,多元就業其實是短期就業,長期失業。「我們不想再拿政府的補助了,我們需要的是方向。」阿忠很激動。

  就像宜芳在書上寫的:「新的甲仙大橋重建完成了,新的甲仙國小美輪美奐,但硬體的重建簡單,人心和希望的重建,艱難。」

  最難的是找回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但只要能找到自己,就能找回希望,串聯的希望,可以搭成一座橋,對外溝通連結,也走進最深的內心。

  後來,我在甲仙帶小旅行設計工作坊,上課前,遇到楊力州。我和第一次見面的力州立刻熱絡起來,他要離開,我要上課,短短二十分鐘,我邊吃便當邊聽他聊籌拍「拔一條河」的想法。

  他告訴我南洋媽媽的故事,還有讓他難忘的南洋料理。我想起美玉,她告訴我,姊姊美芳在鎮上的美髮院工作,另個好姊妹文香除了種芭樂,還很會做柬埔寨料理。

  後來我約這三位柬埔寨媽媽聊聊,平常都是做台菜給家人吃的文香,淡淡說出她的夢想,她希望有個共同廚房,可以和南洋姊妹煮菜、聊天,讓自己的孩子嚐到媽媽的家鄉味,還能分享給更多人。

  文香的夢想,也是許多外籍媽媽的心聲,很多新台灣之子,不太承認自己的母親是外國人,也不會母語,甚至沒有吃過母親的家鄉手藝。也許家鄉料理可以將鄉愁與親情相連結,這是南洋媽媽說不出口的盼望。

  我發現,萬一力州的「拔一條河」上映後,感動人心,吸引大家前來甲仙,如果嚐不到南洋媽媽的料理,體驗不到故事,一定會失望而返,也許南洋媽媽的故事與手藝,會是甲仙新亮點與契機。

  我跟阿忠商量,能不能為南洋媽媽找到一個廚房,幫她們完成夢想,再以這個廚房為起點,將誌誠的香草花園、野溪生態導覽,逐步連結成深度旅行,呈現更有活力的甲仙。

  幾個月後,阿忠告訴我,他把荒置已久、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老家三合院,改建成一個廚房,可以讓南洋姊妹使用,也能讓旅人在院子裡用餐。

  我只起個頭,積極的阿忠已點成一把火。

  為了嚐到傳聞中的文香手藝,以及看看「漾廚房」的狀況,我帶了好朋友、薰衣草森林執行長王村煌來甲仙,村煌最近成立一個新品牌小店「好好」,希望創造城鄉美好與共好的平台,第一家店開在台中西屯區,我建議他來甲仙看看,是否有機會能讓甲仙好好。

  月光下,我們一群人在阿忠的三合院老家改建的「漾廚房」,吃了二十多道南洋料理,也談了很多對未來的想法。

  他決定在甲仙開設第二家店,就叫「甲仙好好」,希望吸引甲仙人歸鄉就業,增加觀光亮點,也讓這個小店成為一個平台,發掘甲仙特色,設計新商品,在薰衣草森林各個店面銷售曝光。

  「台灣人現在很容易抱怨,但我們要用行動來傳達信念。」去年因為病重走過一趟鬼門關,有了人生新體悟的村煌,說服公司主管支持他到甲仙開店,能帶動企業下鄉創造力量。

  一點一滴的希望正在匯聚。阿忠、誌誠、文香、美玉,還有宜芳書上描寫許許多多的甲仙人,以及力州鏡頭中奮力一拔的孩子,都在為自己、為家鄉、為台灣拉拔一個希望。

  如果不是他們的堅持與努力,我們這些外地人,也幫不上任何忙。宜芳寫著,孩子只希望認真快樂的拔河,「他們彷彿知道,自己小小雙手握住的,要拉要拔的,不只是粗礪的麻繩,還有家鄉。」

  我們不也在拉拔自己的人生?力州在臉書上說,「這是我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它告訴我,如果你還堅持著夢想,那你一定不能放手,這是這群拔河孩子教我的事。」

  宜芳進行採訪與撰稿時,找我討論這本書的內容與架構。後輩的我,大膽問宜芳:「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她有點哽咽,說看到阿忠,就想起自己還在岡山家鄉的弟弟。

  台北工作不順遂的阿忠,一直想找理由回鄉,後來毅然回鄉扛起家族事業與照顧年邁親人的重擔。宜芳很年輕就到台北就學、工作,一度移民海外,她的弟弟一直在老家守著,因為離不開家鄉,也無法在外地好好發展。

  宜芳的前言取為「想我故鄉的兄弟姊妹」,其實是一本思鄉之作,書上每個主角,都是她的兄弟姊妹,但,他們的故事,不也是我們的生命縮影?

  家鄉永遠都在,不會因為我們忽視、遺忘就消失,即使只留殘山剩水,家鄉仍靜靜守候。我們即使拋棄她,等到有一天返鄉時,她仍會溫柔擁抱我們。

  這一條河,帶來夢想,也帶來苦難,摧毀回家之路,更激盪生命之路。「甲仙的女人,是要和山要和水討生活的,生命力更強。就算有時會流淚,她們,不會忘記追求幸福。」宜芳這段話讓我省思更多。

  意義療法創始人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醫師在《活出意義來》說:「若了解自己為何而活,就能承受任何煎熬。」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條河,瞭解為何,才能承受任何。

  回家吧,故鄉在等你。為何?為河。

洪震宇(作家、在地小旅行推動者)

作者序

逆境中的正向價值

  故事是從甲仙國小拔河隊開始說起的,這所山裡的小學校,全校才一百多位學生,所以幾乎所有高年級的學生都是拔河隊,您很難想像這群孩子是這麼的熱愛拔河運動,幾乎每天一早、中午及放學後,都可以在操場上看到小選手們奮力的練習。原先我以為單單只是成就感及好成績,讓這群孩子如此的喜愛這項運動,一直到那場全國大賽中,他們得到了亞軍卻毫無喜悅時,我問:「全國第二名已經很棒了啊!」「我們想得全國冠軍……」「為什麼?」「……因為我們想榮耀甲仙……」

  「榮耀甲仙」這麼沉重的負擔,與一個孩子何關?

  拔河是一種很特別的運動項目,它不是需要最有力氣的選手而已,還必須考量到全隊的總體重,以符合比賽資格,關於勝負也不是在比誰跑最快或誰跳最高,反而是透過往後退以取得最後的勝利。而且在比賽過程中,當兩隊的實力相當,處在緊繃繩索兩端的隊伍,看似靜止不動,但其實選手是處在一種「撐住」的狀態,這時任何人都不能有閃失,整隊的力道及施力角度也必須一致,任何一個人的不協調,換來的一定是兵敗如山倒。

  在這場比賽裡,沒有人是英雄,但缺一不可!

  甲仙,這個飽受八八風災摧殘的山中小鎮,原本以觀光為主的產業,在沒有遊客的情況下幾乎崩盤。有能力離開的人都走了,還留著的人們面對著滿目瘡痍卻不知如何開始重建,或許也因為失去了一切,他們開始思索,我們現在還剩下什麼?而過去又忽略了什麼?

  許多拔河隊小將的媽媽是來自他鄉的新住民姊妹,她們同樣是走不了的一群人,但是她們也不想走,因為丈夫在這裡,孩子在這裡,田地在這裡,希望也在這裡。她們與當地居民一起,重拾起甲仙最重要的根本──農業,開始把被洪水沖走的稻苗種下,也把甜美的芭樂苗種下,期待著新希望的綻放。

  在紀錄片電影「拔一條河」的首映會上,一位觀眾朋友問我:「在台灣這個最壞的年代裡,導演你為什麼選擇拍攝甲仙?」我說:「這是全台灣人的共同命題,如果這個以移民為主的受害小鎮站了起來,那台灣一定也可以站的起來。」好久好久一段時間了,我們的社會、人心都看不到希望,心中一直想追尋的夢想似乎也離自己愈來愈遙遠,「混一口飯吃」變成生命的現況。在大人們都喪志的當下,這群孩子並不這麼想,他們仍然緊握著繩索,為了榮耀自己而不放手。

  在這場再站起的戰鬥中,您和我一樣都不是英雄,但缺一不可。

楊力州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