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異世劍君23

異世劍君23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41741
九曜
九星文化
2013年8月08日
57.00  元
HK$ 48.45  







叢書系列:玄幻
規格:平裝 / 192頁 / 32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玄幻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其他科幻/奇幻小說








  在巴爾虎麾下大軍的追殺下,陸明帶領眾人逃往魔域荒原,爭取休整的時間,隨後更利用毀滅劍聖留在體內的一道劍氣突圍而出,成功重創了巔峰劍聖境界的巴爾虎。然而巴爾虎仍不死心,誓要斬殺陸明。雙方你追我逃,就在陸明一行人即將踏出草原邊界之際……



引言

一、七言脈訣
 (一)浮(陽)
 (二)沉(陰)
 (三)遲(陰)
 (四)數(陽)
 (五)滑(陽中陰)
 (六)澀(陰)
 (七)虛(陰)
 (八)實(陽)
 (九)長(陽)
 (十)短(陰)
 (十一)洪(陽)
 (十二)微(陰)
 (十三)緊(陽)
 (十四)緩(陰)
 (十五)芤(陽中陰)
 (十六)弦(陽中陰)
 (十七)革(陰)
 (十八)牢(陰中陽)
 (十九)濡(陰)
 (二十)弱(陰)
 (二十一)散(陰)
 (二十二)細(陰)
 (二十三)伏(陰)
 (二十四)動(陽)
 (二十五)促(陽)
 (二十六)結(陰)
 (二十七)代(陰)

二、四言舉要
 (一)脈的生理
 (二)脈氣行血
 (三)重視寸口脈診及呼吸和血行的關係
 (四)寸口脈的分部及持脈要點
 (五)三部的臟腑分屬及男女脈象之異
 (六)診脈方法及意義
 (七)五臟平脈
 (八)四時平脈
 (九)脈貴有神
 (十)辨表裡寒熱的四綱脈象
 (十一)辨四綱脈的相類脈象及長短脈象
 (十二)諸脈主病
 (十三)脈證的陰陽順逆
 (十四)外感風寒暑濕的脈象表現
 (十五)脈象變化與病情預後
 (十六)飲食勞倦內傷諸疾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十七)咳喘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十八)勞極諸虛、失血、瘀血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十九)遺精、白濁、三消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二便不暢的脈象表現
 (二十一)癲狂癇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二)喉痹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三)眩暈頭痛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四)心腹痛、腰痛、腳氣等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五)痿、痹的成因及脈象表現
 (二十六)五疸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七)脹滿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八)癰疽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二十九)婦人妊產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三十)診小兒脈
 (三十一)奇經八脈病變的脈診
 (三十二)平人無脈
 (三十三)真髒脈的脈象及其意義

附錄
 一、李治民先生脈學金口訣
 二、有關中藥計量單位的說明
 三、有關中藥劑量的換算

參考文獻



引言

  ●《瀕湖脈學》簡介

  《瀕湖脈學》一書,李時珍撰於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全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無總標題,直接分論浮、沉、遲、數等27脈之脈象、主病及相似脈的鑒別等;後一部分標題為「四言舉要」,係其父李言聞(字子郁,號月池)據宋代崔嘉彥《脈訣》刪補而成。

  全書以歌訣形式編寫,語言簡潔明瞭,比喻生動,論脈簡要,易於誦記,便於應用,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脈象的機制、診脈之法、五臟平脈、辨脈提綱、諸脈形態、諸脈主病、雜病脈象等;而「七言脈訣」部分則介紹了27種不同脈象的形態特徵、相類似脈的鑒別以及單脈與多脈相兼所主的病證等。是一部較好的啟蒙性、普及性脈學專著。

  ●《瀕湖脈學》的醫學價值

  在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切脈雖然位於四診之末,但卻是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一環。中醫診斷疾病,四診相互關聯、內外對應。

  望形色、聞聲息、問環境習慣,皆主要觀察外顯現象;而查內部的氣血、陰陽、虛實、寒熱等病理情況時,則以切脈為主。簡而言之,望、聞、問三診是診病之現象,而切脈才是診斷疾病的根本,是醫生下藥製方的決斷依據。雖然診病要四診合參,但中醫的特點是以內治為主,因此,準確地掌握切脈顯得尤為重要。

  《瀕湖脈學》在脈診學的最大貢獻,是在西晉王叔和所著《脈經》的基礎上,又增補了3種脈象,將《脈經》所述的24種脈象發展成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共計27種脈象,在發展中醫脈診理論以及斷病的準確度等方面又推進了一大步。

  之後李士材的《診家正眼》又在此基礎上新加入了「疾脈」,至此,形成了後世醫家沿用至今的28種脈象。

  ●《瀕湖脈學》的特色與創新

  《瀕湖脈學》將複雜的脈象形象化、簡單化地進行描述,是其又一突出的風格特色,使讀者更易理解掌握,並且全書均以歌訣形式編纂,內容簡潔明瞭,朗朗上口。

  比如「體狀詩」,其以大量形象生動的比喻,將脈象的形態特徵淺顯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以浮脈為例,「七言脈訣」中用「浮脈惟從肉上竹,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這樣簡單的四句概括浮脈,形容其脈位——「惟從肉上行」,即脈位淺;形態——「如循榆莢似毛輕」,即手摸如觸羽毛;切脈斷病的意義——「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即醫家推斷預後情況是良好或欠佳。

  在對相類似脈象的區分和辨別上,《瀕湖脈學》在「七言脈訣」中以「相類詩」的形式行文。該部分在論述  每一個單脈脈象時,將其他與之有相同特點的脈象同列在一起,並指出各自的異同。如用「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如此簡單的四句話,就將浮脈與同其相類似的芤脈、洪脈區別開來,雖然芤脈與洪脈均表現為浮象,但在手下的感覺卻各自不同。以指按脈,感覺像是按在漂浮於水中的木頭,有上頂之感則為浮脈;脈位偏浮、形體較大,脈管上下、周邊堅實而中間空虛則為芤脈;感覺脈搏動部位淺表,但脈體寬大,在搏動時猶如洶湧的波濤,充實有力,即「來盛」,搏動結束時,脈象也如落下的波濤,力度減弱,漸漸消失,即「去悠悠」,此脈即為洪脈。

  中醫切脈的要點,首審胃氣、神、根三要,辨明正邪、表裡、虛實、盛衰。《瀕湖脈學》在這一方面也作了大量的闡述,把各單脈及其相兼脈的主病概括得相當全面細緻;在「七言脈訣」中以「主病詩」的形式,將不同形態的脈或相兼脈所反映的疾患以歌訣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是指脈象部位表淺且脈搏跳動有力,多屬風邪侵犯機體所致;反之,浮而無力,則多為氣血虛弱。

  八綱辨證,其總綱為陰陽,最重要的基礎是脈象,病證的表裡、寒熱、虛實,均可以透過脈象反映出來。八綱六證都遵循太極易理,陰陽互根,陰乎陽秘,陰消陽長,陰陽易變。而由表及裡,裡蓄外發,熱極生寒,寒極生熱,上虛下實,實久致虛,陰盛格陽等病理變化皆不外其理。

  《瀕湖脈學》的「四言舉要」部分對辨脈提綱及脈的形成機制、脈與氣的關係、切脈的方法、五臟四時平脈、諸脈形態、諸脈主病、雜病脈象、奇經八脈診法、真臟脈絕等多項內容作了詳細論述,特別對婦人與小兒脈法進行了單獨講解,從而與「七言脈訣」形成相互補充的關係,使內容更加完善。

  縱觀《瀕湖脈學》全書,其特色全在「切脈」與「辨脈」。古代社會,由於沒有先進的診斷儀器,診病全憑醫生的學識與經驗。原書立論,皆源於《內經》、《難經》、《傷寒論》以及《脈經》等經典名著。

  李時珍根據上述醫學巨著的經典理論精華及自己的經驗歸納總結,其脈學理論與切脈辨脈方法至今仍在中醫學習和診病中廣泛應用。因此,《瀕湖脈學》自問世以來,被醫家奉為「脈診」圭臬,歷代傳誦不絕,更成為中醫入門的最佳讀物。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