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自行車 Best 100:引領21世紀自行車潮的文藝復興 100 Best Bikes

自行車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5830403
札希德.薩達爾
李淳家
野人
2013年9月04日
293.00  元
HK$ 234.4  







叢書系列:taste
規格:精裝 / 224頁 / 26*19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taste


藝術設計 > 設計 > 設計方法 > 產品設計









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BIKE DESIGN X BEST COLLECTIONS
材質X力學X美學X運動X生活

  100 COLLECTIONS X BICYCLE RENAISSANCE

  ◆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登山、城市、公路、越野、多功能、折疊、創新概念車,各類車款一次擁有。
  ◆從世界知名製造商到獨立品牌,從百年經典風格到大膽創新設計全收錄!
  ◆專訪國際知名設計師,闡述其設計理念,見證其將想像力落實到成品的過程。
  ◆300餘幅彩色照片,精彩演繹自行車工藝美學。

  甫獲「義大利拉古娜當代藝術獎」的Big City Cruiser、登山車界傳奇布瑞司親手打造的鋼管車、為荷蘭國家代表隊奪得奧運金牌的競速車款、捷安特獲全球最大自行車展金獎的CitySpeed、義大利百年廠Umberto Dei手工打造經典款、布萊德彼特也納入收藏的Bamboo Bike、專為Mini汽車設計的迷你折疊車……

  全書從設計、科技、運動和生活等面向切入,集結當代自行車的一時之選,給讀者各類自行車種最全觀的綜覽。無論你是BMX越野派、登山車愛好者、競速車的虔誠擁護者、都會通勤或漫遊人士,或單純對自行車不斷精進的機械設計工藝十分著迷的人,這本書絕對都能滿足你!

  透過國際知名設計師之眼,你將一窺當代自行車工藝之奧祕,並看到人類移動文化的縮影,從中獲得啟發。

作者簡介

札希德.薩達爾 Zahid Sardar

  長期在《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上發表建築與設計相關文章,也為《Metropolis》、《Architecture》、《Interior Design》和《Surface》雜誌撰文。著有《New Garden Design》(2008)和《San Francisco Modern》(1998)等書,同時是位自行車愛好者,以自己那台Motobecame Mirage 10速自行車跑遍舊金山大小坡道。

譯者簡介

李淳家

  紐約州立大學媒體系所畢業,曾任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與譯者。



前言 安全自行車 4
網站資訊 222
致謝&圖版出處 224

公路/旅行
2011 Izalco Chrono 1.0 公路車 – Focus 26
4000 Pro SL Ultegra – Kestrel 28
Bike RS – 保時捷 30
CX-1 公路車 – Colnago 32
Diablo Alpine 公路車 – NeilPryde 34
Elite series AiRTT9.8 – Boardman Bikes 36
Hamra 307, 27-VXL – Crescent 38
Kameha SLX – Seven 39
Long Haul Trucker – Surly 40
Oltre Super Record – Bianchi 41
Ordu S105 – Orbea 42
Pioneer Rohloff – Van Nicholas 44
S-Works Roubaix SL3 Compact – Specialized 46
Spyker – Koga 47
TeeTee Track 2012 – Koga 48
Track Bike – Vanilla 50
Track Ltd 1.0 – 富士 52
Volt Custom Bike – Stevens 54
XCR Rapha Frame / Cristal Mirror – Cinelli 56

越野/登山
500-2 freestyle bike – Haro 60
All-Mountain 登山車 – 賓士 62
AMS WLS Pro – Cube 64
BA Blue – Slingshot 66
Cloud 9 Pro – Breezer 68
Enduro 登山車 – BMW 70
Froggy 518 登山車 – Lapierre 72
Kamel 231 XXV – Monty Bicycles 74
Mojo HD (Heavy Duty) – Ibis 76
P.2 – Specialized 79
PK Ripper – SE 80
Quadangle Looptail – SE 81
Ridge Max – Stevens 82
S-Works Epic Carbon 29 SRAM – Specialized 84
Zion Rohloff – Van Nicholas 85

城市/多功能
Alta – Frost Produkt 88
Amazon Rohloff – Van Nicholas 89
Arrow Gent’s Bike – Velorbis 90
Big City Cruiser – Joey Ruiter 92
C7 都會車 – Public 94
Churchill Balloon and Victoria Classic – Velorbis 96
CitySpeed – 捷安特 100
Commuter – Elian Cycles 102
Commuter Bike – Vanilla 104
Crunch 1899 7s – Puch 106
Duo City – 奧迪 107
Electric Assist Cargo Bike – Urban Arrow 108
Feather – 富士 112
Giubileo – Umberto Dei 114
Hybrid Pro 10 Urban – Boardman 116
LDN (London) – Biomega 117
Louisiana (Sogreni Classic) – Sogreni 118
Ludwig XI – Schindelhauer Bikes 120
Mendota – Trek 123
Miyata Leontien – Koga 124
Mopion – Puma 125
Neorealista and Moscova – Bella Ciao 126
No. 5 – Vanmoof 128
NYC (New York City) – Biomega 129
Otto – Retrovelo 130
Parcour S – Seven 132
Paula – Retrovelo 133
Pico – Puma 134
Pista Via Condotti – Bianchi 136
Regale Aurea – Umberto Dei 137
Serie Stoccolma – Abici 138
SYD (Sydney) – Biomega 140
Toer Populair T3 – Royal Dutch Gazelle 142
Touring Bike – BMW 144
Vintage Singlespeed/Vintage 321-01 – Kildemoes 146
Yukon Fixed – Van Nicholas 147

折疊/創新
Bamboo – Calfee 150
CarbonWood – Gary Galego 152
Chameleon – Airnimal 154
Copenhagen Wheel – Ducati 156
Crosstown – Montague 158
Disko – Puma 160
折疊車 – Brompton 162
Folding Tandem – Bernds 164
Foldman – BSA 166
GreenWheel G3 – MIT 168
HMK 561 Motorbike – Ralf Kittmann 169
IF (Integrate Folding) Mode – Pacific Cycles 170
IU (Intelligent Urban) 概念車 – Boardman Bikes 172
JANO dual bike – GP Design Partners 174
Leikier – Velorbis 176
Mini 折疊車 – BMW 178
New Series Double Pylon – Moulton 180
Ordinary Carbon Bike – Tjeerd Veenhoven 182
PackBernds – Bernds 184
Pro E-bike – Grace 186
Rio Bamboo Bike – Biomega 188
Sandwich Bike – Bleijh Concept & Design
and Design Amsterdam 189
Shadow E-Bike – Daymak 190
Starke 1 – Silverback Technologies 192
STRiDA 5 – STRiDA 194
ThinBike – TreeHugger 196
Vienna Bike – CycleEco 198
Ville 概念車 – Hyuk-Jae Chang 201
Vitesse D7 – Dahon 202
Carpo White Pedelec – Stevens 203

配件
A Bag 自行車差包 – Brompton 206
Bent Basket 彎木置物架 – Faris Elmasu 206
Bike Porter 置物籃 – Copenhagen Parts 208
Bike Shelf 自行車吊架 – Knife & Saw 208
Birke 網籃 – Basil 209
Brava II 細網置物籃 – Basil 209
置物籃 – Design House Stockholm 211
Cycloc 自行車吊架 – Andrew Lang 211
折疊置物籃 – Brompton 212
折疊箱 – Public 212
車架包 – Retrovelo 213
Hood 自行車吊架 – Quarterre 213
學院風皮革書包 – Velorbis 214
Pipsqueak 車把手袋 – Rickshaw 214
Pop-Up 自行車籃 – MIO 215
座墊包 – Clarijs 215
Select-Double Bag 雙層座墊包 – Basil 216
三角包 – STRiDA 216
雙掛包 – Public 218
木頭置物箱 – Velorbis 218



推薦序

以自行車預約一個美好的未來

  到現在我還是能清晰地想起第一次騎腳踏車的感覺。我約五歲時第一次坐上兩輪的腳踏車,一跨上車,拼命踩踏,深怕太慢而摔倒。很神奇的是,腳下的雙輪竟飛快地動了起來。突然間會騎車,對那時的我是個非常大的衝擊。在還不會騎車的時候,我的世界只能跟在爸媽後面小步地走,反正就是一直跟著,不知道會走去哪也無法走太遠;會騎車後,突然間,要去哪裡的自主權到了自己手中,移動的距離與速度也瞬間放大了數倍。因為要騎車,我開始熟悉我家附近的環境,開始到處去探索,去沒去過的地方。漸漸的我對四周環境愈來愈了解,範圍也愈來愈大,整理出許多私人路線與捷徑,和居住的地方開始有了深刻的連結。

  過了快三十年,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感覺一直記憶猶新。住過幾個城市,從亞洲、北美到歐洲的都會區,自行車都陪著一同熟悉、深入、了解各個地方。我覺得騎自行車是認識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騎自行車比走路快、比開車慢。走路速度慢、範圍小,步行不到的地方騎自行車都能輕鬆到達;開車速度快、範圍大,但太快穿越許多路口巷口,看到有趣的地方無法隨時隨地停下來探索一番。而騎自行車就能自由自在地控制速度,看到好玩的地方能隨心所欲停下來看看,四處閒晃。當然趕時間的時候也可以拼命衝,在都市裡騎車很多時候比開車還快還方便,能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

  一般大眾對自行車既熟悉又陌生,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以結構來說,自行車真的很單純,比其他交通工具來的簡單許多,但卻有多人覺得自行車很複雜,遂敬而遠之。這本書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自行車,從競賽用到日常生活用都有,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不懂自行車的人也能很快理解,而拉進這個距離是我非常期盼的。

  這一百輛自行車中有許多都和台灣有淵源。台灣是全球自行車產業的重鎮,製造了全世界很高比例的高品質自行車,外銷到自行車盛行的地區。然而,做了非常多自行車的台灣,騎車的比例卻不高。尤其在世界其他地方生活過後回到台灣,覺得自行車沒能更融入一般台灣民眾的生活實在可惜。現在台灣都會區開始有了公共自行車,讓許多民眾親身體驗自行車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取代的,也讓大眾開始想像自行車在都市的可能性。

  我愛自行車,也愛騎車,更喜歡在都市騎車。身為工業設計師,一直以來都想以設計的力量讓更多人樂意騎車,騎著車通勤、買菜、閒晃、吃宵夜……讓自行車成為生活的夥伴。相信許多人也和我一樣,有過第一次騎自行車那份簡單、單純的喜悅及感動,那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取代的。看到現在全球一線城市一個個以自行車為重點重新規畫交通系統,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彷彿能看見,不久的將來,台灣都會區自行車變多、汽機車變少,空氣變好,城市變乾淨,從一個製造自行車的小島成為真正的自行車之島。

張博翔(都市騎乘者.器研所產品設計師.自行車設計師)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