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另一個腦:開啟思考、記憶、健康與疾病的未知領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62620
道格拉斯.費爾茲
楊宗宏、楊凱雯、潘震澤
衛城出版
2013年9月04日
153.00 元
HK$ 130.0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藍書系
規格:平裝 / 432頁 / 14.8*21.0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藍書系
分
類
自然科普
>
大腦科學
同
類
書
推
薦
你是爬蟲類腦?還是人類腦?—跟著腦科專家,徹底理解自我、看透人心
大腦這樣「聽」:大腦如何處理聲音,並影響你對世界的認識
誰劫奪了笛卡爾的腦袋?腦科學看意識、靈附與靈療
為什麼要戀愛: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
打破大腦偽科學(二版):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打敗基因決定論:一輩子都可以鍛鍊大腦!
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Self Comes to Mind: C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 Human: 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內
容
簡
介
重大疾病的新曙光
愛因斯坦天才的祕密關鍵
愛因斯坦死後,他的腦成為科學家的研究材料。許多人等著發現他的腦神經細胞異於常人,實際觀察的結果卻與一般人無異。唯一發現的不同點是:腦神經周邊「無關緊要」的膠細胞比常人多一倍。
我們在學校學到,神經系統由神經細胞「神經元」組成,負責思考與記憶等高階功能的大腦則匯聚了一大堆神經元。至於旁邊那些黏膠一般的不起眼細胞,只是支撐物而已。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確實是這麼相信的。但是近三十年的研究慢慢發現,占人腦85%的膠細胞不但有自己獨特的訊息傳遞網絡,還會調控神經元之間的資訊流通;它們與神經元之間的協同合作,可能才是思考、記憶與創意的源頭。此外,膠細胞還負責防衛病毒、修補神經元損傷、引導新生神經纖維恢復與肌肉之間的恰當溝通。
膠細胞病變不但會導致腦瘤與多發性硬化症,新近更發現,精神分裂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以及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都與膠細胞有重大關連。另外,這種細胞可能跟慢性疼痛以及某些傳染病如愛滋病與普利子疾病(如狂牛症)有關。膠細胞因此成為治療這些疾病的關鍵,甚至可能找到脊髓損傷導致癱瘓的治療方式,是下一波醫學革命的熱門研究主題。
本書作者費爾茲在膠細胞研究領域耕耘數十年,是這個領域的先驅與權威。《另一個腦》不但是難能可貴由第一線研究者提供的第一手報導,書中豐富的故事與清晰的解說,更讓此書注定成為這個領域的科普經典。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費爾茲 R. Douglas Fields
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國家研究院(隸屬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系統發展與可塑性部門主任、馬里蘭大學神經科學暨認知科學學程兼任教授。費爾茲在2004年創辦科學期刊《神經膠細胞生物學》並擔任總編輯,同時也是《科學美國人:心智》和《奧德賽》雜誌的科學顧問。他是有關神經膠細胞相互作用、大腦發展,以及細胞記憶機制的國際權威。費爾茲博士從柏克萊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大學相繼取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後,曾獲得史丹佛大學、耶魯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博士後研究獎學金,1994年起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展開研究工作。費爾茲發表的期刊論文與書籍超過一五○種,此外他也熱愛製作吉他、攀岩與潛水。
譯者簡介
潘震澤
臺灣大學動物系所畢業、美國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等校研究,專長為神經內分泌學。曾任陽明大學生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並獲慶齡基礎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獎、特約獎等榮譽。現任教於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
近年關心科普讀物譯介,譯有《人體生理學》、《天才的學徒》、《誰先來?》、《幹嘛要抽菸?》、《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睡眠的迷人世界》、《基因組圖譜解密》、《器官神話》、《DNA圖解小百科》、《生命的線索》、《夢的新解析》、《虛擬的解剖刀》、《死亡也可以治療》、《蛋白質殺手》、《小生命》、《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等書,著有《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並擔任《科學人》雜誌編譯委員。
楊宗宏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博士。其後在臺灣大學醫學院、史丹福大學霍布金斯海洋研究站以及科羅拉多大學的健康科學中心從事蛋白質研究。對生化、生理、生態和演化皆有涉獵,先後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了近二十篇相關論文。過去十二年來在聖地牙哥的生物製藥公司,從事蛋白質藥物的研發工作。閒暇時,從事科普著作的翻譯,譯有《蛋白質殺手》(與潘震澤合譯)與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楊凱雯
熱愛動物,閱讀以及旅行。畢業於臺大動物系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目前就職於北加州某生技公司並攻讀加州柏克萊大學企管碩士。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