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40項心境淡定、日子愜意的生活指引

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40項心境淡定、日子愜意的生活指引
9789865829575
山﨑武也
木馬文化
2013年10月02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5829575
  • 叢書系列:IDEAS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DEAS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如果老後還用年輕時職場上的工作標準

      ──效率、財富、應酬、頭銜──檢視人生,

      那豈不是太單調了?

      認老不是服輸,而是另一段更輕鬆愜意的人生起點!



      從小我們就相信自己不會變老,鼓勵消費的社會從沒教育我們如何面對老後的生活,然而體力衰退、記憶力不如年輕時卻是不爭的客觀事實。老後的人生應該和年輕時不同,四十則生活小事,讓你輕鬆面對新的另一段人生。



      作者從人生最重要的五大面向:生活態度、人際關係、財富運用、珍惜回憶、面對死亡,讓你看見原來老後離開職場,生活不再只以效率和功利衡量,人生的品質可以更好;可以自由分配的時間多了,常和親友連繫感情可以更濃。



      本書四十則生活指引,淺顯易懂卻蘊含深刻的人生智慧,讓你為老後的退休生活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



      老後愜意人生你一定要做的事:

      ◎不要再用職場上的效率、績效判斷人事物

      ◎不要再以以往職場的頭銜強化自己的自尊

      ◎不要勉強自己做體力和精神無法負荷的事

      ◎珍惜孩子,無論他們幾歲了,都是你的寶貝

      ◎不要為了虛榮心而亂花錢

      ◎因為已經退休沒有收入了,不要再投資

      ◎和你的醫生保持連繫以確保健康狀況良好

      ◎無論是旅行或聚會,都不要帶相機

      ◎任何用不到的東西全丟了



    各界專業人士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淑花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范佩貞 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賴德仁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專文推薦



      日本amazon讀者★★★★★滿分感動推薦



      老,若是人之必然過程;面對老去,若是順勢而為、清心寡欲、無欲則剛,會不會更讓人知道生命的節奏,本就該宛如春夏秋冬之流轉,有其起承轉合的規律,而非一套邏輯硬撐到底。──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人終究會變老,無論我們曾經在職場上多麼意氣風發,也有淡出舞台的一天。作者教你以柔和的心態、不勉強自己的體力作為指引,讓老後生活更輕鬆自在,也更讓人喜愛。──范佩貞 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副教授



    本書教導我們如何享受老後的生活,從以往累積的知識與經驗中,醞釀出面對老年的智慧,從容不迫,以寬鬆的心態活在當下。──賴德仁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 蔡詩萍

    前言



    第一章 淡然活出無遺憾的人生

    1 人生不在「過去」,而在「現在」

    2 別再用「商業手法」思考

    3 不要再堅持職場上無聊的「自尊心」

    4 拋棄對新事物先入為主的觀念

    5 非能力所及時,就試著改變「思考方式」

    6 別不自量力做過高的期盼

    7 「下坡」比上坡更要注意

    8 享受深諳「知、情、意」的隱居



    第二章 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9 跟適合自己「眼鏡」的人往來

    10 讓「義理」與「人情」復活

    11 別再當好人,稍微使壞一下

    12 對任何人都要謙虛

    13 不管到了幾歲,孩子都還是一輩子的寶

    14 要有責任感,別過度溺愛孫子

    15 退休後,要去拜訪遠在他處的親戚

    16 「遺言」要先得到全家人的同意



    第三章 錢要怎麼用比較好

    17 別因虛榮而花錢

    18 為人徹底付出,就是要將錢花到「一毛都不剩」

    19 「租借」比「擁有」更自由

    20 把商人想像成小偷

    21 別被消費場所的氣氛所吞噬

    22 建議「過一天算一天」

    23 別想增加資產

    24 別相信金融機關



    第四章 開心度過六十歲後的每一天

    25 要和年輕時不同,反過來過生活

    26 不違逆年齡的生活方式最有魅力

    27 不追趕流行,享受「跟不上時代」的樂趣

    28 沒沒無聞才能享受自由

    29 同學會「場場都到」

    30 跟醫生成為「肝膽相照」的夥伴

    31 固定到附近度假勝地的某間旅館投宿

    32 不管是旅行或聚會都別帶相機



    第五章 千萬別遺忘的老後方法

    33 窩在公司的「井底之蛙」奔向大海之日

    34 毫不眷戀地丟棄舊衣服

    35 預防失智就是「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36 整理並丟棄用不到的東西

    37 趁還活著時,就做好財產分配

    38 辦慶祝宴會不要跟別人收費

    39 不要做無法實現的計畫

    40 準備好切斷對「這個人世」的眷戀

    ?








    推薦序



    以智慧防老,就不必怕老/蔡詩萍 作家、主持人




      這問題,問得真好?也問得,是時候!



      我是指,每個人遲早都要面對「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這類的問題。



      即使,你還很年輕,年輕到這樣的問題會讓你覺得問的人很白目、很無聊哪。



      但仔細想想,你正值壯年的父母,難道不會老嗎?或者說,不是正在逐漸老去嗎?



      他們如何面對「『老』這件事」,不也會影響你的現在,乃至於未來嗎?



      我有個朋友,他在踏出大學校門沒多久,父親因經商失敗、負債累累,變賣家產尚不足以還清債務,便躲到鄉間隱姓埋名。我朋友受到牽連,不但放棄了原先出國的計畫,還在年輕時便扛起債務,一直還到近四十歲,才算了結了父親的遺憾與託付。誰說,父母親的老去這件事,不影響我們呢!



      至於,一般人都要面對父母老化的種種問題,那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所以,我們不單要坦然面對父母的老去,還要直接面對自己的老去。



      父母的老去,可以說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那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去,常常就是我們這一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世代)、念茲在茲不想自己成為下一代負擔的人,必須好好思索的「老之議題」!



      大多數人的思索,總是從「加法」的角度著手,比如,要多一點財富、多一點老本、多一點累積等等,才可為老去後的自己,堆疊多一點防堵老來衝擊的堤防。



      而加法的防老思維,多少是建立在將「老去」這件事視為一個明顯的界碑,一過界,你就老了。於是,在那之前,你該怎樣做好準備,在那之後,你又該怎樣自處等等。



      事實上,老去這件事,是可以「另類思維」,是可以「順勢思維」的。



      「另類思維」就是替代「加法思維」的「減法思維」,也就是本書作者山?武也所傳遞的訊息。



      讀者若細讀山?武也的觀點,不難發現一種淡淡卻深幽的熟悉感。似乎跟我們華人社會在儒家傳統下,不斷告誡大家的「老年人戒之在得」、「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等價值觀,若合符節。或許也不必意外,日本本來就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嘛。



      但,在一個已然資本主義化的現代社會裡,無論日本或台灣,一切都以投資、理財角度著眼的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從「加法角度」來確立或堆疊防老的堤防,到底有無意義呢?還是,反倒會製造年輕人對「老去」這件事,平添了無謂的恐懼?老,若是人之必然過程;面對老去,若是順勢而為、清心寡欲、無欲則剛,會不會更讓人知道生命的節奏,本就該宛如春夏秋冬之流轉,有其起承轉合的規律,而非一套邏輯硬撐到底。那,人會不會比較快樂,比較安於生命在不同階段交付的使命呢?山?武也,在這方面,是滿有說服力的。



      若大可不必把「老去」這件事,硬是劃出一條楚河漢界,那麼,我們確實是要多想想,「老去」就跟年輕與否、就跟成熟與否一樣,除了有它生理年齡的樣態外,一定也有心理年齡的狀態。我們固然可以不認老,努力調養自己,讓自己看起來不像實際的年齡,然而,我們在心理狀態上,卻不能不重新調整「認知程式」,使之更吻合人生走到某一階段後該有的認識。這就像,中古車保養再好,也不宜、不必去跟改裝車拚飆速、拚尬車,不是嗎?



      老去的人,更知道歲月之可貴;老去的人,更了解關愛之必要;老去的人,更疼惜知交之難得;老去的人,更體悟健康之無價;老去的人,更明智人生抉擇何者當先、何者猶如糞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強調的也是老去之智慧啊。



      不過,老去不完全等於智慧之化身;老者,不皆等同於智者。



      於是「老去這件事」,就真該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我們要知道,「老去之前」的所有人生過程,都注定影響「老去之後」。我們要了解,「老去之後」對「老去之前」的種種,都該放下、都該淡然。我們要接受,「老之將臨」無可避免、無須規避。我們要坦然,「老之降臨」是人生旅程的最後一哩,讓它安然度過,不僅對自己是一種交代,對家人、對關切自己的所有親朋好友,都是最好的一份禮物。



      山?武也問得好:老後的人生你想怎麼過?讀過這本書,我認真在思索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