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以斯拉記、哈該書:建造神的家

以斯拉記、哈該書:建造神的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83356
費爾
校園書房
2013年9月01日
110.00  元
HK$ 104.5  






ISBN:9789861983356
  • 叢書系列:聖經信息
  • 規格:平裝 / 26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聖經信息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生命,可以再一次地出埃及,

    重新活出上帝子民的榮光!





      當生命被烙印了不堪的痕跡後,要如何繼續前進呢?對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來說,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的被擄,就是這樣的一種烙痕:聖城耶路撒冷被毀,象徵上帝同在的聖殿遭焚燒擄掠,許多百姓與貴族被擄到異鄉巴比倫,淪為異族的臣民。在這種國破家亡的陷落中,生命要如何繼續向前邁進呢?



      答案,在於上帝的應許與行動。以斯拉記和哈該書,正是描繪上帝的恩典行動,如何帶領以色列百姓重新歸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聖殿,另闢歷史的新頁。這是創傷之後的醫治,是疏離之後的關係恢復,也是一次和出埃及事件一樣盛大的新出埃及,讓百姓得以脫離被擄的狀態,重新經歷上帝的同在,活出上帝子民的身分。



      藉著資深聖經教師費爾的深入闡釋,我們不但得以從「新出埃及」的角度來理解被擄歸回的事件,也看見其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當以斯拉記刻畫出重建聖殿的欣喜之情,反映上帝子民對於上帝同在的渴望時,人們仍舊要面對外在的攻擊和種種內在的衝突。面對上帝同在的應許,人們也可能落入不冷不熱的危機,對此不感興趣,這時,就需要哈該書喚醒人們,發出直接的挑戰,鼓勵他們繼續建造聖殿,因為聖殿乃是上帝同在的可見記號。



      生命,的確可以再一次地出埃及,活出上帝子民的榮光;但是我們必須大力地回應上帝恩典的行動,熱切地渴望祂的同在。這是以斯拉記與哈該書所教導我們的功課,也是對於今日的讀者所發出的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同心合意的建造中,

      再次經歷上帝豐盛的同在!




      「從大局來看,以斯拉記指向聖城,神的子民要居住在其中,神也要永遠與他們同在。這些被擄歸回的餘數,要證明:神在百姓中的工作尚未停止,並且『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為聖的耶和華』(結三十七28)。它替耶穌基督的顯現打下根基,因此,以斯拉記就如聖經其他許多經卷一樣,尚未完全畫下句點,而神還要繼續成就祂的旨意,直到全然成就的那一日。」──費爾

    ?








    《以斯拉記》經文與目錄概要

    第一次歸回(一?六章)

    一1?11:國王下詔、第一批民眾歸回

    二1?70:歸回者的名單

    三1?13:預備與節慶、利未人的角色、完工與典禮

    四1?24:第一次的挑戰

    五?六章:結果

    第二次歸回(七?十章)

    七1?28:國王下詔、以斯拉歸回

    八1?14:歸回者的名單

    八15?36:預備與禁食、利未人的角色、完工與典禮

    九1?5:第二次的挑戰

    九∼十章:結果



    《哈該書》經文與目錄概要

    1 . 何時我們才要重建?(一1?2)

    2. 吹起床號(一3?11)

    3. 位居核心(一12?15)

    4. 更榮美的日子即將來到!(二1?9)

    5. 數算所蒙的恩典(二10?19)

    6. 最美好的尚未臨到(二20?23)

    ?








    導讀



    在大時代中上演的勇氣故事




      威爾第歌劇「阿伊達」中,敘述一個在埃及為奴(人質)的伊索匹亞公主,愛上了埃及大將軍,而與埃及公主發生爭奪情人的三角關係。這齣歌劇另一個重點,是看到征服者與亡國者之間的互動,往往是人性最內裡的掙扎過程。



      西元前五世紀左右的以色列─猶大國,被亞述、巴比倫、新巴比倫、波斯各帝國,一次次的征服,一次次的摧毀,一次次遷徙,正如歌劇中的衣索匹亞人,希伯來人渴望和平與歸鄉。而在真實世界的希伯來人被擄與歸回,可說是個動盪大時代的重要事件。在以色列第一次及第二次被擄歸回時期中,著名的人有哈該,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等,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成就了上帝的旨意。



      建造神的家-哈該、以斯拉



      由於波斯帝國對被征服的國家民族採懷柔政策,允許被遷徙異地的族群逐漸歸鄉,希伯來人有機會回到迦南美地,重建耶路撒冷聖城。第一批人回去時,打算要恢復耶路撒冷舊貌,雖然物資財力人力都不足,但都很努力,只是時間久了,就有內憂與外患。內部是階級權利、安逸不前的問題,外面是周圍異族虎視眈眈,不容以色列人復國。這時哈該以先知的身分,呼籲以色列人歸向上帝,以神的話語和為神的國度在世度日,要看到上帝的權能終必得勝。



      第一次回歸之後多年,以色列文士以斯拉跟著第二批回鄉者同行。這時,在百姓中為領袖的以斯拉,必須面對及解決之前回歸同胞所產生的問題。他受到之前第一次歸回的先知哈該、薩迦利亞的感召,認清當前的問題,是要在神面前恢復敬拜的生活,也要宣告上帝的話語,鼓勵民心。他回到耶路撒冷時,成為祭司,並接到來自波斯王宮亞達薛西王的召諭,要他建聖殿。亞達薛西王也要以斯拉宣揚耶和華的律法,讓百姓遵守。以斯拉有了波斯帝國皇帝的加持,更因著有上帝來的能力恩典,在建殿及管理百姓工作上,很有成績。他們這時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以色列百姓與外邦人通婚,這就可能遂了外邦人的計謀,消滅以色列人。於是以斯拉用神的律法話語,終結了通婚問題,讓以色列人潔淨自己,配得上稱為神的子民。



      變動世代中的神僕-尼西米



      以斯拉歸回重建時,有個平信徒尼希米,接受上帝的呼召,放下王宮中酒政的職務,去耶路撒冷參與重建大衛倒塌帳幕的工作。他是一位富領導統御能力又極有管理能力的人:對內,他有條理次序分配建城工作,並彌平階級分爭;對外,有智慧的化解外邦人毀滅的計謀。雖然他比以斯拉晚些回到耶路撒冷,卻取代了以斯拉領導者的角色。其實這也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工作,以斯拉處理回歸時的宗教信仰問題,尼希米處理實際建城的工作。以斯拉沒提到尼希米,尼希米卻多次提到以斯拉。研經者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亂世中的救贖-以斯帖



      以色列人致力回歸的同時,波斯帝國王宮卻發生一件能讓以色列人全族滅亡的事件。這事起於波斯公爵哈曼,他對希伯來人末底改不向他下拜懷恨於心,就在國王面前設計,不但要末底改的命,甚至誅連希伯來全族。在保護以色列的上帝安排下,末底改早先策略性地讓他後姪輩以斯帖成為波斯王后。這時末底改求救於以斯帖,以斯帖也以上帝來的幫助和智慧,反將了哈曼一軍,讓被消滅的不是末底改一族而是哈曼一族。以斯帖記全書未提上帝一字,卻處處見到上帝的工作。



      在嚴厲的異族統治下,這些屬上帝的百姓,一再上演出勇氣的故事,並且見證上帝的真實姓與同在性。我們可以從聖經信息系列,這四位人物的研經應用中,細查這些故事原委,激勵我們在上帝面前的信心。





    張大虹(校園書房出版社市場部同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