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阿宮

阿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67037
黨益民
九(音勻)文化(信實文化行銷有限)
2013年10月16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5767037
  • 叢書系列:人文館-What’s Vision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5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館-What’s Vision


  • 文學小說 > 歷史/武俠小說 > 華文歷史小說












    一部跨越兩千年的民間戲曲傳承秘史

    源於阿房宮的千古絕唱,令人盪氣迴腸、魂縈夢繞



      項羽火燒阿房宮之後,死裡逃生的宮女將宮廷樂曲帶到民間,歷經兩千年的傳承演變,由民間說唱、皮影到舞臺序戲曲,逐漸形成了關中渭北獨有的戲曲劇種「阿宮腔」。



      本作品跨越兩千年關中歷史人文長河,用淒婉、野性的筆調,描繪出一幅幅民間戲曲藝人在歷史更替中的人生百態,彷彿一卷渭北民間的「清明上河圖」。



      《阿宮》既是一部民間戲曲的傳承秘史,又是一曲阿宮腔藝術的千古絕唱。



      二段美麗的愛情,肇生了阿房宮,也摧毀了阿房宮。



      唯一沒有焚斷的,是中國宮廷戲曲的絲縷命脈。



      今日蓬勃發展的各種戲劇形式,都因著這把大火,從宮廷燒進了民間,燒出百花齊放的多樣劇種。



      且看這秦腔漢調,百轉千迴的淒美傳奇,為我們道出怎樣的滄桑……。



      傳說中秦始皇嬴政政曾經愛上過一位美麗的民間女子,芳名阿房,但這段愛情卻沒有換來美麗的結局,為了懷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費巨資傾力修建了極度奢華的阿房宮。



      數十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入關推翻了秦朝,甫入咸陽聽說愛妾虞姬被擒,惱怒之下一把火燒掉了阿房宮。



      大火持續延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阿房宮終究以悲劇的色彩沉澱了它的美麗傳奇。



      當時,四處逃竄的宮女們將宮廷樂曲攜出皇宮,帶入民間。歷經二千多年的演變,當時只能在皇宮內為王宮貴族們演出的樂曲,蓬勃發展成今日民間的說唱藝術、舞台戲劇、皮影戲等等,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劇種,並結合各地的方言腔調,逐步發展成各樣的戲劇形式。迄今,渭北地區的阿宮腔戲曲,依舊保有當時秦腔漢調宮廷樂曲的美麗況味。



      這是一部民間戲曲傳承的祕史,也是中國戲曲發展難得一見的千古絕唱,故事淒婉絕美,娓娓道盡中國戲劇發展千迴百轉的歷史滄桑。

    ?








    一、宮女

    二、墨面客

    三、桃花刀

    四、蓮子

    五、觀音土匪

    六、銀簪子

    七、牛娃子

    八、小生張青

    九、上官雲秀

    十、三根金條

    十一、半分地

    十二、夥計

    十三、曹老師

    後記








    後記



      我的老家富平——也就是書中的「頻陽」,人傑地靈,出過許多名人,歷史上有秦代大將王翦、王賁父子,關中鴻儒李因篤,吏部尚書孫丕揚,「諍臣」監察禦史楊爵等;當代則有中國國家領導人習仲勳、習近平父子。



      富平獨一無二的戲曲劇種——阿宮腔,已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中項羽火燒阿房宮之後,逃亡的宮女將宮廷?的一種曲調帶到了民間,歷經兩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阿宮腔。



      我從小就愛聽阿宮腔。離家三十年,先青海,後四川,再北京,又新疆,東奔西走,四海為家,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那婉轉動聽的阿宮腔,時常縈繞在我的耳際。多年前,我就想以玄妙動聽的阿宮腔為題材寫一部小說,但一直抽不出時間。現在,我終於將這本書寫完了。



      《阿宮》與我以前的作品很不一樣,這部書很不好寫。因為沒有哪一個主角能活兩千年,也沒有哪一個故事可以演繹兩千年。所以,這部小說的主角不是某一個人物,而是流傳兩千年的阿宮腔。小說各章相對獨立,但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章與章之間的人物相互牽連,故事也藕斷絲連。所以,單章可以當做短篇讀,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長篇。跟跟縫衣裳一樣,先將布料剪成塊片,然後拼在一起,用針線細密地縫綴起來。



      在我回鄉採訪阿宮腔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與支持;縣阿宮劇團團長楊建洲,阿宮腔老藝人曾長安、潘桃清、魏建文,縣文化館李平先生等人,都給予我各種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黨益民 於北京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