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釋今古? 六書紀貞元 四覺解人生
馮友蘭先生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經歷與著述體現了近現代中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與衝突。藉由14位當代哲學系學者與其弟子─孔繁、王仁宇、牟鍾鑒、余敦康、徐愃、陳來、陳徒手、陳戰國、陳曉平、單純、馮鍾璞、翟志成、聞黎明與蒙培元等人,對馮友蘭的回憶所撰寫的文字,及歷史事件的親歷者之述憶。讓一代哲學大師的真實風貌與人生思考,留在歷史的長河裡。 本書特色 ★ 當代哲學大師風範! ?
一論馮友蘭(陳來) 再論馮友蘭(陳來) 《新世訓》序(陳來) 「德禮」「政刑」之爭的新視野─論「新理學」體系中的法哲學思想(單純) 馮友蘭是如何看待邏輯的─憶與馮友蘭先生學術交往的二三事(陳曉平) 「李約瑟問題」與「馮友蘭問題」(陳曉平) 馮友蘭:當代貴和哲學的一面旗幟(陳鑒平) 求變與貴和─馮友蘭先生的儒家精神(陳戰國) 為「抽象繼承法」正名(孔繁) 馮友蘭先生的「抽象繼承法」(余敦康) ? 馮友蘭關於傳統與現代化的思考(余敦康) 師不必賢於弟子─論胡適和馮友蘭的兩本中國哲學史(翟志成) 馮友蘭學思歷程述要(翟志成) 關於樹立一個對立面(蒙培元) 馮友蘭與蔡元培(蒙培元) 馮友蘭代理清華校務的一段史實(王仁宇) 馮友蘭管理清華大學的貢獻(王仁宇) 漫記西南聯大和馮友蘭先生(馮鍾璞) ? 日寇統治下的白米斜街三號(徐恒) 白米斜街三號與聞一多遺囑(聞黎明) ? 馮友蘭在哲學鬥爭中的個人掙扎史(陳徒手) ? 後記 ?
編輯小語 北京白米斜街3號曾是張之洞的故居,但後來這裡住進了中國近代的哲學家─馮友蘭,那是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時期,馮先生一生重要的代表著述都是在這個時期所整理、所寫的。貞元六書構成他哲學思想的完整體系,他將周易貞下起元的精神賦予其中,並相信當時的抗日戰爭一定會勝利。馮友蘭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將全部精力投入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這不僅是他自三O年代末起懷有的重寫中國哲學史夙願的實現,也是他晚年「闡舊邦以輔新命」努力的體現。在本書21篇文章裡,讀者可從14位兩岸馮學專家、當代學者,及馮友蘭的女兒所撰寫的文字裡,更進一步來瞭解這位哲學大師的風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