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寫景•抒情•何肇衢(附DVD)

寫景•抒情•何肇衢(附DV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381573
陳長華
藝術家
2013年12月09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0381573
  • 叢書系列: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家傳記/文集












    六位臺灣美術家傳記,帶領讀者認識臺灣的藝術文化之美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內容以詳實生動的文字、豐富而難得的生平照片與作品圖版

    帶出藝術家在大時代下,以藝術創作自我勉勵,並開拓新局的碩果



      本書為「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臺灣美術家之一的何肇衢(1931-)。何肇衢生在新竹鹿寮坑,就讀中學時,受到美術老師賴榮來啟蒙,後來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就讀,畢業後受聘擔任北師附小美術老師,同時拓展創作之路。他在北師求學時,在繪畫方面即有出色的表現。水彩畫在1950年曾入選省展,1957年開始積極參加各項官辦美展,並獲得諸多重要獎項,經官方購藏。



      何肇衢早年受日本教育,多半從日本美術雜誌間接認識世界繪畫潮流。他的畫藝從寫生具象風格開始,也研究立體派和抽象繪畫。數十年來畫遍臺灣風景,並多次到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各國,參觀美術館及寫生。他堅持不憑空作畫,不一味地追求現代感。他窮其一生都在鑽研作品必須經過寫生過程,然後再自我簡化,以保持第一印象的氣氛做為目標。



      此系列記錄了六位美術家在膠彩畫、水墨畫、油畫等領域的卓越表現,詳盡的生平介紹,配合超過兩百幅的圖版及重要作品的解析,精彩生動地呈現了美術家追求藝術之美的歷程及成果,為美術家在臺灣美術史上留下印記,同時也回顧臺灣現代美術的進程。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共六冊:

      《靈動.淬煉.呂鐵州》�賴明珠 著 

      《典雅.奔放.張啟華》�陳奕愷 著

      《高逸.奇趣.吳學讓》�熊宜敬 著 

      《寫景.抒情.何肇衢》�陳長華 著

      《醇樸.融通.鄭善禧》�鄭芳和 著 

      《豪邁.幽遠.歐豪年》�潘 ? 著








    Ⅰ 民間畫師之子

    ▍挑水煮飯的長子

    ▍流著武士血液的老師

    ▍名人成功史的啟發



    Ⅱ 求學和教職

    ▍縣長的一番話

    ▍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

    ▍愛在北師附小的美術教室



    Ⅲ 參展和得獎

    ▍三十歲進入臺陽畫會

    ▍省展的回憶

    ▍帶著水果拜訪前輩



    Ⅳ 讀畫和藏書

    ▍鳳梨罐頭換一生能量

    ▍等待勃拉克數十年

    ▍畢卡索的超級粉絲



    Ⅴ 風景和旅情

    ▍觀音面前畫淡水

    ▍發現臺灣景色

    ▍美感沐浴在日本

    ▍朝聖大師的足跡



    Ⅵ 創作的旋律

    ▍無拘無束的創作之路

    ▍沒有一張畫是憑空畫的

    ▍風景不是單一的

    ▍創作生命怕被市場傷害

    ▍順風命的畫家



    附錄?? 何肇衢生平年表

    參考資料












    照耀歷史的美術家風采




      臺灣的美術,有完整紀錄可查者,只能追溯至日治時代的臺展、府展時期。日治時代的美術運動,是邁向近代美術的黎明時期,有著啟蒙運動的意義,是新的文化思想萌芽至成長的時代。



      臺灣美術的主要先驅者,大致分為二大支流:其一是黃土水、陳澄波、陳植棋,以及顏水龍、廖繼春、陳進、李石樵、楊三郎、呂鐵州、張萬傳、洪瑞麟、陳德旺、陳敬輝、林玉山、劉啟祥等人,都是留日或曾留日再留法研究,且崛起於日本或法國主要畫展的畫家。而另一支流為以石川欽一郎所栽培的學生為中心,如倪蔣懷、藍蔭鼎、李澤藩等人,但前述留日的畫家中,留日前多人也曾受石川之指導。這些都是當時直接參與「赤島社」、「臺灣水彩畫會」、「臺陽美術協會」、「臺灣造型美術協會」等美術團體展,對臺灣美術的拓展有過汗馬功勞的人。



      自清代,就有不少工書善畫人士來臺客寓,並留下許多作品。而近代臺灣美術的開路先鋒們,則大多有著清晰的師承脈絡,儘管當時國畫和西畫壁壘分明,但在日本繪畫風格遺緒影響下,也出現了東洋畫風格的國畫;而這些,都是構成臺灣美術發展的最重要部分。



      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是在1970年代中後期,隨著鄉土運動的興起而勃發。當時研究者關注的對象,除了明清時期的傳統書畫家以外,主要集中在日治時期「新美術運動」的一批前輩美術家身上,儘管他們曾一度蒙塵,如今已如暗夜中的明星,照耀著歷史無垠的夜空。



      戰後的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交錯、衝擊與融合的歷史新階段。臺灣美術家驚人的才華,也在特殊歷史時空的催迫下,展現出屬於臺灣自身獨特的風格與內涵。日治時期前輩美術家持續創作的影響,以及國府來臺帶來的中國各省移民的新文化,尤其是大量傳統水墨畫家的來臺;再加上臺灣對西方現代美術新潮,特別是美國文化的接納吸收。也因此,戰後臺灣的美術發展,展現了做為一個文化主體,高度活絡與多元並呈的特色,匯聚成臺灣美術史的長河。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民國81年起陸續策劃編印出版,網羅20世紀以來活躍於臺灣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家,涵蓋面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累積當代人對臺灣前輩美術家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臺灣美術史上承先啟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了解臺灣美術、認識臺灣美術史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家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家的創作結晶,對國家社會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家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出版「美術家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首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