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

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389166
康來新/主編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3年12月24日
130.00  元
HK$ 130  






ISBN:9789860389166
  • 叢書系列:慢讀王文興
  • 規格:平裝 / 39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慢讀王文興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家變》──王文興創作理論成熟後的首部巨著

    本書充分見證《家變》經典化與小說聖徒的誕生歷程



      《家變》乃王文興的成名作,因其主題的爭議性與風格的獨創性,自1973年出版,即引起臺灣文壇的注目,並於1999年同時榮膺為香港《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一百強」及「臺灣文學經典三十」之作。四十年來,關於《家變》的論辯,從未間斷。



      本書為「慢讀王文興」系列的第一冊,收錄自1973年至今有關《家變》的研究論文十七篇及座談會紀錄一篇。全書分為時空、主題、語言、對話、迴響五個單元,反映各篇論文所採之研究理論、方法和分析主題;舉凡《家變》的時代意義、地理背景、人生觀照、寫實風貌、情節安排、文字句法、形式設計,乃至於與其他重要作品,如《紅樓夢》、《家》、《哪吒》、《孽子》等的比較,都囊括於中。本書集結了《家變》研究的重要文獻,亦顯示了此研究的發展軌跡,實為探究這本華文世紀經典不可或缺的材料。



    名人推薦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朱亞君(寶瓶文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李維菁(作家)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洪淑苓(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郝譽翔(作家、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明(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郭強生(作家、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梅家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張小虹(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楊 照(作家)

      楊佳嫻(作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隱 地(作家、爾雅出版社發行人)

      鍾怡雯(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聯合推薦








    《慢讀王文興》叢書序�柯慶明

    編者序�黃恕寧



    壹 時空

    十年來臺灣小說(一九六五∼一九七五)──兼論王文興的《家變》�劉紹銘

    家園之變:王文興與紀州庵�楊雅儒



    貳 主題

    《家變》的人生觀照與嘲諷�陳典義

    論析《家變》之情節安排藝術�姚欣進

    桌燈罩裡的睡褲與拖鞋:「家變」──「 時間」�陳傳興

    惡之華:《家變》之日常顯象�易鵬

    論《家變》的真實感與現實感�彭明偉



    ? 語言

    苦讀細品談《家變》�顏元叔

    論《家變》之結構形式與文字句法�歐陽子

    淺談《家變》的文字�張漢良

    《家變》與文類成規�李有成

    從《家變》的形式設計談起�張誦聖

    自由與制約──圍繞王文興《家變》中文字新變的討論�周國正

    《家變》中離合詞的使用�蔡薇



    肆 對話

    逆子的形像── 賈寶玉、高覺慧和范曄的比較�陳萬益

    中國文學中的親子關係 ──談王文興的《家變》和奚淞的《哪吒》�金恆杰

    《家變》與《孽子》中的父子關係與對「真實」世界的追求�洪珊慧



    伍 迴響

    《家變》座談會�林海音等








    編者序(節錄)



    黃恕寧




      《家變》是王文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書於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二年間,歷時七載,是王文興藝術創作理論成熟後,完成的第一本巨著。一九七三年《家變》初出版時,激烈地震驚了臺灣文壇,其故事人物、主題、文字的實驗風格等,在各類報刊中掀起陣陣論辯的旋風。王文興在一九七八年洪範版的《家變》序中說,「文字是作品的一切」,可謂《家變》作家最精簡的導讀。上個世紀末,《家變》入選文建會「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及香港《亞洲周刊》二十世紀小說一百強,終於在出版二十七年後,走完經典化的歷程。



      《嘲諷與逆變──《家變》專論》收錄了自一九七三年至今的論文十八篇,除了見證《家變》經典化過程之外,本書囊括了諸多王(文興)學研究的奠基之作,加之數篇二十一世紀新近之論述。全書依各篇論述之議題,編排成「時空」、「主題」、「語言」、「對話」和「迴響」五單元。



      (一)時空二篇

      第一篇是劉紹銘一九七六年所著的〈十年來臺灣小說(一九六五∼一九七五)── 兼論王文興的《家變》〉。此文之主旨在討論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五年,十年來臺灣小說的新景象、新發展。文中論及的作品甚多,但特別著重分析《家變》的思想特色與其時代的意義。劉紹銘指出在包括王文興在內的《現代文學》編輯們,比之他們的老師夏志清,《文學雜誌》的編輯,明顯地對西方文學更有興趣,反映他們的外國文學專業背景。雖說那個時代政府的文藝政策尚未全然開放,臺灣文學已頗受歐風日雨的影響,但在此文藝狀況下,王文興前衛的書寫仍被視為臺灣現代文學的「異端」,而《家變》為「離經叛道」之作品。劉紹銘坦承,初次拜讀《家變》時也很難接受,但三年後重讀,完全改觀,認為《家變》是一本自然寫實主義的作品,借傳統家庭觀念的式微描寫當代傳統文化的變遷,是「中國傳統文化日漸崩潰的象徵,禮運大同理想的破滅」;劉紹銘並稱王文興將作為人子的各種心態赤裸裸地剖析開來,譽之言:「王文興面對人心真相之勇氣,為二十年來〔編者按:即自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臺灣文學所僅見。」劉文是將《家變》放置於其歷史時代背景中,來探鑽主題意義的最早的一篇重要文論。



      (三)語言七篇

      第一篇〈苦讀細品談《家變》〉是顏元叔享譽學界和第一篇「王學」奠基之作。此文發表於《家變》一九七三年二月在《中外文學》連載完後的兩個月,是分析此小說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顏元叔認為文學之好,首要條件就是「真」,而《家變》就是「真」,它忠實於描寫的對象,讓這個對象透過文字展現無遺,它並且反映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生,因此讚揚《家變》為「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他還指出此長篇的基本特質為:文字的精確、筆觸的細膩、細節抉擇的妥切、題意(motif)前後呼應,結構統一、人物生動等等。他以小說中的人物關係,來驗證上述的特質。此外,顏元叔也極其讚賞王文興獨創性的文體,認為其文字的臨即感(sense of immediacy)非常強。顏元叔的見解,常見於日後其他學者出版的論文中,雖或偶見與之辯論者(如劉紹銘、金恆杰均反對范曄具伊底帕斯情結;劉、金二文皆收錄於本書之中),但基本上,均極其贊同其真知灼見,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研讀王文興的寫作。此文對《家變》諸多層面的特色都做了分析,而這些也是王文興藝術語言普遍的特質,故而,稱此文為研究王文興作品必讀之文,應非誇飾之語。



      (四)對話三篇

      第二篇〈中國文學中的親子關係──談王文興的《家變》和奚淞的《哪吒》〉是金恆杰一九九六年發表的論文。此文對比兩部當代作品,其切入點為親子關係。因著許多學者以俄狄浦斯(Oidipous,或譯為「伊底帕斯」)情結,解釋《家變》父子衝突的問題,金恆杰在開卷第一節簡要地介紹了此古典希臘悲劇和其成為西方文學故事原型之因,并勾勒了薛仁貴?子多種版本和《封神演義》哪吒的故事中的親子衝突,歸結出中國傳統文學中親子衝突的形式。接著,逐步討論《家變》和當代作家奚淞之《封神榜裡的哪吒》演繹親子衝突的造因。從與西方?父戀母的原型相較,金恆杰對《家變》和《封神榜裡的哪吒》做了以下精闢的結論:「《家變》和《哪吒》兩者都是以親子關係為關心的出發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這個問題。但由於兩個小說都具有的象徵企圖,並不限於這一個關係。而有趣的是,前者彷彿從西方的俄狄浦斯原型出發,實質上更是通過中國社會的現實來鋪陳,遭到某些批評嚴厲而經久的攻擊,斥其為『西化』;而後者,雖以中國的親子關係的神話故事為基礎,反而具有深刻的『現代』色彩,卻始終沒有因此獲禍。」金恆杰對中西文學親子衝突形式的對比,和《家變》和《封神榜裡的哪吒》親子關係的主因之分析,見人所未見,自成一家言,對《家變》的主題研究有重要貢獻。



      《家變》自出版已歷時四十年。在過去的四十年,作者未變──續《家變》之後出版的作品承繼相同的文風,而讀者變了──由《家變》所獲得的國內國際的殊榮驗證。因編者的才力與精力所限,本書未能將所有討論《家變》的論文盡收其中,但期望呈現於讀者眼前的這些論文,能夠,一,重現《家變》研究之發展軌跡;二,保留《家變》研究領域中重要文獻;三,為有志研究《家變》者,忝任導航。






    其 他 著 作
    1. 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上)
    2. 無休止的戰爭:王文興作品綜論(下)
    3. 原來數學和詩歌一樣優美:王文興新世紀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