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四境,民富國強開新局。 威加海內,四邦均臣天可汗。
李世民在登上皇位後,國家政治清明,經濟富庶,人民也能安居樂業,整個國內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對外事業的開拓,李世民亦未懈怠。 貞觀二年,夏州割據勢力弭平,全國統一。於是唐太宗李世民就將矛頭指向東突厥。貞觀四年命李靖出師塞北,滅了東突厥。 西域諸國君主在長安尊唐太宗為「天可汗」,「以天可汗威加海內,示上天之意。」除了是一種對唐朝皇帝的榮銜,更具有一種維持當時各同盟國的集體安全的實質意義。
第一回 四夷遙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帖? 4 第二回 發重兵李靖掛帥 取名帖蕭翼入越? 30 第三回 老僧痛失〈蘭亭序〉伏允潰逃茫沙磧? 59 第四回 太上皇歸葬獻陵 老狐狸魂歸磧中? 87 第五回 薛萬均貪功受辱 李藥師閉門謝客? 117 第六回 武媚娘承恩馴馬 李世民夜讀諫章? 141 第七回 納諫言停建新宮 退吐蕃急出勁兵? 165 第八回 高昌國漸生離心 賢皇后病作《女則》? 192 第九回 皇心親疏思易儲 夫妻情長珍別離? 216 第十回 建昭陵賢后入葬 賺孝名魏王刻石? 24
序 隋朝末年,煬帝苛政,民不聊生,各路豪傑,群起反隋,共逐天下。山西唐公李淵趁勢起兵,一路攻城掠地,漸有王者之相。李淵二子世民年方十八,有雄偉之姿,韜略之謀,率兵之才,其在淺水原之戰平定薛仁杲,柏壁、雀鼠谷之戰蕩平劉武周、大敗宋金剛,洛陽之戰逼降王世充,虎牢之戰生擒竇建德……戰功赫赫,為大唐王朝奠定了領土基礎。 因累累戰功,李世民被封秦王,官至天策上將,地位僅次於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其身邊聚集了一大批頂尖人才,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武有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恭等傳奇人物,榮耀之極,由此也引發了秦王與太子的儲位之爭。 秦王集團與太子集團為爭皇位,迭施陰謀、互相打壓,兩股政治勢力此消彼漲,最終處於劣勢的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兄逼父,登上皇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該卷力求還原歷史真貌,戰爭場面波瀾壯闊、慷慨激揚,權謀鬥爭刀光血影、動人心魄,風土人情旖旎生動、貼近唐朝,飲食器物描寫精緻細膩,令人歎為觀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