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453249
Robert K.Yin/著
尚榮安
弘智
2001年2月15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570453249
  • 叢書系列:應用性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286頁 / 16k菊
    應用性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系列叢書


  • 社會科學 > 總論











      這是一本介紹以個案研究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書中提及的應用範圍,包括了社會學、 政治學、管理學、公共政策、國際經濟、教育、評鑑、都市計畫、和主會工作等社會科學中不同的學域。本書相當強調研究設計、資料分析、及研究的效度與信度等問題,也了提出了具體實施的方式與評估的準則,書中並舉了許多實際的研究案例來說明。





    李昌雄教授 推薦序
    前言

    總序
    譯者序

    1導論
    個案研究作為研究的策略
    個案研究和其他研究策略的比較
    個案研究的不同類型,以及一個共同的定義
    摘要
    習題
    註釋

    2設計個案研究
    設計個案研究的一般方法
    評斷研究設計品質的準則
    個案研究的設計
    習題
    註釋

    3執行個案研究:資料收集的準備
    個案研究的研究者:需要的技巧
    特定個案研究需的訓練和準備
    個案研究計劃書
    選擇先導個案
    摘要
    習題

    4執行個案研究:收集證據
    六種證據來源
    三個收集資料的原則
    摘要
    習題
    註釋

    5分析個案研究證據
    一般的分析策略
    主要的分析模式
    次要的分析模式
    對高品質因的迫切需求
    摘要
    習題

    6撰寫個案研究「報告」
    個案研究的讀者
    個案研究寫作的種類
    個案研究寫作的說明結構
    進行個案研究報告的程序
    評論所起草的個案研究:一個認可的程序
    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可作模範的個案研究
    習題
    註釋
    第二版的附註
    英漢對照
    關於作者
    參考書目
    索引







      美國加州的Sage出版公司,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而對研究方法有興趣的學者,對它出版的兩套叢書,社會科學量化方法應用叢書(Series: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以及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叢書(Applied Social Reserch Methods Series),都不會陌生。前者比較著重的是各種統計方法的引介,而後者則以不同類別的研究方法為介紹的重點。叢書中的每一單冊,大約都在一百頁上。導論的課程之後想再對研究方法或統計分析進一步鑽研的話,這兩套叢書,都是入手的好材料。二者都出版了六十餘和四十餘種,說明了它們存在的價值和受到歡迎的程度。

      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與Sage出版公司洽商,取得了社會科學方法應用叢書的版權許可,有選擇並有系統的規劃翻譯書中的部分,以饗國內學界,是相當有意義的。而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也很榮幸與弘智公司合作,在國立編譯的館的贊助支持下,進行這套叢書的翻譯工作。

      一般人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社會研究方法,可能是問卷調查。有時候可能是一位訪員登門拜訪,希望您回答就一份蠻長的問卷;有時候則在路上被人攔下,請您就一份簡單的間卷回答其中的問題;有時則是一份問卷寄到府上,請您填完寄回; 而目前更經常的是,一通電話到您府上,希望您撥出一點時間。問卷調查極可能是運用最廣泛的究方法,就有上述不同的方式運用,而由於研究經費與目的的考量上,各方法都各具優劣之處,同時在問卷題目的設計,在訪問工作的執行,以及在抽樣上和分析上,都顯現各自應該注意的重點。這套叢書對問卷的設計和各種問卷訪問方法,都有專書討論。

      問卷調查,固然是社會科學研究者快速取得大量資料最有效且最便利的方法,同時可以從這種資料,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的推估。但是問卷的問題與答案都是預先設定的,因著成本和時間的考慮,只能放進有限的問題,個別差異大的現象的剖析,並非無往不和。而其他各類的方法,都可能提供問卷調查所不能提供的訊息,有的社會學研究者,更偏好採用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民族誌研究、焦點團體以及個案研究等。

      再者,不同的社會情境,不論是家庭、醫療組織或制度、教育機構或是社區,在社會科學方法的運用上,社會科學研究者可能都有特別的因應方法與態度。另外,對各種社會方法的運用,在分析上、在研究的倫理上以及在與既有理論或文獻的結合上,都有著共同的問題。此一叢書對這些特定的方法,特定的情境,以及共通的課題,都提供專書討論。在目前全界,有關研究方法,涵蓋面如此全面而有系統的叢書,可能僅此一家。

      弘智文化事業公司的李茂興先生與長期關注翻譯事業的余伯泉先生(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鑑於此套叢者對國內社會科學界一定有所助益,也想到可以與成立才四年的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合作推動這翻譯計畫,便與工作室的第一任主任瞿海源教授討論,隨而與我們兩人洽商,當時我們分別擔任調查研究工作室的主任與副主任。大家都認為這是值得進行的工作,尤其台灣目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專業人才十分有限,國內學者合作撰述一系列方法上的專書,當未到時候,引進這類國外出版有年的叢書,應可因應這方面的需求。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之的目標有三,第一是協助中研院同仁進行調查訪工作,第二是蒐集、整理國內問卷調查的原始資料,建立完整的電腦檔案,公開釋出讓學術界應,第三進行研究方法的研究。由於參與這套叢書的翻譯,應有助於調查研究工作室在調查實務上的推動以及方法上的研究,於是向國立編譯館提出與弘智文化事業公司的翻譯合作案,並與李茂興先生共同邀約中央研究內外的學者參與,計畫三年內翻譯十八小書。目前第一期的六冊已經完成,其餘各冊亦已邀約適當者進行中。

      推動這工作的過程,我們十分感謝瞿海源教授與休伯泉教授的發起與協助,國立編譯館的支持以及弘智公司與李茂興先生密切合作。當然更感謝在百忙中仍願抽空參與此項工作的學界同仁。目前齊力已轉往南華管理學院教育主會學研究所服務,但我們仍共同關注此一叢書的推展。

       能為這本好書寫序是我莫大的榮幸。這本書摘錄了一種嘗試著藉由在實驗室之外發生的事件,做有效推論的研究方法,在此同時,也維持了與實驗室之科學共同對知識的目標。

      我越來越確定一項結論,即科學方法的核心其本質並不在於實驗,而是一種可稱為合理的對立假設(plausible rival hypotheses)的策略。這個策略可能是由「證據」或「假說」開始其解答謎題的活動,而不是以實證主義者所謂「確認(confirmation)」的方法(或者甚至是後實證主義者的「證實(corroboration)」),用和背景無關的方式來呈現研究的假設及證據。在這種策略中,證據和假設是以一組意涵所組成之廣泛的網路來呈現(然而這個網路卻是不可能完整的),而要科學的評估這種網路卻是極為困難的。

      這個策略包括了對於可利用的資料,明確的說明根據假設可以推論出哪些其他含意,並且指出假設的含意和資料是否相符合。這個策略也包含了對於所關注的證據,尋求對立的解釋,並且檢視他們的合理性。這些對立解釋的合理性通常會因為「分歧廢除」(ramification extinction)而降低,也就是說,藉由尋找這些解釋在其他的資料集中的其他含意,並且檢查和資料是否能夠一致。這兩個可能永無止盡的工作要進行到哪裡,就決定於當時的科學社群,以及有哪些已經找出可能的對立假設及其含意。根據這種基礎,成功的科學社群雖然從來沒有完成任何基本的證明,但是卻能得到有效的共識和可以累積的成就。然而,成功的科學的這個特徵卻被邏輯實證論者完全忽略掉了,而不論是定量的或定性的,社會科學家也很少應用到這個策略。

      利用其他含意來檢查,以及對對立假設分歧廢除的作法,也可以用來說明在人文學科中尋求效度(validity-seeking)研究的特徵,如Schleiermacher, Dilthey, Hirst, Habermas等詮釋學者和許多當代學者在詮釋古文本時的作法。同樣地,這個策略也可以用於歷史學家對特定事件的臆測,就像對於一項因果定律所推論科學的主張一樣。但是不幸的,在社會科學發展的主要趨向中,都用註釋學(hermeneutics)這個名稱來暗示放棄效度這個目標,也放棄了爭論誰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因此,除了量化和Yin所教的準實驗個案研究法之外,我們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裝備也需要人文的效度追尋個案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不止不會將顯著性量化並測試,而且也仍然能用於相同的問題,並且分享同樣的知識目標。

       社會科學家可以模仿的實驗方法中有兩個典範,可以作為這種「可能的對立假說」策略的一個版本。經由訓練,我們會傾向於先想到「隨機分配實驗處理」(randomixed assignment to treatments)的模式,這個模式可能來自於農業的實驗站、心理學實驗室、醫學或藥學研究的隨機試驗、以及統計學家的數學模式等。隨機化的意義,是希望能控制無限多的「對立假說」,但卻不需要詳細指明其中任何假說。隨機的分配從來就無法完全地控制這些對立,但是經由統計模型之估計,卻可在某種程度使他們變的「難以置信」。

      另一個較古老的典範來自物理學實驗,這個典範可以以「實驗的隔離」(experimental isolation)或「實驗室控制」(laboratory control)來代表。因此會有絕緣隔熱或鉛版隔絕的牆;會控制壓力、溫度,以及濕度;以及會要達到真空狀態等這些情形。相對來說,這個較古老的傳統控制了很少但是明確而特定的對立假說。這種控制雖然並非完美,但是已經足夠來說明他們不像是真實的。而要控制哪些對立假說,就決定於當時科學社群中出現的爭論。如果日後回顧時,很可能會發現還需要其他控制。 在此所呈現出個案研究方法,以及更廣義來說的準實驗法,會比較類似於「實驗的隔離」的典範,而不是「隨機分配實驗處理」模式,特別是每個對力的假設都要明確的指明,並且要特別加以控制。通常對戶外的社會科學來說,由於可能達到對對立假設可能性削減的程度比較小,因此科學社群中可能得到確實及共識答案的程度也比較低。無法隨心所欲地複製(或有一些設計用來排除特定對立解釋的變異)是其中的一項問題,我們應該要充分地利用那些獨特事件的個案研究(這是不可能複製的),同時也也應該要時時注意那些可以進行有意的複製個案研究的機會。

      由於Robert Yin的背景(實驗心理學的博士,在那個領域中有許多發表文章),他堅持個案研究的方法,要和科學的目標與方法一致,或許並不令人訝異。但是這種訓練和生涯的選擇,通常都伴隨著無法忍受非實驗室環境中的模糊。我相信這種轉變是受到了他對於人類的表情,這種最難以具體確認的刺激之實驗室研究的影響,這個經驗使他察覺到了類型和情境,在追尋知識中所扮演的決定性角色。

      這個寶貴的背景並沒有阻止他徹底的投入傳統社會科學的個案研究中,並且逐漸成為一位非實驗室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領導者。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教科書可以跟這本書相比,這本書滿足了多年來的需求,我確信它將會成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課程中的一本權威教材。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