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湖南話劇志

湖南話劇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31797
孫文輝/主編
蘭臺網路
2013年12月01日
193.00  元
HK$ 173.7  






ISBN:9789866231797
  • 叢書系列:藝術音樂研究叢刊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藝術音樂研究叢刊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湖南話劇興起於民國初年,中國話劇創始人之一的歐陽予倩回到湖南唱主角。在此之前,善化人黃興看過他的演出;在此之後,長沙人田漢也去過他的後台。當中國社會從近代跨入現代之際,就是黃興與田漢這一武一文兩個湖南人,攪得整個中華封建帝國從此不再安生。



    ??? 湖南話劇運動的高潮,與湖南人民革命的高潮相吻合。湖南話劇的大高潮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五四”運動和土地革命運動時期,第二次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如果說第一次話劇運動的內核是“啟蒙”的話,那麼第二次話劇高潮的主題就是“救亡”。



      與中國戲曲的存在方式不同:中國戲曲自誕生之後,審美成為它的主要任務;而話劇不是這樣,中國的話劇的參與者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從事話劇藝術,為的是喚起民眾,復興中華。田漢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讚譽話劇活動家、湘鄉人唐槐秋:“平生兩字誤溫柔,卻也風光見骨頭。甘擲衣冠稱戲子,恥攜??弦索謁諸侯。開荒播種三千裡,茹苦含辛二十秋。矢鏃滿身猶戰鬥,湖南端的出蠻牛。”



      ——這不僅僅是對唐槐秋的讚譽,同時也是對湖南話劇藝術家這個群體的生動寫照!








    一、大事記 1

    【1907年】 2

    【1909年】 2

    【1910年】 2

    【1912年】 2

    【1913年】 2

    【1914年】 3

    【1916年】 3

    【1918年】 4

    【1919年】 4

    【1920年】 5

    【1921年】 5

    【1922年】 6

    【1923年】 6

    【1924年】 6

    【1925年】 7

    【1926年】 8

    【1927年】 8

    【1928年】 9

    【1929年】 9

    【1930年】 10

    【1931年】 11

    【1932年】 11

    【1933年】 13

    【1934年】 13

    【1935年】 14

    【1936年】 15

    【1937年】 15

    【1938年】 19

    【1939年】 25

    【1940年】 28

    【1941年】 30

    【1942年】 31

    【1943年】 32

    【1944年】 33

    【1945年】 34

    【1946年】 34

    【1947年】 35

    【1948年】 37

    【1949年】 38

    【1950年】 40

    【1951年】 41

    【1952年】 41

    【1953年】 41

    【1954年】 42

    【1955年】 42

    【1956年】 42

    【1957年】 43

    【1958年】 43

    【1959年】 44

    【1960年】 44

    【1961年】 45

    【1962年】 45

    【1963年】 46

    【1964年】 46

    【1965年】 47

    【1966年】 47

    【1967年】 47

    【1968年】 49

    【1969年】 49

    【1970年】 49

    【1971年】 49

    【1972年】 50

    【1973年】 50

    【1974年】 50

    【1975年】 50

    【1976年】 50

    【1977年】 51

    【1978年】 51

    【1979年】 52

    【1980年】 52

    【1981年】 53

    【1982年】 53

    【1983年】 54

    【1984年】 56

    【1985年】 56

    【1986年】 57

    【1987年】 57

    【1988年】 58

    【1989年】 59

    【1990年】 60

    【1991年】 60

    【1992年】 61

    【1993年】 62

    【1994年】 62

    【1995年】 63

    【1996年】 63

    【1997年】 64

    【1998年】 65

    【1999年】 65

    【2000年】 66

    【2001年】 67

    【2002年】 67

    【2003年】 68

    【2004年】 69

    【2005年】 70

    【2006年】 71

    【2007年】 72

    【2008年】 75

    【2009年】 76

    【2010年】 78



    二、劇? 目 82

    《家庭恩怨記》  83

    《運動力》  83

    《熱血》  83

    《不如歸》  84

    《猛回頭》 85

    《社會鐘》  86

    《鴛鴦劍》  87

    《柴頭舉人燒鴉片》  87

    《綠波恨》  88

    《安重根刺伊藤》  88

    《青島風雲》 89

    《亡國鑒》  89

    《波蘭亡國恨》  90

    《救國潮》 90

    《有志少年》 90

    《孔雀東南飛》 90

    《金錢萬惡》 91

    《鐵血女子》 91

    《社會福音》 91

    《人道之賊》 92

    《少奶奶的扇子》 92

    《解放之路》  92

    《可憐閨里月》  93

    《革命之花》  93

    《李更探監》 93

    《魯胖子哭頭》  93

    《活捉張輝瓚》  94

    《羅偉就義》  95

    《活捉侯鵬飛》 95

    《情天恨海》  96

    《雷雨》 96

    ?《神秘的太太》 98

    《反正》 98

    《一片愛國心》  98

    《古城的怒吼》 99

    《鳳凰城》 99

    《保衛盧溝橋》 100

    《盧溝橋》 101

    《毀家紓難》 101

    《電線桿子》 101

    《三江好》 101

    《最後一計》  102

    《放下你的鞭子》 103

    《親兄弟》 103

    《黑地獄》 104

    《漢姦的子孫》 104

    《血灑晴空》  104

    《上前線去》 105

    《敵》  106

    《生路》 106

    《盲啞恨》 107

    《保衛大湖南》 108

    《國家至上》  108

    《國家至上》  109

    《戀愛與道德》 109

    《飛花曲》 109

    《錢》 110

    《兩面人》 110

    《風雪夜歸人》 110

    《袁大頭和金圓券》 111

    《金絲雀》 111

    《海濱激戰》 112

    《雲雀在歌唱》  113

    《萬水千山》 114

    《百醜圖》 115

    《青春之歌》 116

    《灰姑娘》 117

    《美國奇譚》 118

    《地下火焰》 118

    《赤膽紅心》 120

    《甲午海戰》 121

    《特別代號》 122

    《千萬不要忘記》 123

    《電閃雷鳴》 124

    《夜海戰歌》 126

    《我們應該像他那樣》 126

    《紅太陽升起的地方》  126

    《楓樹灣》  127

    《盛大的節日》 128

    《銀河曲》 128

    《於無聲處》 129

    《深夜靜悄悄》 130

    《淚血櫻花》 130

    《神秘的A1案件——帶手銬的人》 131

    《第二次握手》 131

    《為了幸福,乾杯!》 132

    《龍飛鳳舞》 132

    《禍起蕭牆》 133

    《三換新郎》 133

    《望斷雲天》 134

    《路》 134

    《五(二)班日誌》 135

    《梅子黃時》 135

    《竹引清風》 136

    《火熱的心》 137

    《快樂的漢斯》 137

    《活力》 138

    《眾生相》 139

    《尋找男子漢》 140

    《今天星期七》 141

    《區寄》  142

    《變色龍》 142

    《制台見洋人》 142

    《皇帝的新裝》 143

    《雷電頌》 143

    《雷雨》 143

    《威尼斯商人》 144

    《法國獨幕劇專場》 144

    《便宜雞蛋》 145

    《水下村莊》 146

    《青陽山》 147

    《世紀風》 148

    《話劇小品五連串》 149

    《情到深處》 150

    《蠢貨》 150

    《例外與常規》 150

    《按鍵》 151

    《婚姻大事》 151

    《長椅》 151

    《我的母親是條大馬哈魚》 152

    《天下第一公司》 153

    《十三樓》 153

    《傾城之戀》 154

    《切 •格瓦拉》 154

    《最終,離場》 155

    《等到戈多》 155

    《小青外傳》  156

    《樓頂》 156

    《COME TOGERTHRE(對話)》  157

    《諸神國度》 157

    《DiDi》 158

    《生活維持部》 158

    《無情的你》 158

    《四月一日愚人節》 159

    《行騙記》 159

    《永遠都不回來》 160

    《螢火蟲的眼淚》 160

    《心靈游戲》 160

    《處女河》 161

    《飛呀飛》 162

    《生命贊歌》 162

    《大明宮詞》 163

    《二尤》 164

    《年華之外的美好》 165

    《褪變》 166

    《路》 166

    《山羊不吃天堂草》 166

    《洪戰輝》  167

    《車站》 168

    《話劇常青》  168

    《將民工進行到底》 168

    《我在黃燈下看你走過》 169

    《快樂城堡》 170

    《青瓷》 170

    《奪寶熊兵》 171

    《水仙已乘鯉魚去》  172

    《融光》 172

    《韶山升起紅太陽》 174

    《愛情瘋人院》 175

    《梁祝下世傳奇》 175

    《上九•亢龍有悔》 177

    《尋找理想主義的花朵》 178

    《兩極的魚》 178

    《阮玲玉》 179

    《如影隨行》 179

    《窗戶上的屍體》 180

    《金色》 180

    《男寢328》 181

    《人間四月天》 181

    《孔子耶穌披頭士列儂》 182

    《風聲》  183

    《趙平同學》 184

    《他懷孕了?》 184

    《女店主》 185

    《此間年少》 185

    《灰姑娘》  186

    《馬蘭花》 187

    《翠花》 188

    《我和我和他和他》 188

    《2010愛情沒想好》  189

    《漣漪》  190

    《偷偷愛》 190

    《單身公寓》 191

    《魂鬥羅的犧牲》 192



    三、演出團體 193

    社會教育團 193

    文社 193

    鳴鳴新劇社 194

    第一臺新劇社 194

    新劇社 194

    湖南學生會聯合演出團 194

    通俗話劇社 194

    血花劇社 194

    凍雨劇社 195

    世界話劇社 196

    覺民白話社 196

    天生話劇社 196

    文化話劇社 196

    湘東話劇社 196

    牖民話劇社 196

    扶風話劇社 196

    青春文藝社 197

    白雪劇團 197

    海陸空藝術宣傳團 197

    逆流劇社 197

    新聞劇社 198

    冰社 198

    一九三六劇社 198

    現代劇社 199

    櫻珞劇社 199

    一致劇社 199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抗戰劇團 200

    國立南京戲劇學校巡迴公演團 200

    長沙臨時大學劇團 200

    慈利抗敵流動劇團 200

    輔育話劇社 201

    晨社 201

    磊社 201

    北峰劇社 201

    長沙業餘劇社 201

    長沙兒童劇團 201

    SOS劇團 202

    抗敵演劇八隊•演劇六隊 202

    抗敵演劇第一隊•演劇四隊 203

    抗敵演劇第二隊•演劇九隊 203

    抗敵演劇第九隊•演劇五隊 204

    抗敵宣傳一隊•演劇七隊 204

    育英兒童抗敵工作團 204

    兒童戰時服務團 205

    戰鬥演劇隊 205

    嘉善流動宣傳隊 206

    長沙市話劇抗敵宣傳隊 206

    西湖藝專劇團 206

    山東省立劇院學生演劇團 206

    國光劇團 206

    長沙難民抗敵劇團 206

    傷兵俱樂部抗敵劇團 206

    長沙工人劇團 207

    婦女乾部訓練班演劇隊 207

    湖南省軍管區宣查團 207

    第二十集團軍話劇團 207

    沅陵綏靖公署抗日救亡演劇隊 207

    大庸七•七抗戰話劇團 208

    490師政徵部劇教隊 208

    寶永師管區巡迴工作團 208

    黃埔軍校第二分校第二十七總隊康樂

    大隊話劇隊 208

    武岡洞庭中學話劇隊 209

    彈痕劇團•鐵血劇團 209

    協魂劇社 209

    凌霄劇團 210

    九戰區政治部流動宣傳隊 210

    陸軍第四軍菲律賓華僑救護隊演出隊 210

    陸軍第四軍102師藝宣隊 210

    京兆政治部與軍管區宣查團 210

    軍政部第三補充兵訓處巡迴劇團 210

    懋功劇團 210

    陣中劇團 210

    中國實驗劇團 210

    衡陽社會劇團 211

    祁陽軍政部被服廠劇教隊 211

    長沙民教館實驗劇團  211

    劇人聯誼社 211

    長沙市一中怡社 211

    行健劇社 211

    青年劇社 212

    正氣劇團 212

    七九劇團 212

    長沙市工人文工團 212

    紅星歌話劇團 212

    漢壽民藝歌話劇團 213

    大中華劇團 213

    澧縣藝工劇團 213

    株洲通俗話劇團 213

    湖南省話劇團 213

    桃源藝工歌話劇團 214

    湘江大眾話劇團 214

    南縣五一歌話劇團 214

    湖南師大楚魂劇社 214

    湖南大學話劇團 215

    中南大學雷雨劇社 215

    吉首大學雛虎話劇社 215

    長沙理工大學青磚影視戲劇社 216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螢火話劇社 216

    湘潭大學學生劇社 216

    武漢大學蹤點戲劇社 216

    中南大學新青年話劇團 217

    湖南師範大學先鋒劇社 217

    湖南農業大學虹劇社 217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紙飛機劇社。 218

    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七月戲劇社 219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花樣年華劇社 219

    龍套戲劇工作室 219

    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風華劇社 219

    湖南大學瑪卡戲劇社 220

    湖南中醫藥大學犀照戲劇社 220

    長沙理工大學漢卿劇社 220

    沒想好戲劇工坊 221

    長沙民間話劇聯盟 221

    湖南省喜劇團 221



    四、話劇藝術家、活動家 222

    歐陽予倩(1889—1962) 223

    陸鏡若 (1885—1915)?  224

    吳我尊 (1881—1942)  225

    馬絳士(生卒年不詳)  226

    龐人銓(1897—1922) 226

    李閑鷗(生卒年待考) 227

    李仲融(1890—1980) 227

    袁昌英(1894—1973) 228

    白 薇(1894—1987) 229

    洪 深(1894—1955) 230

    黃芝崗(1895—1971) 231

    餘上沅(1897—1970) 232

    左天錫(生卒年待考) 233

    田 漢(1898—1968) 233

    唐槐秋(1898—1954) 235

    胡 筠(1898—1934) 236

    朱之倬(?—1980) 237

    羅合如(1899—1980) 238

    孫 偉(生卒年待考) 239

    周貽白(1900—1977) 239

    熊佛西(1900-1965) 240

    張警吾(1901—1934) 241

    田 洪(1902—1990) 241

    陳 銓(1903—1969) 242

    丁 玲(1904—1986) 243

    向培良(1905—1961) 244

    張以藩(1906—1957) 245

    劉保羅(1907—1941) 245

    董每戡(1907—1980) 247

    胡蒂子  248

    黃志尚(1907—2006) 248

    李施愚(?—2000) 249

    劉斐章(1908—2006) 249

    翟 翊(1908—1980) 250

    曹? 禺(1910—1996) 251

    餘克稷(1910—1976) 252

    胡 萍(1910—?) 253

    張 庚(1911—2003) 253

    唐掞齋(1911—1982) 254

    嚴怪愚(1911—1984) 255

    金 山(1911—1982) 256

    王 逸(1914—1986) 257

    呂 復(1914—1992) 258

    歐陽山尊(1914—2009) 259

    王人美(1914—1987) 260

    冼 群(1915—1955) 261

    蕭雲端(1915—2005) 262

    張毓厚(1915—1966) 263

    陳 楚(1915—1944) 264

    王震之(1916—1957) 265

    鮑訓端(1916—2004) 266

    曾 虹(1916—1955) 267

    吳祖光(1917—2003) 267

    葉向雲(1917—2010) 268

    杜 巴(1917—2000) 269

    鐘曉峰(1918—1961) 269

    劉 諒(1918—1975) 270

    楊 從(1919—2007) 271

    馮 熙(1919—1956) 271

    白 楊(1920—1996) 272

    朱啟穗(1920—1983) 273

    趙世基(1920—) 274

    潘榮森(1920—1997) 274

    胡 揚(1920—2010) 275

    肖 林(1920—1972) 275

    劉高林(1921—1991) 276

    唐元通(1923—2009) 276

    蔡 倜(1923—1989) 277

    田 野(1923—2002)  278

    萬仲耕(1923—2009) 279

    周令謨(1923— ) 280

    孫洛勛(1924—2001) 280

    高 宇(1924—2003)  281

    宋紹文(1925—1988) 282

    曾傳薪(1925— ) 282

    張琚華(1926— ) 283

    李 波(1929— ) 283

    熊秉勛(1929—1962) 283

    杜 高(1930—? ) 284

    魏綠萍(1930— ) 285

    胡書鍔(1931— ) 285

    孫其昌(1931— ) 285

    陳健秋(1932—2002) 286

    王綏之(1932— ) 287

    劉冠雄(1932— ) 287

    歐陽瓊琛(1932—1996) 288

    劉永驥(1932— ) 288

    舒 戈(1933— ) 289

    何寧康(1933— ) 289

    盧問章(1935— ) 290

    關源滋(1935—2010) 290

    胡岱霞(1936—? ) 291

    李俊彬(1938— ) 291

    廖丙炎(1939— ) 292

    肖高適(1939— ) 292

    石向昆(1940—? ) 293

    陳鳳桐(1941— ) 293

    黃 庭(1942—? ) 294

    杜長裕(1943— ) 294

    徐卜泰(1945—? ) 295

    吳繼成(1945—2010) 296

    錢康華(1945—? ) 296

    吳宗友(1947— ) 297

    周小秋(1948— ) 297

    陶先露(1949— ) 298

    袁光若(1949—) 299

    李海貝(1955— ) 299

    毛劍鋒(1957—? ) 300

    石 崗(1966— ) 301

    關 蓉(1968—? ) 301

    李 強(1969—? ) 301

    郭 暉(1969— ) 302

    王 峰(1970— ) 302

    陳 戎(1970—? ) 303

    李 蕾(1974—? ) 303

    常 徠(1979—) 304

    陽宇峰(1980—? ) 304

    唐 勇(1980— ) 305

    王 亮(1982— ) 306

    抗敵演劇第八隊成員名單 307



    五、演出 308

    演出場地 308

    左文襄祠 308

    青年會劇場 308

    新舞臺 309

    長沙府城隍廟戲台 309

    玉泉山觀音寺戲樓 309

    宜春園 309

    同春園 310

    御園(一作豫園) 310

    霓園 310

    湘春園 310

    湘舞臺 311

    楚舞臺 311

    壽春園 311

    怡園 311

    景星園 311

    遠東劇場 311

    萬國戲院 312

    常寧水口山康家戲台  312

    湘潭百代戲院 312

    長沙大戲院 312

    民樂大戲院 313

    文華劇院 313

    洪江館宮殿祠戲台 314

    南嶽大廟戲台 314

    民眾大禮堂  315

    今古演義場 315

    排山戲台 315

    黃金大戲院 316

    解放劇院 316

    長沙市青少年宮劇場 316

    銀宮大戲院 316

    美琪戲院 317

    紅旗劇院 317

    勞動劇院 317

    聯華戲院 317

    湖南劇院 317

    湘江劇院 318

    紅色劇院 318

    東風劇院 318

    湖南省話劇團話劇實驗劇場 318

    田漢大劇院 318

    湖南大劇院 318

    愛劇場(I play house) 319

    附:清末至民國長沙戲園、劇院名錄 319

    附:1955年,長沙劇場分佈: 319

    會演 321

    長沙市戲劇同業會冬季大會串演出活動 321

    省會抗敵戲劇聯合公演 321

    湖南學生抗敵後援會話劇聯合公演 321

    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戲劇、音樂聯合公演 321

    雙十節擴大宣傳活動演出 322

    湖南抗敵總會抗敵戲劇聯合公演 322

    抗敵演劇團、隊會師長沙聯合公演 322

    省會慶祝元旦聯合公演 322

    全省文工團會演 323

    首屆湖南大學生戲劇節 323

    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00周年暨大學生話劇演出 324

    湖南首屆校園戲劇節展演 324



    六、附錄 325

    後? 記  387








    前言



      一、


      從來沒有意識到湖南話劇的歷史會有這麼豐厚!



      自從中國的話劇誕生之日起,湖南的話劇就緊緊相隨:中國話劇史繞不開的人物歐陽予倩、田漢、劉保羅、唐槐秋、向培良、周貽白、張庚、歐陽山尊等都出生在湖南;而陸鏡若、顧無為、餘上沅、熊佛西、郭沫若、董每戡、洪深、曹禺、吳祖光等等話劇大家,也都在湖南的舞臺上有過精彩的亮相!在風起雲涌的五四運動時期,在激情如火的大革命時代,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在烽火連天的解放戰爭年代,湖南話劇從來不曾缺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餘年來,話劇也跟隨著重生的中國同甘共苦、探索磨礪...



      湖南的話劇,披著歷史的風塵,合著巨人的腳步,走過了中國的、整整的一個時代—現代。

      話劇,正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而不是“舶來品”。

      話劇,作為舞臺藝術的一種新範型,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藝術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而演變的必然結果。



      人們談到話劇,常常把西方戲劇的源頭—古希臘戲劇當作了話劇。其實,古希臘的戲劇是有音樂和歌唱的。亞裡斯多德在《詩學》中說道:“整個悲劇藝術的成分是六個,即情節、性格、言詞、思想、形象與歌曲。”今天,我們看到的古希臘戲劇劇本,是義大利人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這些被發現的古希臘劇作,並不是古希臘人的原本,而全部是出自中世紀的抄寫人員之手。由於抄寫,樂譜被省略了,古希臘戲劇被我們誤認為“話劇”。



      歐洲中世紀的戲劇是宗教劇占統治的時代,宗教劇無一例外的都有歌唱。從漫長的中世紀走過,到歐洲文藝復興,藝術領域里最為顯著的成果是:在古希臘戲劇傳統的基礎上產生了偉大的近代歌劇藝術 ,也產生了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也不是話劇,那時,”演員必須會唱會跳,有時還得會演奏樂器,因為在演出過程中、以及劇情結束後,一種快步的捷格舞很受莎士比亞時代觀眾的歡迎”。我們現在看到的莎士比亞的劇本,也不是他的手稿,而是在莎士比亞去世之後、英國人收集了劇團的演出本而編輯整理出版的。這其中,也包括了演員在舞臺上即興加進去的台詞,卻沒有記錄演出時的歌唱和音樂。



      西方真正的“話劇”起源於17、18世紀的歐洲,起源於為資產階級革命作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的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中心在法國,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則是伏爾泰。“伏爾泰將自己的部分精力用於戲劇事業。...伏爾泰本人是個出色的業餘演員,戲劇活動的偉大發起人。”這一時期,觀眾需要抨擊社會、啟迪民眾,需要政治上的宣傳,因此,話劇成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好的武器。



      中國的話劇也是這樣。

      田漢在《中國話劇藝術發展的徑路和展望》一文中說道:“1894年的中日戰爭以後,愛國的知識分子們為了吐露他們對清朝腐敗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憤怒,為了喚起廣大痛苦人民的醒覺,曾經使用過昆曲、京戲、以及鼓詞快板等藝術形式進行愛國主義的啟蒙宣傳,這也都起過一定的作用,但直到發現了和初步運用了話劇形式才找到直接表現他們政治感情的新銳武器。在這以前,通過上海、廣州、蘇州各地的教會大學原也介紹過一些莎士比亞、莫里哀,同時一些民間的戲劇工作者也開始了類似話劇的先驅活動。”田漢說的這個時期,正是中國社會從近代走向現代的關鍵時刻。



      話劇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是一個新時代到來時的前奏。它不會像農業時代那樣的短笛牧歌、鶯歌燕舞、低吟淺唱;而是號角和戰鼓,是吶喊與戰鬥。



      如果沒有1907年留日學生的創造,中國話劇依然能夠產生。因為中國現代文明的曙光已經初升,而此時帝國主義的侵略已經無法遏制,東西方文明的沖突已經無法阻擋。這時,在中國知識分子的肩上,已經有了“啟蒙”與“救亡”的雙重重壓,話劇,已經成了中國文化人能夠拿起來的唯一的重型武器。



      二、

      湖南的話劇興起於民國初年,中國話劇創始人之一的歐陽予倩回到湖南依然唱著主角。在此之前,善化人黃興看過他的演出;在此之後,長沙人田漢也去過他的後台。當中國社會從近代跨入現代之際,就是黃興與田漢這一武一文兩個湖南人,攪得整個中華封建帝國從此不再安生。



      英雄的背後總有一個群體。切切莫忘了恭請歐陽予倩登上湖南話劇舞臺的“社會教育團”和長沙的知識界。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們呼喚“社會教育”,就是利用話劇去開啟一個時代的窗戶、去撞擊那扇沉重的黑暗之門。也正是由於有了知識分子的覺悟,才有了方興未艾的湖南大學生戲劇運動,才有了風起雲涌的湖南工人話劇運動!還有革命根據地的話劇,紅軍的話劇!



      湖南話劇運動的高潮,與湖南人民革命的高潮相吻合。湖南話劇的大高潮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五四”運動和土地革命運動時期,第二次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如果說第一次話劇運動的內核是“啟蒙”的話,那麼第二次話劇高潮的主題就是“救亡”。



      與中國戲曲的存在方式不同:中國戲曲自誕生之後,審美成為它的主要任務,從事戲曲的藝術家們是依靠戲曲而獲得自己的衣食之源;而話劇不是這樣,中國的話劇的參與者多是知識分子,他們從事話劇藝術,為的是喚起民眾,復興中華。他們從事戲劇事業,不是索取,而是奉獻,—奉獻自己的青春、奉獻自己的才華、奉獻自己的愛情,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田漢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贊譽話劇活動家、湘鄉人唐槐秋:“平生兩字誤溫柔,卻也風光見骨頭。甘擲衣冠稱戲子,恥攜弦索謁諸侯。開荒播種三千里,茹苦含辛二十秋。矢鏃滿身猶戰鬥,湖南端的出蠻牛。”



      —這不僅僅是對唐槐秋的贊譽,同樣也是對湖南話劇藝術家這個群體的生動寫照!



      湖南的抗日戰爭,經歷了極為悲壯、也極為精彩的一幕。湘北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雪峰山會戰,直到芷江受降。侵略者在中國的大陸上受到的最沉重、最持久的打擊,莫過於湖南。正是如此,湖南以“救亡”為主題的話劇,也為中國話劇史寫下了極為燦爛的一章。



      中國的話劇大家們大多在這一時期來到了湖南。同樣,他們來湖南也不是為了藝術而創作話劇、為了表演而自我欣賞。他們因已經失去家園而流離失所,已經無法生存而被迫逃亡...這時,話劇成為這些藝術家們唯一可以選擇的、抵抗的武器:他們以話劇來吶喊、用話劇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戰力量!



      著名話劇作家吳祖光在長沙寫就了他的處女作《鳳凰城》。這部劇作在那民族危亡的時刻,喚起了不少中國人。看了這部話劇的中國觀眾說:“我們應該覺醒,應該馬上起來!我們不應該作旁觀者的同情和驚嘆,我們要拿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於《鳳凰城》的反響,苗可秀是為我們死的,無數的東北義勇軍的烈士是為我們死的!他們為著我們死了,我們應該怎樣地來報答他們?這只有一條路:本著他們的遺志,他們未盡的事業,與日本強盜周旋到底!”這就是話劇的力量。然而,吳祖光在選編自己的劇作集時,卻把這篇曾經使他大紅大紫的劇作排除在外。為什麼?晚年的吳祖光在《“投機取巧”的〈鳳凰城〉—我從事劇本寫作的開始》一文中寫道:“這個劇本寫得太幼稚,今天一看會教我感到臉紅耳赤。...現在連我自己也看不下去。”



      —錯了!如果單純用審美的尺度來衡量作為武器的話劇,那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了。



      在抗日戰爭的湖南話劇中,有多少曾經激蕩過人心、鼓舞過鬥志的劇目,今已煙消雲散,但我們沒有理由忘記它們。它們,畢竟是我們曾經走過的一段歷史,—既有苦難,更有輝煌!今天,我們把它們搶救和挖掘出來,為的是再現那一段不應該忘卻的苦難和輝煌。



      話劇贏得了中國抗戰的勝利,也贏得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挾著風捲殘雲、摧枯拉朽的氣勢,剛剛從延安誕生的中國新歌劇也伴隨著南下大軍來到了湖南。這是一種“審美”與“宣泄”二者兼備、嶄新完美的藝術形式,它不但讓原國民黨統治區的老百姓們趨之若鶩,而且也使活躍在舞臺上的話劇藝術家們為之一震:人們意識到,新的時代到來了,話劇在完成了它的“啟蒙”與“救亡”的使命之後,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歷史的拐點。



      隨著《白毛女》、《血淚仇》的歌聲傳遍三湘大地,隨著戲曲藝人翻身做主人重登舞榭歌臺,湖南的話劇隊伍開始了鳳凰涅槃。他們之中有的人投身於部隊,有的人轉型於歌劇,有的人參與了“戲改”,當然,也還有一部分人執著地愛著話劇。



      湖南話劇開始以職業劇團的形式,在長沙堅守著一塊自己的陣地。

      話劇沒有了吶喊,卻成就了藝術;話劇沒有了救亡,但依然還有求索!

      共和國成立60餘年,艱苦的求索之路也有60餘年。湖南話劇也以自己的劇目,記錄並見證了這樣一段艱難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話劇知識分子的秉性依然沒有改變,他們與年輕的共和國一同走過。正如湖南的女婿、話劇人董每戡七言絕句所言:“書生自有嶙嶒骨,最重交情最厭官。倘若推誠真信賴,自能瀝膽與披肝。”話劇人以自己的忠誠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續寫著話劇的輝煌。



      風雲變幻、世紀交替,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湖南的話劇又展現出一種新的景象:職業的話劇正在努力地追隨著時代,而業餘的話劇卻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新生代的年輕人。—他們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情和自己的思考,都獻給他們鐘愛的話劇。中國,正走著一條全新的探索之路,“等待與尋找”也成為了大學生話劇的主題;話劇,也成為了年輕人業餘生活的一種至愛。



      三、

      湖南文化藝術部門組織編撰過《湖南戲曲志》、編撰過《湖南地方戲曲劇種志》,卻沒有編寫過《湖南話劇志》。



      說起湖南話劇,人們知道歐陽予倩,知道田漢,也許還知道葉向雲,知道陳健秋;卻不知道劉保羅,不知道唐槐秋,更不知道唐掞齋,不知道向培良!



      在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00周年之際,我們註意到湖南話劇的歷史同樣精彩;我們意識到,有必要拂去歲月的塵埃,編寫一部湖南話劇史,讓精彩的湖南話劇共用中國話劇的榮光。於是,我們在故紙堆里查找,在茫茫網路中搜尋,去拜訪當年的當事者,去詢問他們的後人...



      我們採取先編志、後寫史的方式來接觸、梳理、編織起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湖南話劇志》的編寫採用了一般藝術志的體例:

      一、大事記。以編年體的形式,按時間順序記錄湖南話劇所經歷的主要事件。



      二、劇目。包括湖南話劇人創作的話劇劇目,以及在湖南的舞臺上有過重要影響的話劇劇目。劇目力求記錄劇名、主要內容、主創人員、在湖南的演出時間地點和社會反響。當然,由於各種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劇目不可能這麼完備。但我們已經盡力為之。



      三、演出團體。記錄湖南話劇團體,以及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在湖南有過重要演出活動的話劇團體。



      四、話劇藝術家、活動家。以小傳的形式記錄湖南話劇作家、表演藝術家、導演、話劇活動家。這包括湖南籍的話劇藝術家、活動家,也包括在湖南話劇活動中有重大影響的外埠藝術家、活動家。



      五、演出。紀錄與湖南話劇演出相關的具體的活動與內容。如重大的湖南話劇演出場所、話劇會演活動、湖南話劇舞臺美術等等。



      六、附錄。與湖南話劇相關的重要文獻、話劇專著、戲劇報刊、話劇文論錄目,其他。



      《湖南話劇志》的編撰,是作好《湖南話劇史》編寫的必要準備。沒有志,很難有材料詳盡的史;沒有志,很難將話劇史還原到歷史的真實境界。因此,我們在編纂這部《湖南話劇志》時,無論某件事、某個人材料的多寡,我們都覺得應盡力錄入;在一些章節的編輯時,我們“有事則長,無事則短”,不講求篇幅和條目的均衡,不追求體例上的規整。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話劇史的編寫留下一些繼續探索的空間,也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線索。



      這部《話劇志》當然也有“志”的缺陷:它沒有反映出那個時代整體的歷史氛圍;那些劇目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誕生、然後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那些人在那個時代為什麼與話劇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的生活細節如何、在話劇中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當然,這不是“志”之力所能及的範圍,而正是“史”之擅長。做好了這部《湖南話劇志》,我相信我們的《湖南話劇史》會做得更好一些。



    2011年10月10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