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法學的實踐與創新: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法學專論系列)

法學的實踐與創新: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法學專論系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985445
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承法出版文化
2013年12月30日
250.00  元
HK$ 237.5  






ISBN:9789868985445
  • 叢書系列:法學專論系列
  • 規格:精裝 / 76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法學專論系列


  • [ 尚未分類 ]










    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序張懿云

    35.國際私法上之一般安定性與具體妥當性-以涉外契約問題為中心賴來焜1

    36.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開始之障礙姜炳俊11

    37.建構符合國際規範的NAMAs政策—以MRV為基礎的減緩行動范建得、方肇頤29

    38.尊重與保障性別多元與國際人權法之發展-寫在國際獨立專家團審查中華民國國家人權報告之後姚孟昌65

    39.幹細胞相關研究之規範檢討周伯翰89

    40.醫療廣告置入新聞節目之法律問題研究林恆志139

    41.論傳統習慣國際法之國際刑事管轄權陳荔彤161

    42.專利迴避設計與專利侵權過失責任汪渡村189

    43論美國專利法第103條非顯而易知性於設計專利之裁判基準-兼評我國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行專訴字第76號判決郭致遠215

    44.海峽兩岸專利商標優先權之比較研究林克敬243

    45兩岸專利之再審查及舉發與行政救濟王啟行271

    46.兩岸文物交流與司法豁免陳榮傳295

    47.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保護植物智慧財產權的歷程之淺介李順典321

    48.TheEconomicandMonetaryUnion:FromPotpourriofPowerstowardsFutureConvergence邱彥琳343

    49.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吳嘉生365

    50.國際環境法的規範意義與基礎概念鄧衍森381

    51.我國海岸管理與保護相關法制問題之初探吳行浩399

    52.台灣繼受德國特別公課(特別捐)制度的現況研究張嫺安411

    53.行政罰法裁處權時效之實務爭議問題-以裁處權時效之起算及行政罰之範圍為核心吳志光445

    54.性別工作平等法有關「性別歧視禁止」規定之施行與問題探討鄭津津463

    55.企業併購中新雇主勞務請求權之研究李玉春489

    56.勞動檢查之權責分工與行政治理紀振清507

    57.我國教師組織法制之整合與發展陳彥良537

    58.日本勞動審判制度之研究周兆昱561

    59.兩岸金融刑法之制度現況與檢討靳宗立579

    60.RightsoftheAccusedinAmericanCriminalProcess張明偉601

    61.不作為正犯與幫助犯之區別林書楷623

    62.釐清公立大學教師執行計畫不實核銷經費之未決爭議-以嘉義大學及中正大學教師案為中心張麗卿641

    63.仲裁程序強制適用之基本原則與當事人程序規則約定之自由與限制劉明生663

    64.公共工程爭議解決機制最佳化之探討李庭桂675



    陳猷龍教授簡歷

    陳猷龍教授著作一覽



    ?










     

      本書係為祝賀陳教授猷龍博士,精采而卓越的六十人生而出版。每篇論文的作者都是與陳教授結交多年的知名教授或受其指導博碩士論文的門生,大家都懷著敬愛的心情,以親自用心撰寫的論文做為禮物,表達對於陳教授的情誼。



      陳教授,為學博大精深,處事圓融用心。尤其,長於業務之策劃及執行。不僅融匯法學理論與實務,致力於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改革,且負責推動全國法律學門系所評鑑工作,貢獻良多,深獲各界敬重。最特別的是,其樂於與學生為友、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平易作風,令學生愛戴不已。此外,陳教授曾於民國99年8月起,受聘擔任南開科技大學校長,在短短3年任期內,就使得南開科技大學轉虧為盈,校務脫胎換骨,令人刮目相看。昔日輔大學術副校長秘書,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讚嘆說:「陳教授是一位從沒見過的,確實用心做事,且真正會做事的主管。」



      陳教授,民國42年2月出生於彰化縣埤頭鄉的崙子村,是個樸實的農家子弟,自小聰敏過人,勤學善記,除以第1名成績畢業於中興(台北)大學法律學系,並於在學期間即陸續通過各項公務人員考試外,更於民國66年以榜首佳績通過全國律師高等考試。陳教授曾任公職、執業律師多年,並取得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嗣後更捨下律師高薪工作,轉而獻身於學術與教育界。自民國78年任教於輔仁大學迄今,歷任系所主任、法律學院創院院長、教務長、學術副校長等職,不僅熱心教學、研究,更長期奉獻於大學校務行政,績效卓著。時光荏苒,迄今耕耘奉獻已歷二十餘載。



      陳教授初到輔大任教時,法律學系與法律學研究所僅係舊制法學院轄下多數系所之一部分,法律學系下設法學組、司法組及財經法學組,民國83年財經法學組改制為財經法律學系,隨後配合大學系所合一政策,法律學研究所納為法律學系碩士班、博士班。當時,陳教授除致力於專業教學與研究外,並關切輔仁大學校系發展、人事風情及對外競爭力,默默於心中擘劃法律學院未來發展茁壯的藍圖,待至陳教授於民國86年擔任法律學系所主任後,正式逐步推動。



      設立專業法律學院,過程何其艱辛!除須先尋求同仁的高度共識,並依法定程序由系、院、校各層級會議審議,乃至報送教育部核定通過,每一階段均須整合、說服相關單位、利害關係人等,可謂路途迢迢,陳教授均能耐心溝通、用心說服。民國89年陳教授擔任教務長後,更能發揮其處事長才,在其積極奔走下,克服所有校內外的各種阻力,終於民國92年7月經教育部正式核定,輔仁大學法律學院於焉成立。



      法律學院正式成立後,陳教授即擔任首任院長。當時,法律學院僅有法律及財經法律兩個學系。然而陳教授於民國86年推動設立專業學院之初,即有增設「學士後法律學系」之腹案。此乃有鑑於國內其他法律院系雖有非法律科系畢業者就讀之「碩士乙班」,惟因其具有修習法律專業學分過少、法學基礎不夠紮實、撰寫碩士學位論文不易等缺點,而擬推國內首創的「學士後法律學系」。此一構想於民國89年陳教授擔任教務長並兼進修部法律學系主任時獲得落實,經提出設立申請後,雖遭遇不少質疑與困難,陳教授均能一一加以克服,終於獲教育部核准自民國92年8月起成立進修部「學士後法律學系」,除招收大學以上畢業生入學之外,捨高額學分費政策,學生僅繳交與法律系相同之定額學雜費,亦為特色。其後又經陳教授一番努力,始於民國94年8月轉為法律學院三個日間學系之一。此外,陳教授為推動回流教育,親自撰寫計畫書於民國89年提出法律學系增設碩士在職專班之申請,於民國90年8月獲教育部通過設立,同樣亦採定額學雜費制度。凡此,足以顯示陳教授嘉惠學子之用心。



      另值得一提者,乃陳教授於擔任法律系所主任期間,利用身兼學校整合小組委員之機會,親自提案並製作說帖,經2年多之溝通奮鬥,終使輔仁大學於89學年度成為全國第一所設置「法務室」之大學,為法律人服務學校開創一個制度性之優良制度。其次,陳教授於擔任教務長時期,適逢學校空間不足,總務處曾擬議將樹德樓之實習法庭裁撤後改為一般教室,陳教授獲悉後,即對校長、副校長、總務長及各個空間規劃委員一一展開遊說,終獲校長同意保留,並獲教務長批准將實習法庭之管理單位,由總務處調整為為法律學系。此外,陳教授非常熱心高等教育事務,長年受聘為教育部高教司及技職司之業務諮詢委員,擔任私立學校法修法起草五人小組委員之一,受教育部指派擔任景文技術學院等五校之管理委員以及親民技術學院等四校之董事,協助技專校院發展有功,於民國92年受教育部公開頒獎表揚。



      為使法律學院能有良好發展基礎,陳教授均親自撰寫或修正各項規章及表格,建立制度。又因專屬大樓的硬體設施,對於法律學院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故於擔任法律學院院長期間,即念茲在茲,思索如何向學校爭取專屬大樓。民國95年陳教授擔任學術副校長後,終於水到渠成,得以副校長的身分推動法、管、社科學院專屬大樓之分配事宜,而於民國97年1月第4次校長諮詢會議通過決議,將樹德樓交由法律學院使用。雖相關單位移交樹德樓空間之作業稍嫌遲緩,然而法律學院終能於民國101年10月舉行專屬大樓(樹德樓)揭牌儀式,正式邁入新的紀元。回顧歷史,法律學院基本規章制度、系所規模以及專屬大樓之爭取,都是在陳教授擔任行政職務時,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後一一完成。如今,輔仁大學法律學院得以發展茁壯,枝粗葉茂,陳教授居功厥偉!



      最後,本論文集得以順利出版,對於各論文撰稿人、編輯委員會全體成員、主要聯絡人、工作小組及校稿人員之辛勞,謹致由衷的謝意。承法公司協助本論文集版面設計、編排及出版事務人員之費心,亦一併致謝。



    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編輯委員會召集人 張懿云 恭撰

    中華民國102年7月31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