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學、中庸》應該這樣讀

《大學、中庸》應該這樣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30932
張子維/譯注
知青頻道
2014年1月24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6030932
  • 叢書系列:TALE
  • 規格:平裝 / 28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TALE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大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給我們的人生規劃了一份藍圖;《中庸》是總結性著作,對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進行了提煉和昇華。

    ?

      這樣譯注《大學》、《中庸》,專家不覺其淺,大眾不覺其深。

    ?

      "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 朱熹

    ?








    《大學》

    經一章

    傳十章

    第一章:明明德,奠定人生之基

    第二章:日日新,塑造人生之要

    第三章:止於至善,成就人生之本

    第四章:知所先後,接近做人做事之道

    第五章:格物致知,獲取知識之途,豐富追求之源

    第六章:誠其意,慎其獨,開啟立身之根

    第七章:修身先正心,好心態是人生進修之梯

    第八章:齊家先修身,正己而後正人

    第九章:治國先齊家,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第十章:平天下先治國,兼濟天下,世界和平



    《中庸》

    第一章:天地萬物的根本

    第二章:君子遵循的道德

    第三章:世間最高的道德

    第四章:難以實行的道德

    第五章:孔子發出的嘆息

    第六章:智慧君主的方法

    第七章:自以為是的聰明

    第八章:孔子由衷的讚許

    第九章:實現理想的艱難

    第十章:何為真正的堅強

    第十一章:孔子內心的堅持

    第十二章:貫通天地的道德

    第十三章:謹言慎行的君子

    第十四章:隨遇而安的坦然

    第十五章:追求理想的起點

    第十六章:世人敬畏的力量

    第十七章:高尚之人的所得

    第十八章:宗廟祭祀的禮法

    第十九章:最高標準的孝道

    第二十章:治理天下的法則

    第二十一章:天性教化的差異

    第二十二章:真誠可至的成就

    第二十三章:次於聖人的選擇

    第二十四章:至誠之人的能力

    第二十五章:成全萬物的智慧

    第二十六章:天地之間的大道

    第二十七章:聖人君子的偉大

    第二十八章:民眾應循的本分

    第二十九章:天理人情的典範

    第三十章:化育萬物的德行

    第三十一章:偉大聖人的智慧

    第三十二章:真誠達到的智慧

    第三十三章:高尚美德的境界












    修身養性讀《大學》和《中庸》




      《大學》、《中庸》出自《禮記》中的兩個篇章,《大學》是第四十三篇,《中庸》是第三十一篇,宋代學者先後將這兩篇文章從《禮記》中抽出,詳細注解,單獨成書。南宋朱熹則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撰寫了《四書章句集注》,使其成為最重要的儒學經典,也成為教化百姓的最重要典籍。



      《大學》以人的修身為核心,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過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為「內修」。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修身的目的,為「外治」。而中間的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向內,就是獨善其身;向外,便是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便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知識份子的生命歷程。

    可以說,中國人的精神內核、文化特點、民族性格,也都由此鑄造。時至今日,不管是否意識明確,不管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晦或明顯地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的人生歷程最終仍然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西元前483—西元前402)之手。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後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聖」。《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之意,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包括學習的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範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以及朋友之間的相處交往規則和智、仁、勇三種重要的德行等。《中庸》強調「誠」,認為「誠」是實現中庸之道的關鍵。



      《中庸》內容豐富,不僅提出了「中庸」作為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而且還以此為基礎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涉及到儒家學說的各個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為「實學」,也就是對人生有實際明確的指導作用,被視為可供人們終身受用的經典。



      如今,中國人經歷過對物質與西方文化單純強烈的嚮往與追求之後,傳統文化經典與精髓對社會整體的意義,對每一個個體人生的意義,已經重新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可與重視。中國人開始迫切地渴望重新建立起與傳統文化的續接。



      《大學》、《中庸》這兩部文化經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比較理想的人格,幫助我們抵抗人生中的黑暗與虛無。這一點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尤為重要和有效。






    其 他 著 作
    1. 《孟子》應該這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