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司法言論之專業倫理與民事責任

司法言論之專業倫理與民事責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53664
張升星
元照出版
2014年1月01日
120.00  元
HK$ 108  






ISBN:9789862553664
  • 規格:平裝 / 3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民事法












      本書以「司法外陳述」之倫理規範及其民事責任為研究範圍,分別介紹法官、律師和檢察官有關「司法外陳述」之倫理規範及實務見解,並且依據台灣司法的背景因素,尋求適合台灣法制環境之合理詮釋,最後歸納「司法外陳述」之民事責任及研究結論。








    推薦序�潘維大

    推薦序�呂太郎

    推薦序�陳長文

    自 序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法理分析


    第一節 司法言論的定義�10

    第二節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普世價值檢視�11

     壹、司法倫理的普世價值�11

     貳、小 結�18

    第三節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比較法制觀察�18

     壹、「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的緊張關係�19

     貳、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執行差異�22

     參、小 結�25



    第三章 法官「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27

    第二節 「法官不語」的文化背景及其正反論證�30

     壹、歷史變遷下的司法角色�31

     貳、「法官不語」的司法實踐�35

     參、對「法官不語」的理論質疑�37

    第三節 「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的法益

    權衡�41

     壹、檢察官的言論自由�42

     貳、律師的言論自由�43

     參、法官的言論自由�45

    第四節 對言論內容的管制及嚴格審查標準�51

     壹、司法實務對Canon 3B(9)之詮釋�52

     貳、法官選舉與社會爭議之公開表態�57

     參、「法官不語」和陪審團審判(Jury Trial)的關聯性�61

     肆、小 結�65

    第五節 國際規範與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66

     壹、聯合國「班加羅爾原則」�66

     貳、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規範比較�69

     參、「法官不語」的台灣觀點�78

    第六節 結 論�90



    第四章 律師「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93

    第二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本質�94

     壹、英美法系陪審團審判的歷史背景�95

     貳、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正反爭議�97

     參、小結——區別適用的判斷標準�99

    第三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與「公平審判」的衝突�102

     壹、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法制變遷�102

     貳、聯邦最高法院對律師「司法外陳述」的見解�104

     參、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比較法觀察�107

     肆、小 結�114

    第四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法律救濟及其侷限�115

     壹、「司法外陳述」的法律救濟種類�115

     貳、制定「藐視法庭罪」的立法提議�119

     參、「人身攻擊」與「司法改革」的實務區辨�121

     肆、小 結�125

    第五節 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126

     壹、台灣司法實務之現況特色�126

     貳、現行《律師倫理規範》評析�130

     參、公布偵訊光碟之法律爭議�132

     肆、律師傳遞羈押被告信函爭議�136

     伍、小 結�138

    第六節 結 論�138



    第五章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141

    第二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倫理規範�142

     壹、檢察官「司法外陳述」與「公平審判」的正反爭議�144

     貳、應予禁止之「司法外陳述」及其相關案例�147

     參、例外許可之「司法外陳述」及平衡性陳述�150

     肆、小 結�152

    第三節 檢察官的特別義務及其憲法疑義�153

     壹、檢察官監督司法警察的特別義務�153

     貳、律師僱用人義務與檢察官特別義務之異同�155

     參、檢察官監督義務之法理質疑�157

     肆、「合理注意」之行為態樣�159

     伍、小 結�160

    第四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的實務現況�161

     壹、「司法外陳述」的匿名發表�162

     貳、「專業行為模範規則」對檢察官的消極適用�163

     參、法院對於檢察官「司法外陳述」的態度�165

    第五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法律救濟�169

     壹、訴訟指揮的救濟途徑�169

     貳、倫理規範的懲戒處分�171

     參、小 結�172

    第六節 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173

     壹、檢察官參與談話性政論節目�174

     貳、犯罪現場模擬�176

     參、羈押被告配戴手銬之爭議�178

     肆、行動劇表演�180

     伍、《法官法》制定前的法律規範�181

     陸、《檢察官倫理規範》的回應�183

     柒、小 結�186

    第七節 結 論�188



    第六章 「司法外陳述」與民事責任

    第一節 英美法系的訴訟豁免特權�191

     壹、訴訟豁免特權的政策理由�192

     貳、訴訟豁免特權的涵蓋範圍�199

     參、訴訟豁免特權的擴張適用�201

     肆、法制環境變遷與訴訟豁免特權之檢討�204

     伍、小 結�206

    第二節 律師專業倫理規範與民事責任�207

     壹、專業倫理規範的具體內容�208

     貳、專業倫理規範的法律定位及其缺陷�211

    第三節 檢察官及法官的民事責任�215

     壹、公務員之損害賠償責任及「相對豁免」抗辯�216

     貳、檢察官的「訴訟豁免絕對特權」及其功能區分�218

     參、法官的民事責任�223

     肆、「司法外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224

     伍、小 結�229

    第四節 台灣法制規範的探討�230

     壹、刑法第311條與釋字第509號解釋的免責事由�231

     貳、司法實務相關見解�234

     參、憲法言論免責權的法理類推�244

     肆、司法倫理規範的現況檢視�247

     伍、「司法外陳述」與保護他人之法律�250

     陸、國家賠償責任及公務員侵權行為責任探討�254

     柒、司法程序內外的劃分�261

    第五節 結 論�265



    第七章 結 論�267



    參考文獻�275








    自序



      通訊科技發達,媒體態樣多元,無論是平面報章、電子媒體、數位網路及社群通訊等不同的媒介平台,資訊傳播無遠弗屆,言論自由更獲保障,固值欣慰。但是言論自由透過現代傳通訊科技的覆蓋與滲透,對於司法審判的影響力,無論正面或負面,也同步擴大。



      審判獨立之核心在於確保司法裁判之純淨空間,而法官、檢察官及律師等司法專業人員,在「司法程序外」對於繫屬中之個案訴訟表達意見,可能誤導視聽、干擾心證,導致公平審判的斲傷,因此酌予限制,應屬正當。但是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言論自由,仍受憲法基本人權之保障,不應恣意剝奪。因此如何權衡,以求「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之兩全,殊非易事。



      尤其是台灣的司法公信孱弱及媒體生態混亂,摻和著複雜的歷史因素與黨派爭執,使得台灣的司法審判環境及新聞傳播品質,幾乎淪為無政府狀態。舉凡眾所矚目的重要案件,偵查不公開的規定形同虛設,媒體報導偵查秘密司空見慣,政論節目偏執既定立場而肆意指摘司法程序,屢見不鮮。而法官、檢察官及律師對於具體個案發表評論,應受言論自由之保障,其間謹慎拿捏,擲地有聲者固然有之;然而匿名指摘,混淆身分者亦非罕見。例如媒體報導習慣引述所謂「資深法界人士表示」等語,難以確定真實身分為何,種種亂象光怪陸離,都對公平審判的目標形成障礙,絕非法治國家之正常現象。



      本書以此為主題,從司法倫理規範的角度,探討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司法言論」之容許性及其界限,並依台灣司法環境之特殊生態,嘗試提出實務操作之具體標準。此外本書併將「司法外陳述」所衍生之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提出初步分析,俾能建立權責相符之法制規範。



      本書所涉相關議題,核心問題就是法治國家對於「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之價值選擇偏好。雖然依照研究所得直抒己見,然而相關主張未必成熟妥適,未敢自矜,乃屬當然。期待刊行付諸公議,就教社會賢達及法學方家,並祈不吝指正,裨補闕漏,是所至盼。



      本書既成,不敢言功,或能拾階而上,再探宗廟之美。



      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妻兒的體諒與付出。雖然是人煙稀少的小徑,但有你們一路陪伴,改變了一切!

    ?






    其 他 著 作
    1. 自鳴集:法袍下的獨白
    2. 司法研究年報第36輯:行政類 [四冊不分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