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潘維大
推薦序�呂太郎
推薦序�陳長文
自 序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 論�1
第二章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法理分析
第一節 司法言論的定義�10
第二節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普世價值檢視�11
壹、司法倫理的普世價值�11
貳、小 結�18
第三節 司法言論「正當性」的比較法制觀察�18
壹、「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的緊張關係�19
貳、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執行差異�22
參、小 結�25
第三章 法官「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27
第二節 「法官不語」的文化背景及其正反論證�30
壹、歷史變遷下的司法角色�31
貳、「法官不語」的司法實踐�35
參、對「法官不語」的理論質疑�37
第三節 「言論自由」與「公平審判」的法益
權衡�41
壹、檢察官的言論自由�42
貳、律師的言論自由�43
參、法官的言論自由�45
第四節 對言論內容的管制及嚴格審查標準�51
壹、司法實務對Canon 3B(9)之詮釋�52
貳、法官選舉與社會爭議之公開表態�57
參、「法官不語」和陪審團審判(Jury Trial)的關聯性�61
肆、小 結�65
第五節 國際規範與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66
壹、聯合國「班加羅爾原則」�66
貳、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規範比較�69
參、「法官不語」的台灣觀點�78
第六節 結 論�90
第四章 律師「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93
第二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本質�94
壹、英美法系陪審團審判的歷史背景�95
貳、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正反爭議�97
參、小結——區別適用的判斷標準�99
第三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與「公平審判」的衝突�102
壹、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法制變遷�102
貳、聯邦最高法院對律師「司法外陳述」的見解�104
參、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比較法觀察�107
肆、小 結�114
第四節 律師「司法外陳述」的法律救濟及其侷限�115
壹、「司法外陳述」的法律救濟種類�115
貳、制定「藐視法庭罪」的立法提議�119
參、「人身攻擊」與「司法改革」的實務區辨�121
肆、小 結�125
第五節 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126
壹、台灣司法實務之現況特色�126
貳、現行《律師倫理規範》評析�130
參、公布偵訊光碟之法律爭議�132
肆、律師傳遞羈押被告信函爭議�136
伍、小 結�138
第六節 結 論�138
第五章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許可及其界限
第一節 前 言�141
第二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倫理規範�142
壹、檢察官「司法外陳述」與「公平審判」的正反爭議�144
貳、應予禁止之「司法外陳述」及其相關案例�147
參、例外許可之「司法外陳述」及平衡性陳述�150
肆、小 結�152
第三節 檢察官的特別義務及其憲法疑義�153
壹、檢察官監督司法警察的特別義務�153
貳、律師僱用人義務與檢察官特別義務之異同�155
參、檢察官監督義務之法理質疑�157
肆、「合理注意」之行為態樣�159
伍、小 結�160
第四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的實務現況�161
壹、「司法外陳述」的匿名發表�162
貳、「專業行為模範規則」對檢察官的消極適用�163
參、法院對於檢察官「司法外陳述」的態度�165
第五節 檢察官「司法外陳述」之法律救濟�169
壹、訴訟指揮的救濟途徑�169
貳、倫理規範的懲戒處分�171
參、小 結�172
第六節 台灣法制環境的比較觀察�173
壹、檢察官參與談話性政論節目�174
貳、犯罪現場模擬�176
參、羈押被告配戴手銬之爭議�178
肆、行動劇表演�180
伍、《法官法》制定前的法律規範�181
陸、《檢察官倫理規範》的回應�183
柒、小 結�186
第七節 結 論�188
第六章 「司法外陳述」與民事責任
第一節 英美法系的訴訟豁免特權�191
壹、訴訟豁免特權的政策理由�192
貳、訴訟豁免特權的涵蓋範圍�199
參、訴訟豁免特權的擴張適用�201
肆、法制環境變遷與訴訟豁免特權之檢討�204
伍、小 結�206
第二節 律師專業倫理規範與民事責任�207
壹、專業倫理規範的具體內容�208
貳、專業倫理規範的法律定位及其缺陷�211
第三節 檢察官及法官的民事責任�215
壹、公務員之損害賠償責任及「相對豁免」抗辯�216
貳、檢察官的「訴訟豁免絕對特權」及其功能區分�218
參、法官的民事責任�223
肆、「司法外陳述」的民事賠償責任�224
伍、小 結�229
第四節 台灣法制規範的探討�230
壹、刑法第311條與釋字第509號解釋的免責事由�231
貳、司法實務相關見解�234
參、憲法言論免責權的法理類推�244
肆、司法倫理規範的現況檢視�247
伍、「司法外陳述」與保護他人之法律�250
陸、國家賠償責任及公務員侵權行為責任探討�254
柒、司法程序內外的劃分�261
第五節 結 論�265
第七章 結 論�267
參考文獻�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