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跨「國」移動: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套書(附贈:今藝術X日星鑄字行 文青小書袋)

跨「國」移動: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9294100599
陳香君
典藏藝術家庭
2014年2月20日
273.00  元
HK$ 245.7  






ISBN:4719294100599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跨「國」GAN BA TE: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



      本書包含藝術家評論文章、策展論述與面對各式全球跨文化與國界的展覽所作的批判反思之文,內容雖然涵蓋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家與展覽,但也都同時反映了作者近幾年所側重的議題:思考當世界處在密集且劇烈的全球化過程之下,面臨人、事、物以及政治經濟體頻繁的地理移動與板塊重組,台灣當代藝術(史)如何回應如此的衝擊?處於邊緣,如何透過連結、對話而產生力量?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二二八事件不應只是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也是一種歷史和政治的創傷。創傷會帶來長期、未知和無邊無際的影響,而一再回來干擾,甚至到今日。因此,我們有必要重訪二二八記憶形成的過程,在此論述中則是透過當代藝術的途徑,謹慎地找出它作為一種創傷的結構和機制,而非僅只將它視為一個創傷事件。同時,筆者也想指出,透過二二八紀念活動和歷史化所形構的新台灣國家論述,事實上是父權下的產物,具有非常嚴格的邊界,它讓台灣對二二八事件中菁英男性受難者以外的女性和其他人完全被遺忘,或是被短暫地紀念,然後很快地又被遺忘。創傷的力量來自於佛洛伊德所發現的機制,這機制不僅造成個人心理上的痛苦,也對文化認同和傳統的形塑有所影響,亦即:早期創傷—防衛—潛伏—精神官能症爆發—受壓抑的局部復返。本書會說明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的記憶形成過程中,如何一再重複這個創傷結構的循環。筆者的建議則是,二二八事件具有創傷的性質,只有透過見證和聆聽創傷,這個創傷的循環才有可能轉變。



    本書特色



      一、首部以針對二二八事件與紀念美展所呈現的藝術、文學作品的美學實踐,爬梳當代台灣國族和文化認同與主體性的專論。



      二、批判現行普遍的「紀念」形式與困境,提出應具有更深沉的文化意義與企圖,以及理解二二八事件歷史化的脈絡與發展,並見證和感同身受地聆聽,創傷才能獲得實質的轉換與達到紀念的目的。



      三、本書結合了精神分析學的「創傷理論」,並從女性主義文化理論,試圖在家父長制的社會下,找回二二八事件中消失了的女性主體。



    名人推薦



      香君試圖透過她對超越國家主義、性別歧視與種族主義的台灣藝術家作品分析,來開啟想像的可能性。…… 她強調藝術是行動,而不是反作用力式的對某種(即便是不可抗拒的)外力的反應。

      無論是學術或藝術作品,它的來世(即出版之後的歷程),本來就有著更寬廣的意義。我想,她作品的來世將出現在我們這些讀者轉譯她的作品、追隨她以行動來實踐藝術、並把我們自己交付給她熱烈渴望的開放未來中。——史書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教授)



      香君為我的世界開啟了許多新面向,讓我意識及瞭解到台灣的藝術與歷史。為了國際女性主義,並尋求讓全球瞭解我們關係的新途徑,我們一道擬定及規劃計畫。她是如此傑出的一位思想家,不但進入我的生活令我受益匪淺,並讓全球的女性主義社群更為豐富與擴展。——Griselda Pollock(英國里茲大學社會藝術史與批判藝術史教授)



      我會將陳香君放在以新方式來思考當代藝術的最前線,也就是大量關注在藝術作品上,視為一種結合其自身實體與哲學及心理效應的過程。這和僅聚焦在實體上的形式主義分析以及傾向解讀再現的社會史分析不同。陳香君的作品告訴我們,如何以新方法誠實面對藝術參與社會和政治生活的概念,同時也暗示還有那些我們只能透過藝術作品才能接觸到的社會、歷史和政治經驗範疇。其中之一就是創傷:這是我們未必知道或了解的。透過罪惡感和羞愧,還有受苦跟勇氣,它的情動纏擾著個人與整個社會。——英國里茲大學藝術、藝術史與文化研究學院教授Griselda Pollock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根據陳香君在英國時期的博士論文譯成,也是她生前最重要的著作。本書重點不在於「二二八事件」的鉤沉,而在於1987年台灣社會戒嚴之後,以紀念之名,舉辦或成立的各項活動,尤其是藝術展覽,以及一度有意藉此展開的國族認同及其意識工程的建構。對此,陳香君在抽絲剝繭的觀察與分析過程中,對始終居於論述主導地位的男性觀點、權力,及其凝視的侷限性,也以最大的善意,同步進行了解構。事實證明,以紀念二二八之名的相關活動,最終成了藍綠政黨傾軋的鬥爭角力場,反諷地加速了人們的「遺忘」。

      《紀念之外》極為重要的貢獻在於,重新爬梳「紀念」應有的更深沉的文化意義與企圖,並從已經國際化的女性主義文化理論入手,結合精神分析學的「創傷理論」,更以台灣女性藝術家部分的傑出創作,作為典範案例,提供男性之外,一種兼具理性與感性,更柔性、更具包容度,且更具撫慰與療癒深度的視野暨架構。通過陳香君娓娓道來,且旁證博引的《紀念之外》,使我們看到了理解二二八事件及其創傷的新理路—不但充滿同理心與愛心的關懷,更具備治療的能力。—— 資深藝評家與策展人 王嘉驥



      除了嚴謹的學術書寫和詳細的文獻搜集,此書有一個超越政治展覽研究的精神核心。作者以「容忍的」與「受創者」(Patient)的雙關性為本,指陳出真正的療癒沒有速成,唯有時間和人性昇華,受創之心始得撫慰。在藝術綜藝化的今日,此書讓我回味到「托爾斯泰式」和「尼采式」的文藝功能:對痛苦靈魂的耐心,以及尋求超越人性的努力。—— 資深藝評家與策展人 高千惠



      在別人鎖定已經成為主流的先前邊緣批判態度,並且從此輕鬆地照樣畫葫蘆的時候,陳香君已經開始注意新霸權產生及揭露其中的不公義。不管怎樣,她都用大量貼切的論據及溫和自信的口吻說服我們。此外,她認為台灣當代藝術史的寫作,要「保持著在動人的見證與感同凝視下所啟動的開放心胸,唯有保持著這種開放的態度,才能讓我們領會當代藝術的複雜性與遞移性。」在一個習慣激化對立的社會氛圍中,她建立了這樣的精緻典範,我們如何去繼續這未竟之路?——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黃海鳴



      同樣研究二二八創傷記憶與再現,香君以細膩敏銳的觀察與優雅深邃的筆法,結合藝術評論與精神分析理論,深入探索看似眾聲喧嘩、觀點紛呈的二二八美展,其背後所指向的社會集體性遺忘與創傷記憶的反覆回歸,是關心博物館展示與人權議題的人,不得錯過的好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陳佳利



      「男性是國家英雄、祖先和主人;女性則是哀悼者、創傷的標記者,以及子嗣的守護者。」如何見證當代台灣國家狀態中不被記憶的痕跡,如何使得二二八男性受難者遺族中的女性遭受的創傷經驗,得以被看見?陳香君透過精神分析的藝術史書寫,標定了創傷迴返與陰性主體的餘生位置,一個長久以來沈默失語的主體,終於發出了吶喊的高音。——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副教授 龔卓軍

    ?








    【跨「國」GAN BA TE: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



    推薦序

    猶如後記般的序文|史書美

    導言



    第一章、藝術遷移:鄭淑麗的藝術談「台灣人」與「(台灣)當代藝術」的時空

    第二章、我的皮膚就是我的家╱國:吳瑪?的《寶島物語》

    第三章、想像的反帝國連線:陳界仁的影像行動

    第四章、主體政治?寓言的存在?在奇幻的路途中

    第五章、「燕子之城」:移民、後╱殖民記憶與新台灣色彩

    第六章、網指之間——生活在科技年代中的人文變遷80

    第七章、當代藝術與女性主義關係的轉變:以全球女性主義來思考

    第八章、想像的工坊:從策展意識看2002年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

    第九章、跨亞的藝術社群: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序?? ?一篇非常個人的介紹|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引言



    第一部 二二八事件與文化記憶的形成



    第一章?? 紀念二二八:文化記憶在台灣1987至2004年

    第一節?? 文化記憶如何形成之理論

    第二節?? 二二八文化記憶形塑的歷史和政治脈絡簡述

    第三節?? 量繪1987至2004年二二八文化記憶的形成

    第四節?? 二二八文化記憶第一期:1987年之前

    第五節?? 二二八文化記憶第二期:1987至1995年

    第六節?? 二二八文化記憶第三期:1995至2004年

    第七節?? 結論 「敘事性的戀物再現」:紀念二二八的記憶危機



    第二章? 「台灣美術」:二二八紀念美展的國族意識和美學政治

    第一節?? 二二八紀念美展的論述分析

    第二節? 「台灣美術」是「台灣畫派」或「台灣畫」的「台灣意識」

    第三節? 「台灣美術」是台灣、當代和國際前衛的文化混種

    第四節? 「台灣美術」是瓦解的左派、表現主義和社會寫實的中國木刻版畫傳統

    第五節?? 回到「台灣美術」是「差異」的「台灣畫派」和「台灣畫」

    第六節?? 結論



    第三章? 「悲情昇華」與新台灣國家的美學再現

    第一節?? 一個新台灣國家的降臨

    第二節?? 說出被禁止的二二八記憶和歷史:重塑新台灣國家的過往歷史

    第三節?? 二二八男性受難者的平反:塑造一個父權和民族中心主義的新台灣國家之新國家主體

    第四節?? 受難的女性化:讓新國家和國家主體趨於完美且完整

    第五節  拒絕離開的創傷和一些「未竟事務」



    第二部 理論性的重新檢視



    第四章?? 國家,國族主義和消失的女性

    第一節?? 台灣作為母土(Mother-land)

    第二節?? 以異性戀和家父長制所建構的新台灣國家

    第三節?? 性別差異的國族主義

    第四節?? 透過書寫,找回消失的女性



    第五章?? 二二八歷史與政治創傷的理論化

    第一節?? 論述二二八事件何以是一個歷史和政治的創傷

    第二節?? 佛洛伊德對創傷結構的創見

    第三節?? 翻譯佛洛伊德:對照卡如絲與雷絲的詮釋

    第四節?? 將二二八歷史和政治創傷的結構理論化



    第三部?? 閱讀美學昇華(悲情「昇華」)



    第六章?? 閱讀二二八的美學昇華

    第一節?? 情動的動力

    第二節? 「移情視覺」和移情作用的各種途徑

    第三節? 「藝術作為創傷的轉渡站」和「藝術裡的跨主體性」

    第四節?? 閱讀二二八事件的美學昇華



    結語

    圖版

    附錄一:二二八歷史與文化再現的文獻精選

    附錄二:二二八紀念碑、紀念公園和紀念館建立時間表

    附錄三:二二八紀念美展一覽表

    參考文獻



    編輯後記






    其 他 著 作
    1. 紀念之外:二二八事件.創傷與性別差異的美學
    2. 跨「國」移動: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
    3. 開始踏上美國留學之路
    4. 記憶的表情─藝術中的人與自我
    5. 藝術檔案 社會閱讀:藝術與社會的深層對話Translating Dialogue: Journeys between Art and Social Contexts
    6. 東京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