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爸媽,請聽我說!青少年告訴父母的真心話

爸媽,請聽我說!青少年告訴父母的真心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3714
梅根.拉芙葛洛夫
遠流
2014年3月01日
97.00  元
HK$ 77.6  






ISBN:9789573273714
  • 叢書系列:親子館
  • 規格:平裝 / 264頁 / 25k正
    親子館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即使表現得再叛逆、再冷漠,

      所有青少年內心深處都需要也渴望父母的支持──

      只要父母懂得說話的技巧!

      小心溝通地雷,別讓孩子與你形同陌路;

      搭建真心交流的橋梁,讓孩子有探索世界的自信,也有回家依靠你的安心。



      第一本由青少年撰寫的親子教養書,揭露你從孩子口中聽不到的真心話



      你的孩子總是只用「嗯」、「喔」、「知道了」來回應你嗎?

      他的房間亂到你想抓狂?

      你搞不清楚他在做什麼?想什麼?

      你想知道怎麼在打工、課業壓力和未來志向上協助孩子?

    ?

      青少年不同於幼兒,已經開始懂得思考,此時的教養最大的關鍵反而在於溝通,

      只要能掌握親子溝通的訣竅,就能在孩子面臨人生蛻變的關鍵時期,給予最適切的指引。



      本書由兩個十六歲的青少女,採訪百位青少年的心聲,在作者超齡的聰慧引領下,

      青少年們吐露心聲,告訴父母他們叛逆外表下的真實感覺,以及他們難以表達的自己、面臨的情緒關卡、人生難題。



      本書的主旨是,讓你正確了解如何和你的青春期孩子相處,如何不讓他們覺得煩,以及如何和他們溝通,基本上,就是教你如何讓你們的關係盡可能好些……



    【青春無敵推薦】



      小野(作家•電影人)|楊俐容(親子教育專家)

      李偉文(作家?環保志工)|A寶•李欣澄、B寶•李欣恬(即將就讀大學的高中生)

      傅娟(親子教育專家)|歐陽妮妮(大同高中高二學生)|歐陽娜娜(寇蒂斯音樂學院學生)



      這本由青少年現身說法的教養書,對於青少年的特質描述,以及什麼樣的管教方式能夠觸動孩子的心,皆和心理學的研究結果相去不遠,而從孩子口中說來,格外精準夠味。──楊俐容



      我希望每個父母親或者有機會接觸到青少年的大人們都能看看這本書,若能與孩子一起討論,一定能拉近我們與青少年的距離,增進家庭溫暖與親密的氣氛。──李偉文



      可別以為這只是一本「青少年教導父母如何教育及如何有效傾聽孩子的親子教養書」,同時它還是一本「青少年自我剖析」的書。──A寶•李欣澄



      這本書正是「青少年行話」的大補帖,是實用的工具書,也是輕鬆爆笑「青少年的真情告白」。──B寶•李欣恬



      有誰比青少年自己更能向大人們解說青少年腦子裡在想些什麼?!老師們也會在這個看似難懂的世界中發現絕妙的觀點,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友善而平易近人,是本絕佳好書。──ParentsinTouch.com網站



      兩個來自薩里郡的女學生揭開神祕的面紗,帶領讀者一窺21世紀青少年心智運作的奧祕,以及令人困惑的情緒起伏。──家庭至上(Families First)



      這本書以超過兩百頁的篇幅,建議天下父母如何與他們的青少年相處,探討的議題從性、毒品到打掃房間,涵蓋甚廣。──克萊?希爾|《週日電訊報》








    【推薦序】原來孩子想得與我們不一樣??? 李偉文|作家•環保志工

    【推薦序】一本誠懇的「青少年自我剖析」書?? 李欣澄|A寶

    【推薦序】理解彼此的行話,才能對話?? 李欣恬|B寶



    序論

    第一章? 這就是青少年 ?

    第二章? 溝通……和管教的藝術

    第三章? 家庭的動力

    第四章? 朋友、結黨和可怕的霸凌

    第五章? 青少年社交生活的高低起伏

    第六章? 一切都變了:性與兩性關係

    第七章? 有趣的事物:音樂、節慶活動和流行

    第八章? 假期與小鬼當家

    第九章? 這是個虛擬世界

    第十章? 救命啊!來自學校的壓力

    第十一章? 錢、錢、錢

    第十二章? 未來光明燦爛

    結語? 倒數計時

    ?








    推薦序一



    原來孩子想得與我們不一樣??? 李偉文|作家 環保志工




      看完這本書,內心有許多感慨,一則是疑惑,為什麼這麼重要又實用的書,過去怎麼沒有人出版?另外則是遺憾,雖然全世界的青少年有共通的特點,但是每個國家的青少年在不同的社會與環境下,也會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煩惱與困境,因此很可惜台灣為什麼沒有人企劃出一本類似的書呢?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大人都認為自己也曾經年輕過,所以理所當然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但是看了這本《爸媽,請聽我說!》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嚇一大跳,原來孩子想得與我們不一樣。當然,少數懂得自省的父母或許會承認自己當年也常和父母鬧脾氣,覺得全世界都不了解自己。



      我希望每個父母親或者有機會接觸到青少年的大人們都能看看這本書,它除了可以治療我們「選擇性失憶」的毛病之外,透過它,或者更棒的若能與孩子一起討論,一定能拉近我們與青少年的距離,增進家庭溫暖與親密的氣氛。



    推薦序二



    一本誠懇的「青少年自我剖析」書?? 李欣澄|A寶




      啊!轉眼間,即將步入十九歲的我就要脫離青少年族群了!以一個「老少年」的身分,閱讀這本書可真是「別有一般風味」。在字裡行間中我看到自己曾有過的茫然與疑問,也感受到作者誠懇的希望能扮演親子橋梁的心。可別以為這只是一本「青少年教導父母如何教育及如何有效傾聽孩子的親子教養書」,同時它還是一本「青少年自我剖析」的書。書中探討了許多親子之間常會面臨的衝突與議題,雖然我們青少年們論點不全正確,但是卻是非常誠懇的!



    推薦序三



    理解彼此的行話,才能對話?? 李欣恬|B寶




      全世界的青少年大概都有一項與生俱來的特別本事,那就是會不小心的「使父母抓狂」。青少年當然不樂見父母成為一頭頭猛獸,更不樂見自己也被視為蠻不講理的野獸。要使家長與孩子雙雙從獸身遁回人形,我想唯有試圖了解彼此的生活領域裡的「行話」。這本書正是「青少年行話」的大補帖,是實用的工具書,也是輕鬆爆笑「青少年的真情告白」。



    序論



      「瞎毀,這本書真夠變態,尤其教泥和家人啦咧的部分真是酷翻天。爆強。」



      如果你看得懂上面這句話,那麼身為父母的你非常酷。但是大多數的父母可能會想,「你到底在說什麼?你瘋了嗎?」和青少年一起生活的你一定不時閃過這種念頭,而且我敢說你其實搞不懂我們的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有時候,青少年簡直就像另一種不同的生物,而且儘管你費盡力氣想要了解他們,還是束手無策。



      所以,這就是我們介入的時候了。



      我們是梅根和露易絲,現年十六歲,就讀倫敦南部的學校。我們已經做了四年的朋友,但是到兩年前才因為同上一堂英文課變得親近。我們就是透過這堂課,才知道關於寫這本書的競賽,並且因為驚人的聰慧和成熟贏得這場比賽(你很快就會發現這一點)。我們的個性迥異:露易絲比較外向,梅根則有點安靜。我們的家庭背景也不相同。梅根有個哥哥,而且和父母的關係非常(有時讓人覺得詭異)親近,甚至有人會把他們跟電影《脫線家族》(Brady Bunch)中的主角比較。另一方面,露易絲則是家中的獨生女,雖然跟母親的關係很親密,但還是比梅根獨立。我們都很有企圖心(希望將來能做獸醫和記者),並且有信心可以確實告訴你,要對付青春期的兒子或女兒該知道些什麼。



      本書的主旨是,讓你正確了解如何和你的青春期孩子相處,如何不讓他們覺得煩,以及如何和他們溝通。基本上,就是教你如何讓你們的關係盡可能好些。



      我們都知道和青少年共度的生活會有多麼不穩定,在情緒上多麼難熬,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和父母的關係不像以前一樣快樂,真是令人難過。況且,我們認為父母很難分辨哪些情況是單純讓你頭痛(基本上你和青少年共同生活,這應該就在預料之中),哪些情況是事態嚴重。你很難承認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不夠好(不管基於什麼原因),然而這是值得研究的事,而我們也有些訣竅要和你分享。



      這本書有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它適用於每個人。我們不只根據我們自己的生活來撰寫這本書,也請教了朋友的意見,並且聽取了他們的經驗。我們對許多朋友(還有朋友的朋友)發出問卷,要他們絕對誠實回答。所以在這裡你會看到十三歲到十九歲的男孩與女孩,針對父母該怎麼做提出看法和建議。



      我們把重點放在青春期初期和中期的孩子上,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你最需要我們協助的兩個階段。一旦你的孩子十八歲了,成為一個合宜、負責任的大人,你將不再需要我們的幫助……或至少理論上如此!



      「我不和爸媽聊天的,但是我不介意這麼做。只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打開話題,或是和他們說話而不覺得真煩。」──史蒂芬,十四歲



      聽起來像是你家的青少年會說的話?我們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和我們所有的朋友一樣,我們兩個都受夠了別人因為對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而對我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像是懶惰和情緒化。我們也希望父母不要對於怎麼和青少年相處一點概念也沒有。得不到足夠的自由和信任真是讓人非常討厭。



      「年輕人獲得如此差的評價,真是讓人不舒服。毀壞我們國家的就是那些老傢伙。」──凱倫,十六歲



      我們相信這本書會幫你處理這些議題和其他持續困擾你的問題。



      •你想知道怎麼阻止你的兩個孩子殺了對方嗎?解答就在書裡。



      •你想知道怎麼對付那個受荷爾蒙影響的瘋狂青少年嗎?解答就在書裡。



      •當你的孩子說,他學校裡每個人三天兩頭就會在晚上參加盛大的家庭派對,你怎麼知道是不是真的?解答就在書裡。但是我們或許也可以現在就告訴你:他們在說謊。



      •你想知道怎麼在打工、課業壓力和未來志向上協助孩子?在哪裡可以找到答案?沒錯,解答就在這本書裡。



      我們不只會回答你的問題,我們也會向你確認,怎麼樣的青少年是正常的,怎麼樣的不是。舉例來說,我們朋友的媽媽認為每隔幾天用一小時電腦是正常的。她也認為她女兒十六歲生日那天,當她離開家時,我們會從晚上七點到十二點都坐在那裡吃披薩、看電視。喔,親愛的,她絕對需要看這本書。



      這本書真的充滿了有用的建議,是你在其他教養書裡找不到的。而且我們希望你能從中獲益不少。想想看,其他關於青少年的教養書,作者可能全都超過四十歲,那種年紀可說是老古董了,連露易絲二十八歲的表哥都問她現在的青少年平常都做些什麼。



      雖然很多成年人喜歡認為自己心境年輕,但是他們打從青春期以來,就已經不斷改變。或許你看著這本書時會這麼想:「兩個青少年寫書,提供我們大人建議……有沒有搞錯!」這個嘛,你是最需要我們幫助的父母。



      總而言之,有誰比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更適合告訴你青少年在想什麼?



    作者的話



      這本書包含了青少年的意見,所以你可能不會完全同意書裡的建議(如果你真的同意裡面的每句話,那就怪了)。



      出版社無法對作者所表達的每個古怪看法負責,而且我們希望你能了解,一本由青少年所寫的書,想當然耳是固執己見的。



      歸根結柢,青少年可能是十足難相處的對象。這不就是你買這本書的原因嗎?



    結語



    倒數計時




      耶耶耶,這一切就要結束了。我們終於貢獻完我們的智慧,而我們貢獻了那麼多!我們希望你學會了青少年腦袋如何運作,或是知道如何不激怒我們。



      我們真不敢相信我們完成了。我們竟然寫了一本書!



      這是真的,我們花了一番功夫才完成這本書。在過程中有好玩的時刻:躺在房間的床上討論該用哪個字眼,或者怎麼說才正確。但是也有艱難的時刻:想要在已經滿檔的行程中加入寫稿工作,尤其當梅根在鳥不生蛋的地方度假,開了一小時車,只為找到訊號,以便把寫好的稿子寄出去。然而,我們總是能夠一起達成使命,即使不一定準時。還是那句老話,絕對不要和小孩或動物工作,對吧?有時候,和青少年工作的感覺,就像同時和以上兩者一起工作……。



      然而,我們對於自己完成的成果非常滿意,也很驕傲的想要讓大家知道,青少年真的能夠有所成就(這本書就是很好的例證)。在出版過程中,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甚至發現自己對不起父母),而我們希望你們也能收穫滿滿。



      所以,我們要如何總結?這個嘛,我們在此列出你和孩子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層面,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們的關係中已經具備了哪些。建議你勾選出你認為已經做到的事,然後讓孩子也這麼做,看看你們有沒有共識。如果你們並未做到所有事,或者有些事你不同意,那麼你就有了可以努力的目標。沒有任何關係是完美的。



      1傾聽:張大你的耳朵,注意聽孩子在對你說什麼。不要假設你知道他們要說什麼。



      2經常聊天,聊什麼都可以。



      3不要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把孩子當作大人看待,因為他們值得(除非他們表現得像兩歲小孩)。



      4了解他們跟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興趣。不要強迫他們做不想做的事。但是同樣的,青少年必須了解,父母是為他們好。



      5提供孩子建議和支持。他們有很多決定要做。



      6在情感上支持他們,不管他們需要擁抱或是哭訴的對象。



      7當他們遇到不公平的事,保持開放的態度,談論那些話題。你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即使你不喜歡!



      8不論是你的感受或家裡發生的事,一定要對他們誠實。從你那裡知道真相總是比較好。



      9不要妄想操縱他們的人生,而是要在過程中引導他們。



      10不要取笑他們,不管是他們的服裝或舉止,或者你只是覺得人生如戲,一切都很可笑。要從他們的觀點來看待事物。



      你的表現如何?如果你聽了我們的建議,那麼我們希望你能夠有相當好的進展。如果沒有,不要太擔心,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除了發現以上所列的事都很重要之外,在這本書中也有一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我們(和所有青少年)都期待和父母發展出不同於童年的關係。現在的我們和小時候不同,不會奉你的言行為圭臬,我們也想參與討論。這種想法在溝通時特別真切,我們不想只是盲從,我們也希望你聽聽我們的說法。當孩子變成青少年那一刻,家庭的互動方式就改變了。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角色也應該改變。



      我們認為梅根父親的話,為以上說法作了很好的總結(雖然聽起來讓人不太好意思):「家長的角色就像胸罩: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提供許多支持,但是當孩子茁壯成長,那樣的支持很快就會變小。」--梅根的爸爸



      雖然青少年可能不想聽到自己的爸爸這樣討論胸罩,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段描述角色轉換的比喻,再正確也不過。而現在困難的部分來了:遺憾的是,閱讀我們這本啟發人心書籍的時間已經結束,你現在必須站起身來,將這本書的概念付諸實踐。



      然而,在寫了那麼多之後,我們或許應該退場,去做最完美的青少年。嗯,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啦……。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