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我是難民高中生:不符期待,你們就說我變壞, 於是我得更壞,才活的下來

我是難民高中生:不符期待,你們就說我變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70167
仁藤夢乃
大是文化
2014年3月04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5770167
  • 叢書系列:Think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Think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這是一個我從大人眼中的壞孩子「變好」的故事,

      但我的改變,跟爸媽和老師都無關。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有天能讓所有人明白,十六歲時的我

      遇到什麼難題、內心遭到什麼衝擊,以至於變成大人眼中糟糕的年輕人,

      過著難民一樣的生活——

      沒有歸屬感,在家庭、學校都找不到容身之地,

      想做什麼又動彈不得,只是活著。



      你會看到我們這種難民高中生的故事︰



      當時的我最痛苦的,就是每天過著與家人唱反調,內心卻不斷說對不起的日子,

      因為我真的無力迎合這個世界強加在我身上的期待,即使那些是「為我好」。

      所以,叛逆對我而言是一種解脫,

      我藉此掙脫長久以來的束縛,

      我覺得只有在自己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是安心的,

      當外面的世界再也傷不了我,我卻非常寂寞。



      這些故事,看似是我個人選擇或青春期的問題,不是長大就會消失,

      因為

      我們不是自願選擇了這種生活,而是被迫加入大人的世界,

      那時的我已經知道,如果一直這樣活著,只會不斷墮落,

      然後成為社會上真正的難民。

      但很幸運的,我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事,

      讓我從難民高中生變成半個成年人,

      這樣的轉變,讓我想給你——如果你跟我當年一樣,是個難民高中生,

      或是你的孩子像個難民高中生——幾個建議:



      ◎我們這種「變壞」的孩子,所遭遇的問題,不是爸媽或老師能解決的。



      大人,別以為你們能解決。為什麼我不把問題說出來?因為說給爸媽老師聽,你們只會搞得更糟。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不一樣,請把每一個孩子視為獨立個體(別用你們的通則慣例,或是別人家小孩如何如何來「解決」)

      •用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了解他、陪伴他——問題才可能處理好。



      ◎相信所有的可能,相信你可以、也要相信他可以︰不論你是爸爸媽媽、或者跟我一樣。不要急著否定那些看似不可行的看法。



      ◎勇氣不是長大就能擁有


      只要你願意勇敢踏出那一步,不管幾歲、無論什麼事,你都可能「變好」(爸、媽、老師,包括你們)。



    名人推薦



      暢銷作家 小野

      軍校休學,勇敢追夢-《小人物》雜誌創辦人 孫翔

      研究所退學,種田讓我活過來 吳佳玲

      日本知名作家 村上 龍



      「這本書讓我讀的熱?盈眶,激動得不能自已。讓我不禁想起八歲的自己、女兒在中學決定休學的掙扎,還有兒子讀小學時,不斷被老師羞辱的痛苦過程。」--暢銷作家小野感動推薦








    前言 那種樣子的乖,你們期待?那我只能壞



    第一章?? ?我不壞,只是太討厭你們的虛偽

    為什麼要聽那種老師的話?

    不想和家人吵架,乾脆不回家

    真心的假朋友

    不想回家、討厭學校、沒有朋友──我,還能去哪?

    這裡不好,卻是我唯一的容身之處

    叛逆是為了解脫



    第二章  我想休學,可以嗎?

    逐漸習慣大人的做法,那曾是我最嫌惡的方式

    賺錢養弟弟,燈泡也壞了……,只好賣了自己

    這是個互相利用、虛偽的世界

    「什麼時候把身體賣給我?」

    不報警,絕對不告訴父母和老師

    外面的世界再也傷不了我,但我寂寞



    很慘,卻很真──難民般的每一天

    他打我,他說愛我

    厭食與暴食,最後失去自己

    成年的男人,不等於會對妳負責

    不准這、不准那,因為太在乎我?

    住在華麗的牢籠,每天都想死

    我不知道孩子是誰的……

    戲劇般的情節,是我們的真實人生



    每一天,都想死

    還好,我還有「朋友」

    我得夠壞,才能活下來

    連這種人都能當心理醫生,這世界真是爛透了

    憂鬱症,讓我得到關愛,同時也成為笑話

    我想休學,可以嗎?

    去死之前,記得打給我

    哭著覺得自己太無情



    念書到底有什麼用?

    我自由了,卻讓我更迷惘



    第三章 世界的另一面,我終於看見了

    難道,我真的沒救了?

    穿迷你裙高跟鞋下田

    阿蘇先生看到我,「精神都來了」

    我成了穿迷你裙洗廁所的傳說

    獨立不是「靠自己」,而是「更能融入」群眾

    從想死到「活著真好」

    阿蘇先生只想告訴我們一件事



    我在小農場,看見全世界?? ?

    每個人都為活著努力,我呢?

    菲律賓的「夢乃」,讓我決定考大學

    我決定讓自己變得更強的理由



    因為「有些事,只有我能做」

    第一次,我能說出幸福是什麼

    後來,我在澀谷的朋友們

    十六歲的夏天,我和優加許下的承諾

    為了,「幫年輕人能走出去」



    第四章?? ?可怕的不是地震,是同情

    這一天,真的回不了家了

    差點死於海嘯,卻說:「我一定會再回到海上工作」



    沒有家、不能上學,我的未來在哪?

    「我睡不著。」

    找不到可以讓我放聲大哭的地方

    一夜,長大

    休學去工作,才能照顧家人

    貪玩少年,深埋心中的踏實夢想

    被稱為災民,比海嘯還可怕



    我能為這些人做什麼?

    讓充滿「想法」的年輕人,動起來



    第五章?? ?悲劇,也能做出正面影響

    就這樣,我把想法變成行動

    「難民」高中生,為災區帶來生命力

    這樣的挫折,卻讓人動機愈來愈強



    我們正在復原,一切都會好起來

    痛會過去,人生總要向前?? ?

    未成年,卻比大人更勇敢

    一所三流高中的活動,全國響應



    楷模難民高中生,原來真的是難民高中生

    大地震帶來的好事



    第六章?? ?別以為環境會限制你;像我,什麼都不會也沒關係

    爸媽,你無法解決的,你得陪伴

    相信,你可以;相信,他可以

    成為「值得他人學習」的人



    「想做些什麼」的人,你可以……

    每天,認識不同的人

    什麼都不會沒關係,只要懂得聚集「專業」



    停止抱怨,幸福就來了

    勇氣,不是長大就能擁有

    去做,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



    結語 成為大人之後,我還能是我








    推薦序一



    我不鼓勵你叛逆,但我支持你的勇氣�知名作家 小野




      《我是難民高中生》這本書讓我讀的熱?盈眶,激動得不能自已。本書作者仁藤夢乃和她難友們的遭遇,比我們曾經歷的反抗和迷惘更多、更深、更悲慘。讓我不禁想起,八歲的自己也曾有過懷疑和想自殺的企圖、女兒在中學時期決定休學的掙扎,還有兒子在讀小學時,不斷被老師羞辱的痛苦過程。



      她的經歷更讓我想到每一個曾經想休學,卻沒有勇氣擺脫學校、父母師長的期待和社會價值的孩子。他們只能無奈地跟著人潮向前走,甚至像行屍走肉般地關閉思考、拒絕懷疑,用追求更好的成績,或透過歧視那些成績差的同學,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當然,這讓我得以了解那些已經失去學校和家庭支持,流落在外的「難民中學生」,更貼近他們、試著感受他們的悲傷、無助、絕望和憤怒,仁藤夢乃便是其中一個。



      休學得到自由,卻更沉重、絕望

    ?

      小夢上國中後,才啟動對自己人生的懷疑和反抗。她從小乖巧體貼,是大人心目中的陽光寶寶,父母師長對她的期待也愈來愈高。那些期待,無非來自傳統社會價值中成功者的範例,但這些都不是小夢真正想要的。



      她嫌惡大人建構的虛偽世界,討厭大人嘮叨著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教訓與規範,更對同學的虛情假意感到失望,於是她用奇裝異服偽裝自己,用翹課反抗體制。



      漸漸地,她的反抗方式愈來愈激烈,常常去澀谷鬼混鬧事,還曾幾天不回家。當家庭和學校都容不下她時,她終於決定休學。雖然高二還沒讀完,她卻想早一點進入社會,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



      但休學後的她,還是只能找兼職的工作,她在澀谷鬼混的時間也更長了。在這裡,她看到的都是和她一樣沒有未來的絕望年輕人。在這裡,她只看到非常殘酷的社會現實,還有一個個年輕靈魂和清純的身體墮落、變得不再純潔。她很想改變,卻無力改變,只能在說話時故意加「喵喵」,來掩飾自己的脆弱和悲傷。



      雖然休學後的生活很自由,但這樣的自由不但沒帶給她希望,反而讓她愈來愈沉重、絕望。



      連身旁一個個和她有相同遭遇的年輕女孩,也都過得一蹋糊塗、活得愈來愈累。她和那些朋友幹過很多壞事,欺騙、偷竊、喝酒,有的女孩輕易和陌生男人上床,她也曾幾度想自我了斷。



      每當她想要自殺時,都會想到外公對她的疼愛和看重。外公常常寫信給她說:「在外公心裡,小夢是無可取代的,外公永遠支持小夢。」甚至要小夢搬來和他們一起住。小夢每次讀外公的信,就痛哭到不可遏止,但是她是個體貼溫柔的人,她並不想麻煩外公。



      沒有迷惘、叛逆、懷疑的人生,很順利、也很無聊



      後來,因外公過世,加上休學後見識到了真實社會的殘酷面,她決定重返校園。在重返校園之前,她進入COSMO預備學校,並遇到在農場服務的阿蘇。因為阿蘇把她當一個真正的人看待,她終於發現一個讓她能找回自我,找到尊嚴,找到力量的溫暖世界。她才明白:世界何其大?不是只有那個黑暗的角落。



      這段「懷疑」、「叛逆」、「迷惘」,甚至於「墮落」的痛苦試煉過程,反而開啟她未來不斷「發現」的旅程,是她翻轉和覺醒的最大驅動力。從此她學會彎下腰,謙卑而辛苦地在農場工作,她更學會幫助曾和她一樣輟學的年輕人。此外,她漸漸了解,長大不代表所有事都要一肩扛起,而是懂得協調,透過組織的力量集結眾人,完成更多事。



      因此,她成立一個名為「Colabo」的社團法人機構,全力協助那些和她一樣,在傳統教育體制裡面無法適應的青少年,帶領他們親自體驗更多的世界,製造更多的機會,找回信心重新回到人群中,看見未來。



      不僅如此,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仁藤夢乃立刻決定去幫助災民,集結各地志工、當地災民中學生及當地老字號糕點製造公司,做出熱銷全日本的大福,協助他們重建家園。這才是真正的仁藤夢乃──一個熱愛生命、熱愛世界的熱血年輕人。



      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為了幫助他人不惜走遍世界的仁藤夢乃,生於一九八九年,現在才二十五歲。雖然她曾休學、浪蕩街頭,但她一點也沒有浪費青春,更沒有輸給聽從父母的話、師長教誨,循規蹈矩、用功讀書的孩子。反而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叛逆,但我百分百支持你勇敢地懷疑、勇敢地反抗,甚至勇敢地行動。因為,這才是一種認真面對自己人生,真正愛自己的勇敢行為。

    ?

    推薦序二



    休學不是為了叛逆,是負責�《小人物Unbiggie》雜誌創辦人 孫翔




      初接到消息要為這本書寫下推薦序時,心情很激動,因為關於休學,我一直有些話想說,看著書名、目錄,總覺得它帶著些許叛逆的熱情,究竟為什麼休學能讓一個人活了過來?我迫不及待翻開這本書。



      翻著書本,心裡也跟著掀起了漣漪。書中作者面臨是否休學的猶豫、如何讓父母師長從反對到尊重自己的決定,以及休學後的路該怎麼走,都讓我想起當時決定從軍校休學,那段內心充滿迷惘的日子。



      事實上,我不鼓勵大家休學,但卻支持每一個想休學的人。



      就像本書作者仁藤夢乃,現在她是為了幫助他人,走透世界的熱血青年,但她也曾因為家庭、學校的問題,一度憎恨父母、排斥去上學,更不相信任何人,她每天和一群與她有相同經歷的人在澀谷街頭遊蕩。這場景你一定不陌生,在台灣青少年聚集的熱鬧街區,也有一群這樣的年輕人。



      很多人看到這群年輕人,直覺地認為他們「不學好」、「貪玩」,卻很少去探究他們為什麼變成這樣?實際上,這種迷惘不是年輕人才有,不管是出了社會,是二十幾歲或四五十歲的人,當人對未來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前進時,很容易選擇逃避、自我放逐。



      因為傳統教育告訴我們的正確道路,就是循著與大家相同的路、過和其他人相似的生活。我相信,每個人多少聽過長輩或周遭的人,「為你好」地唸你幾句:「這年紀就應該好好讀書」、「你也差不多到了該結婚的年紀」、「都這年紀了找份安穩的工作比較實際」……,當聽到這些話時,你可曾問過自己:「這是我要的嗎?」



      仁藤夢乃認清混到「高中畢業」不是她要的,休學後,她到農場種田,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接著加入國際志工,經過這段「找自己」的過程,她最後決定重返校園,還在大學第一學期得到學業成績優秀獎。



      能有這麼亮眼的表現,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有了「目標」。當然,學業成績只是附加的價值,對作者來說,更可貴的是她找到「想做的事」。



      實際上,休學不是叛逆、學壞的代名詞。「為什麼要休學?」這是我們慣於回應中輟生的第一句話,他們通常不知如何回答,我也不認為他們應該有答案,因為這是一個起點,從這裡開始找自己。



      也許休學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他們正嘗試「面對問題」,我認為這群敢於批判、試圖改變的人才更真實地活著。



      看這本書時,讓我想起當初創辦《小人物Unbiggie》雜誌的初衷,某一個層面,我發現它和這本書存在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大人物是被定義的,小人物是定義自己。」希望你也能勇敢找尋生命中的未知、面對它,當個「小人物」吧!



    前言



    那種樣子的乖,你們期待?那我只能壞




      高中時,因為和家人不睦又討厭老師,所以我成天蹺家、蹺課。我總是頂著染得很鮮豔的頭髮、穿比膝上十五公分更短的迷你裙,整天在澀谷街頭晃蕩。



      當時我認為自己「沒有容身之處」,因此,我一個月有二十五天在澀谷度過。我常常對身邊的朋友說:「我沒有地方住」,就這樣,我在澀谷認識了許多與我有相同處境的朋友。



      是的,我們沒有歸屬感、整日在街頭如同遊民般閒晃,因此,我們又被稱為「難民高中生」。



      一般人想像中的高中生,應該都是乖乖坐在教室、認真讀書,對未來懷抱夢想,青春熱血的模樣吧?但你可曾想過,有一群高中生,過著完全相反的日子,覺得自己沒有容身之處、對未來毫無期待,甚至放棄自己的人生……。



      悲慘的是,多數人對這些如同難民般的高中生毫不關心,甚至他們的父母、家人,也放棄了他們,對他們不抱有任何期待。



      不論在都市或鄉村,對待翹課或輟學的國高中生、繭居族(編按:指人處於狹小空間、不出社會、不上學、不上班,自我封閉地生活)、尼特族(編按: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的態度都一樣。你應該常聽到,當有人談起這些問題時,總是以「最近的年輕人……」開頭,把這些人的存在、言行舉止視為「年輕人的問題」,反過來說,就是認為這些問題全與自己無關。實際上,這些年輕人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社會絕對是最大的幫凶。



      當然,這也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每個年輕人似乎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你一定聽過大人用憂心忡忡的口吻,感嘆地說:「最近的年輕人真是糟糕。」



      也許這只是不經意的一句話,或是習慣性的開場詞,但這樣無心的一句話,已經扼殺了年輕人的可能性。



      年輕人很糟?那言行不一的大人呢?



      我常在想,最近的年輕人真的很糟糕嗎?



      同是「最近的年輕人」的我,真的很好奇那些總是感嘆的大人,年輕時是什麼樣子。認真想想,那些說著「最近年輕人」種種不是的大人,曾經也是默默承受「很糟糕」評價的年輕人。難道年輕人成為大人之後,就會變得很完美嗎?我在澀谷,倒是看過許多非常「糟糕」的大人。



      十六歲的某一天,我穿著制服到澀谷,站在澀谷中央街(編按:在澀谷站西側,是澀谷主要的商業街,也是日本青少年文化的發源地,也因此衍生許多青少年犯罪問題,二○○九年日本政府為擺脫負面形象,正式更名為籃球街)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年約三十幾歲的男人對著我們說:「在這裡吐一口口水,我就給你們五千日圓(約一千四百新台幣)。」



      這個男的把一個紙杯遞到我們面前。朋友抱著好玩的心情,真的在紙杯裡吐了一口口水。接著,這個男的不疾不徐地從袋子裡拿出一個裝了汽水的寶特瓶,把瓶中的汽水倒進有口水的紙杯攪拌一下,當著我們的面一口喝下去,喝完還說了一句「好喝」,最後給我朋友五千日圓就離開了。現在,我一想到這件事還是覺得很噁心。但當時的我們只覺得怪叔叔的動作既特別又有趣,一陣爆笑後就拿著這五千日圓去唱歌了。



      另外,還有一次我在澀谷車站對面的斑馬線等朋友時,被西裝畢挺、看似上班族的男人搭訕,他對我說:「要不要一起去吃個飯。」雖然,在澀谷被搭訕是很正常的事,跟我搭訕的男人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都有,即使是看起來很老實的上班族,被帶走後也可能直接被帶去賓館。



      雖然我不曾跟著歐吉桑離開,但是有二十幾歲的帥哥過來搭訕,我還是會跟著朋友一起去。當然,和陌生的男人單獨離開是非常危險的事,我有朋友就因此而遇害。



      每次我提起當年在澀谷遊蕩的日子,很多人都會說:「好像以前成人小說的情節唷。」但這不是小說,而是發生於現實中的事,而且現在還不斷上演。當時每次看到這種大人,我就更討厭大人。



      那時候的我總是想:「大人才是糟糕到無藥可救吧。」



      因為我染髮、化妝、動不動就翹課跑去澀谷玩,學校裡流傳了很多關於我的負面評價,老師把我當「問題學生」對待,對我更加嚴厲。這對當時和家人相處得十分不融洽的我來說,更是一大壓力。因此,澀谷是最後能讓我逃避這些「大人」的地方,是我唯一的容身之處。但是,在我這唯一的容身之處,我卻只看到更糟糕的大人。每次看到這些大人,我就會對未來失去希望,對社會更是絕望。



      當我聽見那些看起來很正派,行為卻完全相反的大人,感嘆著「最近的年輕人……」,再想想未來,我即將進入這些人塑造的社會工作,也許,有天也變成像他們那麼糟糕的大人,更讓我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活。



      我快要遺忘的青春,大人怎麼可能了解?



      我不是想要抱怨「最近的大人很糟糕」或「年輕人很糟糕」,而是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去了解,「最近的年輕人」怎麼了?試著和他們多一點互動、多了解他們一點。不要從表面看到年輕人退縮、軟弱、沒責任感就指責他們,而是真正了解這些人的生活、成長背景及面對的問題。



      高中時,我認為大人不了解我,當時我下定決心,自己變成大人後,絕對不能忘了這種感覺。而且,我希望有一天能讓所有人明白,當時像難民一樣的生活,我們遇到什麼難題、內心遭受什麼衝擊,以至於變成大人眼中「糟糕的」年輕人。



      但是在我二十二歲,也就是離開那種生活後數年,即將變成大人時,卻淡忘了那時候對自己的承諾,也漸漸遺忘曾經歷過的事,和當時最真實的感受。連親身經歷過的人都會淡忘當時的感覺,更何況是和年輕人沒什麼互動的大人。換言之,大人想要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其實並不容易。



      因此,我想以大學生的立場寫這本書。



      我希望自己在這本書裡,擔任大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橋樑,透過這個立場,告訴所有人我親眼所見,或親身經歷的年輕人真實生活。



      沒有歸屬感、對未來絕望,死了算了



      有許多人無法理解,什麼是難民高中生?



      其實,只要看看我的高一生活,你就懂了。



      我高一時,每天睡到下午才起床。為了不想和家人碰面,我總是算好時間才走出自己的房間。有時為了達到最低出席天數,我會意興闌珊搭著電車去學校,至少下午的課能讓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放學後,就和朋友直奔澀谷,一直玩到深夜。



      我在澀谷有很多朋友,我們會去唱歌、拍大頭貼,偶爾去找居酒屋最帥的大哥哥或服飾品的店員打屁聊天,沒錢的時候,就窩在速食店裡打發時間。因為不想回家,就得想辦法用最省錢的方式讓自己可以混到半夜。所以我們會和請我們吃飯的大學生去喝酒,如果錯過最後一班車,還會打電話給因為搭訕而認識的成年男子,請他們開車送我回家。



      通常我都是和一群朋友一起行動,他們和我一樣,總是說自己「沒有容身之處」。我們會一起泡網咖、在KTV混吃混喝,沒有錢的時候就在速食店裝睡等天亮,甚至還曾經在公園、大樓頂樓,舖上瓦楞紙像流浪漢一樣過夜。那時,我身邊很多朋友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當時的我和我周邊的朋友,就是在家庭、學校失去容身之地的「難民」。以家庭和學校為生活重心的高中生,因為人際關係有限,一旦失去家庭、學校這兩個據點,就會覺得自己無處可去,不管在家或在學校,都沒有安全感,只想逃離這一切,找一個能安心生活、睡覺的避風港。



      對我而言,澀谷是我最後的容身之地,那裡就是我們的「難民營」。



      被迫加入「大人的世界」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這些難民高中生,最後總是走上歧途?



      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有錢。



      致力於解決薪貧族(編按:泛指一般薪水微薄的上班族)、貧困等問題的非營利事業組織「繫舟」事務局的局長湯淺誠,在他的著作《貧困襲來》中對貧窮有明確的定義:「貧困是沒有任何『資產』的狀態。」



      湯淺局長更進一步指出,為了不陷入貧困循環,必須要有「金錢」、「人際關係」及「精神」三種資產。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天你失業了,若是你有「金錢上的資產」,至少在找到工作之前,還能養活自己一陣子;如果有「人際關係上的資產」,就可以請親朋好友為你介紹工作,或在你找到工作之前,先暫住在他們家,你就不致於淪落到必須露宿街頭;如果有「精神上的資產」,即使遭遇困境依然能對自己有信心,不因貧窮喪失鬥志。



      我覺得精神與人際關係的資產遠比金錢重要,假使一個人沒有錢,但他有人脈可以依靠、有信念支持自己,還是有機會脫離困境。



      可悲的是,這正是難民高中生面對最大的問題,他們沒有錢、人脈,連精神上的資產都是零。更準確地說,他們一無所有。



      一般高中生的生活重心不外乎家庭與學校,一旦家庭關係出現裂痕、又無法融入校園生活時,他們就會完全失去金錢、人際關係及精神上的資產,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徬徨,覺得自己無處可去。



      這些迷惘的高中生,為了逃離家庭、學校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他們想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跑。而這些高中生一旦脫離了學校與家庭的保護,就會有許多危險的誘惑等著他們。



      我在澀谷的那段日子,不只一次看到未成年少女被成年男子誘惑去接客、賣春。其實,她們會受到誘惑也不難理解,高中生不回家,要玩要住都需要錢,但這些人並沒有錢。因此這群難民女高中生就會跟這些嘴上說我請妳吃飯、我找地方給妳住的男人走,接著這些男人就會進一步以高薪為誘餌,讓她們接客、甚至哄騙她們出賣肉體。



      「那男高中生呢?」你或許會想到這個問題,這些難民男高中生當然也需要錢,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賺錢,其中最快的方法,就是加入黑社會。這群男高中生往往被黑社會吸收到柏青哥店去當打手(編按:打假的小鋼珠,引誘客人打特定的鋼珠台,然後從中抽成),甚至當牛郎。而這些看似很好賺的工作,背後都隱藏了極高的風險。



      也許有些人會想,「這不過是個人的選擇,他們必須學著為自己負責。」但是,一般人絕對很難想像,失去家庭、學校的保護,對未來幾近絕望的難民高中生,並不是自願選擇了這種生活,而是被迫加入大人的世界。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不安,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未來會如何。若繼續這樣下去,直到有一天覺得自己糟糕透了,連自己都放棄自己時,就真的「完蛋了」。我自己也曾因為對自己和社會感到絕望,而有想死的念頭。



      傷痛漸忘,但長大後也不會消失



      高二那年的夏天,我決定退學,之後,又過了一段無所事事的生活。



      但是,我遇到了一個改變我一生的人,他改變我對「大人」的刻板印象,而且帶著我重新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讓我在人際關係與精神上漸漸累積資產,這個轉變讓我從大人眼中的不良少女,順利考上大學,並積極投入「建立讓青少年與社會接軌」的各種活動。



      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我想讓更多人正視難民高中生的存在與他們面對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不是暫時的,不是長大後就會消失了,難民高中生的問題會產生連鎖效應,嚴重影響下一代。



      我身邊就有很多令人難過的例子,數年前和我一起在澀谷鬼混的朋友,直到現在,有一半以上還過著當時的生活。雖然他們都已經二十好幾了,卻仍像當年一樣,覺得自己「沒有棲身之處」,他們不是在酒吧、俱樂部、風月場所工作,就是過著打零工的生活。



      仔細想想,這是多麼諷刺的結果。高中時,只要時薪夠高,他們就會很瀟灑地穿起暴露的服裝,在居酒屋或交友網站打工。過了一段時間為了追求更高的時薪,就會換到俱樂部、牛郎店去工作。但我有許多那時候認識的朋友,雖然現在已經成年,多數人做的工作很不穩定,甚至收入比高中時少,幾乎是真正的難民了。



      我們只想「像人一樣活著」



      實際上,沒有人從一開始就想做出賣肉體的工作,但進到那個複雜的圈子、習慣那種生活後,他們的價值觀會漸漸扭曲,「既然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乾脆……」、「到這個年紀,也沒有其他工作要我這種人了……」因為這些消極的想法,讓這些人愈陷愈深,最後,他們可能隨便找個理由說服自己:「反正做了也不會少一塊肉……」,就開始在特種行業、風月場所工作了。



      他們心裡都明白「這樣下去不好」,卻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如果是成年人,到酒吧工作或許是為了賺錢、有些人是為了興趣,總之是心甘情願的選擇。但從高中就踏入這種世界的人卻是為了生存,不得不硬著頭皮踏進那個世界。



      這些資深難民高中生,除了繼續這種生活外,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選擇。而且,在這種生活中,他們也只能和過著同樣生活在的人來往。換言之,他們就只會愈陷愈深,很難從「難民」的生活掙脫。



      放任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他們將面對能做的工作愈來愈少,最後連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的窘境,如果他們在不懂得如何創造新的「資產」的情況下為人父母,還會影響他們的孩子,陷入貧困循環。



      而這個問題,日後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為了預防難民高中生成為未來棘手的社會問題,不讓「難民高中生」的人數繼續增加,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建立年輕人與社會的連結,也就是讓這些高中生,重新與家庭及學校建立良好的互動,並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上的資產。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他們視為社會的一部分,認真了解他們的處境、面臨的問題,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希望及人生目標。



      首先,我希望各位讀者能透過本書,知道有「難民高中生」的存在。



      在本書中,我會詳細說明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難民高中生」,以及後來如何擺脫困頓迷惘的時期,並全心投入協助年輕人的活動。如果你能因為本書,重新思考「最近年輕人」的問題、形成的背景,並找出自己能為他們做的事,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