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18815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4年3月12日
54.00  元
HK$ 48.6  






ISBN:9789866418815
  • 叢書系列:明德叢書
  • 規格:平裝 / 207頁 / 15 x 21.5 cm / 普通級
    明德叢書


  •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聖人明天道以立極,述人道以立教;使人知天地之造化,明理達用,返觀覺照,以修性命之功,恢復本性之自然。蓋人生窮通壽夭皆有定數,唯聖賢窮理盡性,執兩用中,明「用舍行藏」之所宜,知得失之有定;為無為而萬物化,知足常樂仁義行,克己復禮歸仁焉;不妄貪求,不悖數理,不亢不卑顯儒風。古今為學者,首先在立志,立志當立聖賢志,如大儒張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學修辦道,唯效法希聖希賢道範行誼,體道以明心,存養以見性,以達盡己之性,而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即儒家聖人之功「格致誠正」,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兼善天下。



      至聖孔子立儒門之教,以天下為公之心,本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旨在明傳詩書暗傳大道,以成就人人皆可成聖賢。實現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為眾人謀福祉,以禮樂教民,以德政化民,使人人恢復良知良能之至善,播仁風挽拯天下為太平,臻大同世界之理想。



      濟公活佛老師說:「孔孟聖道萬國遍,儒教復興大同年。」現今白陽期末法,上天降道普渡三曹,儒教應運首出;儒教所傳者,以孔子為主。孔子乃集中華固有文化道統之大成,言「述而不作,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者;蓋志道據德依仁游藝,藉平民教育,以顯發堯舜之道,闡述夏商周三代禮樂仁政之教。故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歷經近十四載,周遊列國,欲實踐王道仁政之事於天下,抱負終未得施展。深感君臣遇合之難,世道人心之不古,倫常道德蕩然之無存,大道之不可行;乃毅然返魯設堂辦教育,以輔諸侯為政之功,補天下世教之不足。



      孔子晚年潛心注書立言,以表彰六藝、六經之教。故刪詩書,訂禮樂,以匡世道人心;贊《周易》,以明性與天道,闡述先聖道統之精微;作《春秋》,為昭顯周禮,以正名分者;無不以繼天立極,為萬民立命,承先啟後,垂聖哲真儒之典範,以為後世法。享年七十二。後世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門弟子約三千餘人,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資料可考者),成就傑俊者有十位,稱之「十哲」。後世推崇孔門四位真儒為「四聖」,即復聖顏回、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以配享聖廟,故又稱為「四配」。四聖乃承繼孔門道統之祖師,闡述儒門之真宗,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以續萬民之慧命。顏回因短命早死於孔子,而仍照原本並列為十哲之一外,其餘四聖皆未並列於十哲,以顯孔子弟子皆成就為才德異能之士。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孔子曾問道於老子,且集中華固有文化道統之大成者。孔子以「一」字,即性與天道,傳授顏回、曾子,曾子傳授子思,子思傳予門人,而孟子學於子思之門人,亦可得獲聞焉;此之謂四聖承繼孔門之道統。



      「十哲」者,孔門之賢儒先賢。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記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孔門弟子雖有四科之分,但孔子教學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而施教以六藝,無不以成其德行為要;所謂「博之以文,約之以禮」也。故孔門真儒「十哲」,其成就各有所長,但在德行上,皆是真儒典範。蓋孔子之教以德行為主,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明德文化事業彙編《孔門真儒》叢書;從孔門四配、十哲弟子著手,藉由孔門弟子典範,引述白陽弟子如何於五濁世間,在家出家、超凡入聖?又如何於不背人倫、同修共辦的磨合之下,發揮白陽真儒精神,篤行內聖外王之功,乃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力促人間淨土、大同世界的早日實現。



      本書分上下兩冊,述孔門四科十哲學修辦之道範行誼為主,或有修行軼事,或闡述其才德異能及顯發道義典範,將十哲的真儒精神、德範行誼,作深入淺出而精要的介紹。是白陽弟子學修「真儒精神」,不可多得的好書。明德呼籲各道場前賢大德,多鼓勵道親研讀《孔門真儒》叢書,從探究孔門各科的修行,徹悟「人成即佛成」的道理,方能從真修實辦中,真正落實圓滿人格,達成修齊治平,以致成佛的究竟目標,不負上天降道之本衷。








    政事科/10

    冉求:冉有:擅長政事、好學博藝、剛直和樂/12

    子路:直且剛、好勇義、善改過、性至孝、重然諾/33



    文學科/97

    子游:擅言語為政、知人識才、時習於禮/98

    子夏:好論精微、致知求仁、善學善推理/101



    真儒復興/151

    承繼中國固有文化道統/152

    繼往聖開來學/156

    萬世師表,救世木鐸/159

    四教與四科/164

    內聖外王功夫/171

    救世濟人181

    真儒風範/186

    末後儒家應運/194

    真儒復興,救世寶筏/199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