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禪心道場 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18853
明德出版社
明德出版社
2014年3月15日
43.00 元
HK$ 38.7
省下 $4.3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418853
叢書系列:
明德叢書
規格:平裝 / 143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明德叢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禪修
同
類
書
推
薦
無門關:開悟的臨門一腳
準提修證禪觀記
習禪錄影
禪生活.微理論 第四輯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簡體版)
任運自在禪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禪心道場 貳
佛規禮節實務[六]:道務運作經驗
求道的真義:新版開示道義
三寶的真義:新版三寶範例
佛規禮節實務[一]:道場微理細節
佛規禮節實務[二]:道場微理細節
內
容
簡
介
禪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立宗,旨在破除人們對語言文字上之執著而忘其本義。雖不立文字,卻又體現在燈史、語錄、評唱、參話頭等文學記載,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傳道方式。
觀機逗教,是宗門傳道的最佳手法。雖沒有一定形式可循,卻一律以「直指人心」為宗旨。禪師們常借用咄咄逼人的言語,使人不知如何對應,借此把人的執著打斷。「言語道斷」之後,方可使人「心行處滅」,瞥見解脫之道。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於印度,但唯獨天台宗、華嚴宗與禪宗,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的三個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禪宗最具獨特的性格。禪宗祖師們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真如法性,悟後起修,直到淨除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白陽末後修的是何法呢?禪心須在塵中淨,佛道還得世上成!因白陽期乃上天降道的最後一期,也是眾生鬥爭堅固的時期,故上天依末法眾生設下殊勝的修行大法;亦即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行」,聖凡兼修,在塵不染塵,成就「在家出家」的白陽真儒、入世菩薩。這便是以菩薩身現凡夫相的白陽祖師們,在苦海中為眾生撐竿渡眾的祖師禪。咱們師尊、師母以不捨眾生的慈懷,普設「夫妻同修、子女為伴、齊家修道」的方便大法,讓白陽弟子在修中辦、辦中修,鍛鍊「動靜一如」的真工夫。咱身為濟公活佛的弟子,號稱小濟公,自當有濟公於人間遊戲三昧的禪心,人顛心不顛,隨緣安住,方便渡眾,方能大顯一代明師的禪風。
《禪心道場》便是集結諸多有名的禪宗公案,藉由一個個禪趣故事,喚醒白陽弟子於修辦過程中放失、執著的念頭,隨起隨覺,隨覺隨放。如此念念覺照,方能在開闡渡化的修辦道途上,愈辦愈自在、清明,營造出清淨喜悅、一道同風的禪心道場。本書分上下兩冊,述孔門四科十哲學修辦之道範行誼為主,或有修行軼事,或闡述其才德異能及顯發道義典範,將十哲的真儒精神、德範行誼,作深入淺出而精要的介紹。是白陽弟子學修「真儒精神」,不可多得的好書。明德呼籲各道場前賢大德,多鼓勵道親研讀《孔門真儒》叢書,從探究孔門各科的修行,徹悟「人成即佛成」的道理,方能從真修實辦中,真正落實圓滿人格,達成修齊治平,以致成佛的究竟目標,不負上天降道之本衷。
目
錄
生死有序/10
糞裡的蛆/13
一屁過江/15
風動幡動/19
摩訶三昧/22
磨磚作鏡/26
野狐禪/30
心中的牛糞/33
拽鼻/36
抱住僧人/38
青龍疏鈔/41
再加二兩/44
移栽銀杏樹/48
破灶墮和尚/52
吃茶去/55
假和合/58
秘在心中/62
心燈滅了/65
克契禪/68
文殊現身/72
一切皆禪/75
一宿覺/78
不如小丑/82
不作不食/86
不能代替/88
不著兩邊/90
精深的佛法/92
平常心是道/96
佛法無兩般/98
古鏡未磨/102
有我在/106
我是侍者/110
放下什麼/113
不可思議的我/116
真諦自真諦/118
一與十/121
鋤草斬蛇/125
蛤蟆還是茄子/128
只手之聲/131
寸絲不掛/135
不落有無/138
無情的痛棒/141
序
序
生死有序
有位富人請仙崖禪師為他的家族寫些祝語,但仙崖禪師卻寫:「祖死、父死、子死、孫死。」
那位富人見了很生氣的說:「我是誠懇的請你寫些吉祥祝福的話!你怎麼開起這種玩笑來呢?」
仙崖禪師解釋說:「假如你的兒子在你前面死,你將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孫子在你兒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兒子都悲痛欲絕。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所寫的次序死,那就叫做享盡天年。這才是真正的興旺啊!」
會心一得
生死原本就是個循環,生是為了迎向死,死是為了再生,它一直以順時鐘的方向轉,從來都不曾停止在某一邊。而我們竟以為生就是擁有,死就是失去,所以生也憂煩、死也恐懼。
如果你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知道死後要去哪裡,你就會將死亡看成是一種慶祝。因為你已準備好要去體驗另一個新旅程,是個再提昇再蛻變的旅行,怎能不為此慶祝?
生是一種學習,死是另一個探索,生與死都是永續經營的功課,而你的家人都是你的同學,都要各自完成試卷、習題。如果他們跑在你前面,先走了,離你而去,代表他比你資優,去應考新的試題,又何必悲痛?祝福彼此吧!你的心將變得完全自由,誰都不被誰所綁。
糞裡的蛆
有一次,趙州禪師和弟子文偃打賭,誰如果能夠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賤」的東西,誰就勝利。
趙州禪師說:「我是一隻驢子。」
文偃接著說:「我是驢子的屁股。」
趙州又說:「我是屁股中的糞。」
文偃不落後說:「我是糞裡的蛆。」
趙州禪師無法再比喻下去,反問說:「你在糞中做什麼?」
文偃禪師回答說:「我在避暑乘涼啊!」
會心一得
糞裡的蛆,就像躲在慣性模式裡的思維,漫無不經心的念念相續,還自以為樂、自以為是的爭辯「淨好,穢不好;涼好,熱不好」,直到直覺的本能消失殆盡。
一個悟道的人,一直保有直覺的本能。他的本能會告訴他怎樣才最涼快,所以他不需要思考或爭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我們起了愛憎、是非的取捨,才有苦樂的境界。污穢的任他污穢,潔淨的任他潔淨,我還是我,沒有沾惹一點淨穢,這時的你才是真正的清涼!人會起煩惱,問題不在於別人給我們的評價,而是自己的「在意」。如果「一念不覺」,縱使修行千百世、造福無數,仍在煩惱妄想的糞堆裡!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菩薩告訴我:持齋
2.
孟子金句:君子的自反與存心〈下〉
3.
菩薩告訴我:和解
4.
孟子金句:生命的學問
5.
孟子金句:君子的自反與存心〈上〉
6.
老師的話第26輯
7.
白水老人慈語:今天我們求道了
8.
老師的話第27輯
9.
白水老人普世智慧
10.
霖雨蒼生:白水老人行誼
11.
墜淵門徑
12.
十年一覺
13.
聖母愿菩薩行
14.
老師的話第25輯
15.
白水老人生活智慧
16.
修行九朽志節問答錄
17.
瞥見
18.
五倫八德的修持
19.
老師的話第24輯:慈父般的叮嚀
20.
如何護持道場
21.
開設佛堂的真義
22.
道統與天命明師
23.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24.
禪心道場 貳
25.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26.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下
27.
禪心道場 貳
28.
孔門真儒四科十哲 上
29.
老師的話第23輯
30.
傳承:開荒人員的愿行涵養
31.
彌勒救苦真經:字句探義
32.
修道真言
33.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十
34.
天道佛音
35.
清靜經:院長大人註解
36.
傳承:辦事人員的愿行涵養
37.
孔門真儒:亞聖孟子
38.
一貫薪傳
39.
三寶的真義:新版三寶範例
40.
大學證釋:列聖著述
41.
中庸證釋:列聖著述
42.
論語:白話譯註
43.
老師的話:慈父般的叮嚀『典藏版』
44.
求道的真義:新版開示道義
45.
孟子:白話譯註
46.
性理題釋:白話語譯
47.
一貫儀式之殊勝
48.
白陽四書
49.
明德新民進修錄
50.
傳承~壇主的愿行涵養
51.
孔門真儒:復聖顏回
52.
傳承~講師的愿行涵養
53.
孔門真儒:宗聖曾子
54.
還鄉覺路:十條大愿
55.
孔門真儒:述聖子思
56.
回天的五個條件-心念
57.
人間故事:八風篇10
58.
老師的話第22輯
59.
回天的五個條件-戒律
60.
白陽經藏:諸佛菩薩慈訓[中國大陸時期]2
61.
白陽經藏:皇中慈訓[臺灣時期]2
62.
回天的五個條件-德性
63.
老師的話第21輯
64.
老師的話第21輯
65.
人間故事:感應篇8
66.
養真集:附註解
67.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68.
人間故事:故事篇1
69.
人間故事:故事篇3
70.
人間故事:故事篇5
71.
人間故事:見證篇4
72.
白陽聖佛錄
73.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八
74.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九
75.
老師的話第20輯
76.
老師的話第20輯
77.
研究班專題(八)
78.
研究班專題(九)
79.
研究班專題(十)
80.
研究班專題(八)
81.
研究班專題(九)
82.
研究班專題(十)
83.
天道真理講義教材本(中)
84.
天道真理講義教材本(下)
85.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3)
86.
三天法會專題(系列1)
87.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六
88.
覺者的棒喝:諸佛菩薩的慈訓七
89.
老師的話第19輯
90.
老師的話第19輯
91.
皇母訓子十誡:白話譯註
92.
白陽道脈薪傳錄
93.
人間故事:禪悅篇9
94.
七真史傳:白話演說
95.
人間故事:故事篇2
96.
白陽經藏:諸佛菩薩慈訓[中國大陸時期]1
97.
研究班專題(七)
98.
研究班專題(七)
99.
人間故事:因果篇6
100.
研究班專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