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隨著「設計公寓」「設計家電」等詞彙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新關鍵字是「製作者」。這種變化發生的背景,來自世人對物品誕生過程所發生深具意義的故事,以及製作者費時費心實踐的理念,開始產生強烈的關心。我從18歲到35歲間,在設計師的工作上全力衝刺;年近40時,對於當時的「設計」,心中浮現疑問,為了確認何謂「正確的設計」,開設了「D&DEPARTMENT PROJECT」。店頭陳列的「正確的設計」,挑選基準則為「永續設計」(Long Life Design),也就是說,我認為要歷經時間證明、長久留存的設計才是「正確的」,所以只以定價、不打折的方式,販售上市超過20年的生活用品。 於是,大多數來店的人都會問起:「這種店怎麼有辦法作生意呢?」
我們常將店關了去採訪工廠,或是在公休日邀請特別佳賓,跟客人一起開讀書會,甚至有時會在營業時間辦活動,餐廳因而關門不做生意。這麼做會減少現金收入的機會,卻吸引更多的客人聚集。
? 景氣越低迷,人們就越不買東西,對物品產生欲望的本質也開始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大家想「好好地」買東西,因此開始在購買中尋求學習、成長,希望與店員、製作者,甚或其他顧客能有交流。把這樣的交流置換成當今常見的詞彙,就是所謂的「社群」。
(在日文中)「社群經營」多是指接受國家或地方機關的補助金,以活絡人際關係或振興地方發展的活動。只是把「社群」的概念帶入消費現場,商品放再久也賣不出去,光是照顧客人就已需要很多的時間跟心力,根本無法顧及銷售。然而,我們卻能讓客人在彼此確實對話之後想購買我們的商品。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想要真正優質生活用品的客人,對於「社群」這項要素抱有強烈的需求。
今後,如同聚會場所的店家將陸續誕生,販賣商品的場所搖身一變成為社群交流的空間,最終結果才是消費行為的成立。店家所經手的商品以及客人的關心會漸漸趨向「真正的好東西」,而販賣場所也將加速朝「社群化」演進。
我們以永續設計為主題,開店制定價格、銷售商品的同時,也將製作者的理念傳遞給客人,至今已14年。本書是在整理思考今後店鋪及社群空間的發展走向等想法為目的而寫。在物質泛濫的現代以及未來,希望本書能成為促使各位重新思考販買場所應有樣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