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清虛禪師本少林正宗,即俗所謂習外家者是也。師本掛錫寺中二十有三年,因當家諸師不注意世傳真諦,及各立門戶,意氣用事,甚至走入歧途。不忍目睹少林之墮落,去作天下雲遊。師得少林正傳衣缽,謹守成規,訓誨後學,於洗髓經、易筋經二難俱併,已窺堂奧,而造極峰,於養氣功夫達第三十六層。
所謂夫子之大道,其高已不可攀,惟曾出示其珍藏氣之真義闡微、行功歌訣諸篇,分條解釋,纖細無遺,試坐實行,證據畢收。今愚謹加潤飾,益以經驗所得,考據而來,共演成十二章,用了心願。
易筋洗髓為內功最難練習者,而內壯外洗服藥、一月至十二月行功諸法,言之匪難,行之則艱。至於技擊流源,各家拳考,但凡稍習武功者,莫不研究一二,俾為練習參考。
要知以上諸法諸功,莫不一一與養氣功夫明牽暗合。設養氣不成,縱練得周身武藝,拳術精通,十八般兵刃諳熟,實等於花拳繡腿,而於宏旨無關,僅可演戲於舞台,鬻技走湖海,供人欣賞,登峰造極云乎哉?大道至聖云乎哉?
本養氣篇,於技擊源流、考證練習,間有所言。因非本書之主旨,故未詳細剖解。惟本編旨極淺近,文不冗長,詞句未修,罣誤難免。海內會家,與夫實地練習諸公,或表同情,或有心得,乞有以教之,則愚幸甚,而天下學者亦幸莫大焉。
策劃人語
本叢書重新編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鑑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
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文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原書有一些塗抹之處,並不完全正確,恐為收藏者之筆墨。因為著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狀,並且尚有部分參考價值,故暫存其舊。另有個別字,疑為錯誤,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們只對有些顯著的錯誤之處,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對缺少目錄和編排不當的部分原版本,我們根據內容進行了加工、調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讀性。有個別原始版本,由於出版時間較早,保存時間長,存在殘頁和短頁的現象,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有辦法補全,所幸者,就全書的整體而言,其收藏、參考、學習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補全,以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不息。
為了更加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對古拳譜叢書的研究和閱讀,我們對叢書作了一些改進,並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著做了斷句,以便於閱讀。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失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予以諒解。
張序
技擊一道,大而足徵一國民族之強弱,小亦關係個人身體之健全。然欲求其道,大而化之,神而明之,則視其人能練養上乘之氣功與否。先儒之浩然,沙門之入定,道家之渾元,其靜一養練之精神,其在斯乎,有足多也。夫練與養,雖同出於一氣之源,但覺中有虛實動靜之分,及有形無形之別。養氣之學,以道為歸,以集義而宗法。練氣之學,以運使收效,以呼吸作行功,以柔而剛為主旨,以剛而柔為歸途。及其妙用,則時剛時柔,半柔半剛;遇虛則柔,遇實則剛;柔退而剛進,剛左而柔右,此所謂剛柔相濟,虛實並進者也。
張君慶霖,固深明乎剛柔虛實動靜有無之奧旨,發微闡隱,著為是篇,請序於良。良尚不知夫技擊,更何從參悟其氣機,第君本陸大之高材,嘗授東北軍迫擊炮隊總教練官之職,先大元帥稱其能。比君因病退伍,遁跡津沽,閉戶著迷,不樂功名。嗚呼!君是達人,自無髀肉復生之嘆;良慚德薄,每懷舊人起用無方,殆誠如是篇所謂,法緣未結也耶。
民國十八年春張學良漢卿甫郵序於遼寧長官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