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一個沒有霸凌的教室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59441
小森美登里
時報出版
2014年4月21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1359441
叢書系列:
教養生活
規格:平裝 / 144頁 / 25k正
教養生活
分
類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人際輔導
同
類
書
推
薦
好痛,但能跟誰說?:陪伴自閉兒、亞斯兒等特殊孩子走出霸凌的傷
為國中生上的愛情課
親子QA:教養解憂柑仔店(上)
親子QA-教養解憂柑仔店(下)
不適任:兒童不應因走入校園而失去人權
內
容
簡
介
霸凌無處不在!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過去一年至少有四萬名以上的孩子被霸凌。
馬上運用書中所提出的21種方式,
解讀孩子的真心話,守護急需救援的孩子!
目
錄
推薦語 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洪仲清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研發處組長�邱靖惠
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
國立臺中女子高級中學校長�戴旭璋
推薦序? 網路時代的新課題?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李偉文
序?? ?
1霸凌,不是這樣的!
?? ?
吵架雙方都處罰會助長霸凌?? ?
被欺負,是沒有原因和理由的?? ?
正因為是爸爸媽媽,所以有些事才說不出口?? ?
你認為「旁觀者也是加害者」嗎?? ?
「有仇必報」的觀念破壞了孩子們彼此的感情?? ?
加害者藉由霸凌的行為來取得內心的平衡?? ?
請對加害者更溫柔?? ?
孤獨會將孩子的心逼上絕路?? ?
請回想自己小時候
?? ?
2要不要再試一次老師可以做的事?? ?
發生霸凌的班級,成績不會進步?? ?
發生問題時請立即採取行動取代再觀察的處理?? ?
當拒絕上學的孩子到學校來,請以平常心對待?? ?
請和孩子交談對話,不要跟孩子要答案?? ?
規劃預防霸凌相關的心靈工作坊活動?? ?
3不是讓老師一個人單獨面對,是所有大人要一起面對?? ?
要拯救孩子,請先救老師?? ?
一個功能健全、每天都有老師在的保健室很重要?? ?
「隱瞞」無法讓任何人幸福?? ?
如果發生會危害到生命的霸凌時……?? ?
溫柔善良的孩子是很辛苦的?? ?
這樣的行為還稱作「霸凌」嗎??? ?
大人該怎麼做,孩子們才不會封閉起自我的心靈??? ?
4孩子們給大人的訊息
結語
附錄
序
推薦序
網路時代的新課題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2014.04.07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非常佩服作者能克服內心的創痛,昇華為悲憫與大愛,協助無數仍處在恐懼、痛苦中的孩子走出困境;也因為作者的感同身受,所以能夠以更柔軟的心去同理孩子的心情,讓陪伴孩子的大人們知道該如何與被霸凌的孩子互動。
?? ?
面對受創的孩子,父母師長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但是我也非常認同作者說的,決不是鼓勵孩子要變得堅強就能解決問題,更不該只是找出加害者,並且把責任往加害者身上推就了事的處理方法,因此,如何找到適當工具與方法來營造班級的氣氛,老師如何學習與學生培養良性對話的習慣,書中這些技巧都是作者以她多年實際經驗分享,值得老師與家長參考。
?? ?
總覺得若是大人總是等霸凌發生了才去處理的話,許多傷害已經造成,而且心理創傷有時候是一輩子也難以平撫的,所以最好能夠防患於未然,讓每個孩子都能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 ?
許多研究也都指出,校園霸凌事件的加害者,大部分也都是受過傷害的人,有著自己難以處理的困境,不管來自於家庭或他們內心不安焦躁,無法疏理的情緒,最後才化為霸凌別人來宣洩長期累積的壓力。
?? ?
因此,不管在教室或家裡,除了教導孩子知識技能之外,幫助他們學習情緒管理以及與人相處的技巧,是少子化以及網路世代裡新的重要課題。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憤怒,難過……這些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對錯,但是情緒的表達與行為,有恰當與否的分別,大人也必須協助他們練習了解與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技巧正如其他技能與知識,沒有經驗與練習是無法學會的。
?? ?
不管大人或孩子,一個人的快樂與幸福感,大多來自於我們與親人朋友的互動狀況,我們生命的意義,往往繫於與社會人群彼此的關係,因此,營造一個友善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安心快樂的與人相處,或許是大人可以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了。
作者序
與其追究責任歸屬,共同面對問題更重要
身為以一個沒有霸凌與暴力的溫和社會為目標的NPO法人Gentle Heart Project的理事,我在日本全國的學校、教育機構、人權團體等相關機構,舉辦有關心靈思考與生命教育的相關演講活動。
我之所以開始這麼做,是因為在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當時我就讀高中一年級的獨生女香澄,因遭受霸凌自殺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心中仍著許許多多的疑問。包括當時我該怎麼做才能保護我的孩子?我有什麼沒有做到的地方?以及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後來發現,我對於一件事始終感到耿耿於懷,我想那件事或許就是霸凌問題之所以遲遲無法解決的一大原因。那就是──當霸凌的事件發生時,我們總設法找出事件的加害者,並將所有的責任都往加害者身上推,藉此來凸顯自我的正當性。
近年來,每當發生學生自殺事件,學校就會馬上啟動所謂的「緊急保護人說明會」。看到這些家長們群起將老師視為是壞人、聲嘶力竭地大聲指責老師的樣子,就會覺得家長們其實是在保護他們自己。的確,如果老師是為了保護自身而隱瞞事實真相的話,那是絕對不容允許的事情。
然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站在第一線的老師身上,這樣好嗎?公平嗎?應該說,這些老師們只不過是代罪羔羊,出來承擔文部科學省(相當於台灣教育部)、地方政府錯誤制度所導致的結果。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大人必須先思考的是,為了拯救那些輕生的孩子,身為老師、做為爸爸媽媽的大人們,應該要做些什麼?或者不應該做些什麼?我們必須更進一步地反省,為什麼我們無法拯救一個孩子的生命?
該問題的所有相關人士都必須互相面對面,要去研討出如何預防相同情況再次發生的對策,這比任何事情都要來得重要。當孩子因霸凌而失去生命,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我們應該要共同面對的,並視其為所有大人的問題與責任。
我明白,霸凌不光只是我自己孩子的問題,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個人的力量真的過於渺小。我不斷地思考,該如何做才能將我個人這樣的經驗傳承給下一個時代。我發覺我必須將大家連結起來。
現在,站在各種立場的大人們,都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不僅是文部科學省(相當於台灣的教育部)、家長、站在第一線的老師,以及整個地方、區域,都必須盡快採取並實施相關的因應對策。因為,我們現在談論的是孩子們的生命,是事關重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絕不能再加以袖手旁觀了。試想,那些即使傷害他人也不覺得痛癢、只要自己過得好就好的人,他們將創造下一個時代,而且下個世代的人將生存其中──那將會是多麼令人感到恐懼、害怕的事啊。
在這個問題上,絕對沒有存在所謂可以置身事外的「第三者」。孩子們將承擔一個國家的未來本,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我尤其希望站在第一線與許多孩子相處的老師們,能夠明白這一點。
「生命最珍貴」這句話的意義
當我思考孩子的生命,同時我也開始去思考所謂「生命」的定義。我發現,當人們談論到「生命」時,相對地只會聯想到「肉體」;當談到「死亡」時,同時也只會聯想到「肉體的消失」。
生命很珍貴,這是無庸置疑的事。然而,唯有肉體才是生命,難道心靈不是嗎?我認為,肉體與心靈兩者必須合而為一,才是一個珍貴的生命。因此,即使肉體已經消失,心靈也能繼續存在。曾經失去親人的人或許能夠明白。就我個人來說,是我的孩子用她的生命告訴了我這個道理。至今,她仍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心靈之於人有多麼的重要。
遺憾的是,不將一個生命視為是肉體與心靈合的合一,而迷失心靈的人增加了,導致他們以自我為出發點,自私的想法氾濫到不顧對方的心靈,導致現在有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很孤獨。而那樣的孤獨,除了會將人們逼上死亡的絕路之外,也會驅使人們成為犯下罪孽的罪犯。
孩子們將創造下一個時代。為此,大人有許多必須負起的責任、必須採取的行動,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現在,在這個當下,孩子們仍在為尚未解決的霸凌問題而受苦著。為了能對全國的孩子們展開即刻的救援,大人們對霸凌問題必須要先產生共識,這將是建立解決對策的基礎。
我們對霸凌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之所以會發生霸凌問題,不是「因為被害者太弱」所謂被害者的問題。而是大人應該要負起責任,去思考該如何面對加害者。
霸凌行為是一種強大到擁有足以讓人們輕生、奪去一個人生存能力的力量,並不是簡單一句「要讓心靈變得堅強」就能解決的問題。哪怕是大人,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擁有堅強的心靈力量(心理素質)。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拾起「人不能傷害其他人」這樣的共識。沒有強者就能傷害弱者的道理。話說回來,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把人分為強者和弱者。我們彼此必須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站在第一線的老師,他們更能夠看清楚問題的本質,才有可能建立起能支持孩子們的基礎,並在班級裡與校園中發揮力量。
現在,許多大人教導孩子「有仇必報」,並視為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結果讓孩子們在學校也做出了「有仇必報」的行為,導致霸凌陷入了惡性循環的狀態,形成無法解決的嚴重問題。
這裡包括日本每年有五千名以上的老師,因為精神方面的疾病向學校請長假休養,甚至失去了與家長之間的信賴關係。這些情況都時有所聞。然而,我們必須知道,內心深刻的傷痕對人們的心靈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同時也必須明白無論是誰都有可能罹患心靈上以及肉體上的疾病。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不能有仇必報,並把它視為是理所當然。當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時,我相信再也不會發生霸凌的行為。
此外,身為大人的我們,如果能夠試著去回想「小時候的自己」,我認為或許也能從中獲得解決對策的指引。那些遺忘已久、小時候的感受,說不定其中也隱藏著重要的契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