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烽火邊緣 愛的約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26034
葉子豪/撰文
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2014年4月23日
130.00 元
HK$ 11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726034
叢書系列:
大愛地球村
規格:平裝 / 4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大愛地球村
分
類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地區史
>
亞洲地區
同
類
書
推
薦
朝鮮半島現代史:一個追尋驕陽的國度
尼泊爾史:雪峰之側的古老國度(增訂二版)
走讀明治維新(2冊一套)
中國疆域沿革史:從夏商周到民國初年,中國地理史之開山巨作
黑潮:從關鍵的一九七九年,剖析中東文化、宗教、集體記憶的四十年難解對立
內
容
簡
介
中東,或稱西亞,自古即為人類文明起源地之一,發韌於當地的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影響了全球過半人口的心靈世界。及至二十世紀,又發掘出豐富石油,使當地許多國家一夕致富,甚至能左右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然而,在歷史恩怨、教派對立及強權角力的糾葛下,中東也不幸成為戰亂偏多之地。
以阿衝突、美伊戰火,以及近來的敘利亞內戰,都造成龐大的難民潮。中東諸國中,約旦因局勢相對平穩,成為鄰國難民逃避戰亂的庇護所。但該國缺乏天然資源,國土過半為沙漠,國計民生原本就困難重重,外來難民更使其雪上加霜。也因此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慈濟約旦分會成立,就以關懷當地貧民、援助外來難民為己任。
本書除記錄濟貧救援,彰顯慈悲願行外,也將視角擴及歷史、宗教等人文層面,藉由助人者與受助者的生命故事,讓讀者看見小人物背後的大歷史,省思戰爭、和平與人道的相關議題。
目
錄
【作者序】源自臺灣的中東傳奇
春風撩戰火
千年古都成斷垣
安曼今昔
阿拉伯世界平安夜
杰拉什與加薩難民
東方武者
小團隊大承擔
真主的安排
以王之名
貝都因貧民
敘利亞難民
荒漠湧出一座「城」
佩特拉奇緣
百里黃沙路
遙望應許之地
不浪漫的下雪天
遇見好撒瑪利亞人
步步驚心
一瞬間與一輩子
愛在烽火邊緣
【後記】珍惜
序
作者序
源自臺灣的中東傳奇
說到中東,您會想到什麼?是金碧輝煌的杜拜、財大氣粗的產油國?還是沙漠中的坦克殘骸、面露兇光的恐怖分子?
長久以來,世人對中東的印象,多半集中在石油能源及戰爭衝突。從二十世紀的五次以阿戰爭、兩次跨世紀的美伊大戰,到最近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敘利亞內戰,生靈塗炭的場景不斷在當地上演。
千年百戰的滄桑,不禁令人感嘆,那人類古文明發源地,數十億基督徒、穆斯林的心靈故鄉,為何自古至今都脫離不了戰略利益的競逐、族群教派的糾葛,欲求和平無爭的「文明」卻不可得?
所幸戰火紛飛之地,猶有一方安隱樂處,被以色列(及約旦河西岸佔領區)、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與埃及環繞的約旦,因內部情勢穩定,四十年來又以靈活的外交政策避免捲入戰爭,成為中東少有的和平國度。
巴勒斯坦、伊拉克及敘利亞的難民,都想盡辦法逃到這個由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後裔稱王主政的王國。儘管沒有產油、資源匱乏、財政困窘,約旦君王與人民依舊發揮人道精神,讓數以十萬計的各國難民在境內安身,因此約旦人稱自己的國家為「愛的庇護所(Beloved Shelter)」。
來自臺灣的慈濟人,也在這個不算富裕,卻擁有珍貴和平的國家留下愛的足跡。自一九九七年創會設點以來,這個人數一向不多的志工團體,不僅關懷約旦本土的社福機構和貧民聚落,也對從外國逃過來的難民伸出援手。
他們曾在二○○三年美伊戰爭後,進入伊拉克發放糧食及藥品,也曾發揮通曉伊斯蘭世界民情的優勢,協助臺灣本會援助伊朗及巴基斯坦大地震。及至敘利亞內戰爆發,新一波難民潮湧入,又再次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將臺灣的愛心澤被於顛沛流離的苦難人。
二○一二年底至二○一三年初,我們有幸前往約旦,見證、記錄當地慈濟志工關懷本土貧民、救助敘利亞難民的行誼。在為期一個月的採訪中,走訪了情勢緊繃的約旦、敘利亞邊界要塞,遇見火線餘生的倖存者;在難民營及邊區城鎮的角落,看到戰爭受害者無法消除的彈痕、年輕卻已成殘的軀體。
婦女掩面落淚、青年茫然無著、孩子們歌唱充滿詛咒的童謠,戰火不只奪走生命,也創傷人心、扭曲人性。而慈濟人幫助難民,不只提供救命的物資,也盡力療癒心靈傷痛;他們在發放現場播放臺灣志工募集冬衣的影片,讓難民看見半個地球之遙,有數以萬計的善心人士在關懷他們。
以九十度的鞠躬、柔和的言語,讓被幫助的人感受到真誠的尊重。在施與受雙方相互擁抱、憂鬱的臉露出笑容的當下,相信難民對未來的想像,不再只有戰爭、殺戮與茫然。
相對於敘利亞難民離國出走多時,積蓄用盡、生計無著的煎熬,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土貝都因人,雖然窮到近乎一無所有,甚至比難民營裏能獲得免費醫療及食物的敘利亞人還匱乏,卻有著安住故鄉的篤定。
慈濟志工前往大漠中的貝都因部落訪視關懷,十多年如一日,雖然提供的物資有限,但彼此之間卻已建立了親如一家的友誼。一杯甘甜溫暖的紅茶、一個盛裝善款的存錢筒,表達了真誠護持志工朋友的情義,也示現了他們不為貧窮所屈服的精神。
當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一切的愛心成就,都要歸功於付出無所求的志工。十六年下來,儘管志工團隊仍維持「小而美」的規模,但組成卻已多元化、本土化。而每位志工的生命故事,都可說是「小人物、大歷史」。
一九九七年,慈濟志工林慧真女士隨著外交官夫婿遷居約旦,接引臺灣僑民展開關懷約旦本土的慈善工作。
出身海軍陸戰隊莒拳隊的陳秋華,二十五歲那年被國防部派往約旦,幫助胡笙國王訓練軍警,並應王室之邀留在當地推廣跆拳運動;四十七歲應林慧真之邀加入慈濟行列,並善用在約旦耕耘二十多年所結的好緣,進行「菩薩招生」。
如今志工成員中,有年輕時適逢臺灣經濟奇蹟的職場女性,遇到前來做生意的約旦青年,為愛走天涯遠嫁中東,老來成了阿拉伯小孩的「臺灣阿嬤」,也跟著慈濟去愛更多孩子。也有人原是半調子穆斯林,在參與後改掉不良習氣,成為親友眼中的虔誠信徒。
還有原居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忘不了一九六七年以阿「六日戰爭」時被迫逃離家鄉的傷痛,而今發揮同理心,跟著來自東方的「好撒瑪利亞人」,關懷同遭戰亂之苦的敘利亞難民。
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合作無間,同師同道同志願,在信仰自由、包容性高的臺灣或許不足為奇,但在宗教壁壘分明、教派衝突激烈的中東地區,卻是甚難希有的組合。更可貴的是,他們頭頂中東的藍天、腳踏約旦的大漠,救助的對象是阿拉伯人,卻把榮耀都歸於臺灣,歸於證嚴上人所在的心靈故鄉。
這是源自臺灣的中東傳奇,是值得我們感到光榮的事蹟,但身為第一次寫書的新手,面對大量的第一手記錄、口述故事以及波瀾壯闊的中東歷史,我只能盡力將所有文史資料去蕪存菁、整合呈現。
由於中東為人類宗教重要發源地,本書內容亦涉及宗教歷史背景,為求真實正確,我在書中使用的宗教名詞與臺灣慣用語稍有不同。首先,國人習慣以「基督教」一詞,稱呼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推動歐洲宗教改革後產生的新教派,許多書籍著作也常以「基督教」一詞,涵蓋所有信仰基督的教會。
為了避免混淆,我改用宗教學界常用的「基督宗教」一詞,通稱耶穌及其門徒所創的初期教會,以及後期衍生的科普特教會、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等諸支系,並泛稱其信徒為「基督徒」。
另對「回教」、「回教徒」、「回教世界」的俗稱,則使用其原本用語,分別以伊斯蘭、伊斯蘭世界及穆斯林稱呼。其中,伊斯蘭(Islam)的阿拉伯原文意指「歸順、服從、安寧、和平」,而信仰伊斯蘭的人即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真主的人。
期待此一初試啼聲之作,能讓讀者「開卷獲益」,培養更寬廣的全球視野,以及「慈悲等觀」的國際觀。亦歡迎歷史、宗教、國際關係等相關領域先進審閱賜教,以助「報真導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