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脫資本主義宣言:拒絕全球化經濟腐蝕我們的生活

脫資本主義宣言:拒絕全球化經濟腐蝕我們的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2049
鶴見濟
李道道
貓頭鷹
2014年5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ISBN:9789862622049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貓頭鷹書房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大眾/生活經濟學


















    我們不是經濟的奴隸!





    譯者序 不拚經濟,我們也能快樂有尊嚴地活下去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化經濟帶來的災害就在我們身邊

    衣服、棉花和鹹海

    核電廠出口與重工業主導

    垃圾出口與推銷策略

    反抗方法一 示威遊行──最普遍的表達抗議手段

    咖啡與南北問題的歷史

    運動商業化與血汗工廠

    牛仔褲與西洋的文化侵略

    反抗方法二 薩帕提斯塔民族解放軍──對全球化的反抗



    第二章 臣服於經濟之下的日本

    鋁罐與印尼

    汽車增產的陰謀

    日本人為何吃麵包

    反抗方法三 世界社會研討與自律空間──實踐「另一個不同世界」

    自動販賣機為何增加這麼快?

    美國推升日本的香菸進口量

    麥當勞有何不好?

    反抗方法四:拉丁美洲革命──巨大的自律經濟圈



    第三章 批判經濟入門

    任何人都一目了然的資本主義定義

    GDP、自由貿易與金錢依賴

    金融危機與自由主義經濟的歷史

    通貨危機與泡沫經濟的詭計

    「南」的債務問題與貧困的真正原因

    反抗方法五 宮下Nike公園反對運動──打造自己的場所



    第四章 與自然界相連結

    人類界的外側

    黃豆與消失的農業

    讓人們買水的詭計

    靈長類與維生素C

    自然界的循環、死亡與再生

    反抗方法六 新農業──增加中的兼職農夫



    作者後記






    前言



    「為了拚經濟,也別無他法」?




      「一切都是為了拚經濟,這是現實問題,不能空談理想,所以只能接受,此外別無他法了。」



      多少次,我們因為面對這種「拚經濟」的說法而放棄?又有多少次因此而停止思考?這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號稱為「經濟動物」的我們,日本人的生活所呈現的樣貌,在經濟至上的這條路上往前衝了數十年,所獲得的成果就是眼前所見的現況:即使在發生那麼悲慘的核電廠事故之後,仍然為了「拚經濟」而無法廢核。而且,類似情形並不僅止出現於核電廠這一件事上。



      有時候我會陷入一種怪異的情緒,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覺得目前的情形並不正常」。



      道路上無時無刻都有滿坑滿谷的汽車,塞得動彈不得,我們並非設法減少車輛數量,反而用更多的道路建設工程來解決塞車的問題。而建設工程並不只限於道路,還有高樓大廈、車站、橋梁、水庫……無論做多少工程都嫌不夠。



      大賣場裡陳列了數量驚人的電腦、電視機、行動電話等家電器具,以各種促銷活動來鼓勵換新機種的消費,而且每樣都才買幾年就都不能修理了。



      一排又一排的自動販賣機、到處充斥的便利商店,裡面擺滿了多得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咖啡、飲料……市場上仍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免消費者喝膩。



      即使如此,廠商仍嫌不夠,還要大打廣告來刺激消費。



      這些消費商品最後造成的後果就是滿坑滿谷的垃圾問題,而我們不是設法減少產量,而是以回收再生、消耗更龐大能源的方法來試圖解決垃圾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生活上絕對必要的食物和衣服等物品,都一個接一個地被進口商品取代,這樣我們在國內居然還找得到工作,真是令人感嘆啊!



      不僅如此,跨國操作數字的金錢遊戲所移動的金額,竟然超過實際物質貿易金額的一百倍以上,這些天文數字在帳面上的移動,所到之處都帶來泡沫化的經濟破碎。



      太多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再這樣寫下去,現在日本所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當中,可能相當大的部分都脫不了關係。



      然而,我們真的除了這樣繼續下去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這樣不停地買東西然後拋棄掉、製造物品然後又銷毀掉、把金錢從左手移到右手來變戲法賺錢……真的除了這樣以外就沒有其他辦法可想了嗎?請捫心自問,每個人心中都從未擔心過,這樣繼續下去世界會變得多糟嗎?



      但是即使我們這樣想過,只要一碰到「為了拚經濟,也是無可奈何」的說法,就被迫停止繼續思考下去。好不容易等到「經濟」的發展氣勢減弱,還沒來得及鬆口氣,馬上就聽到產業界「經濟狀況惡化」、「趕快刺激消費」的大合唱,政府也趕緊配合,迅速制定進一步拚經濟的政策。



      「為了拚經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人愈想愈糊塗,這個稱為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怎麼好像把世界弄得愈來愈奇怪了?本書所提出的就是這樣一個疑問。



      誰該為浪費和搾取負責任?



      關於「拚經濟」這件事,以下再稍微說得詳細一點。



      正如同本書中反覆闡述,我們所居住的「北方」各國所浪費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從「南方」各國的人們與自然界巧取豪奪來的,因此嚴格說來,「南方」的貧困與環境破壞等問題,就是被我們過度的生產和消費所壓迫出來的。然而,眼前的現狀卻是:我們對自己的食物和衣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幾乎毫無概念,因此也不曾注意到自己所造成的壓迫。



      大部分的見解都會指向我們「北方」所犯的錯誤,雖然這樣的看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本書並不單純採取這樣的立場。因為即使是在「北方」,仍要區別哪些人是為了牟利故意造成別人浪費,哪些人則是因此浪費而不自覺;也要區分壓搾別人的人,以及被壓搾剝削的人。即使在「北方」國家,貧富的差距也逐漸增大,有些人連支付最基本生活的錢都沒有,更別提浪費了。因此,我們要關心的問題,應該是要集中於壓搾別人、造成浪費的這個面向吧。



      這些人可以稱為「大企業」、「資本家」,或「財經界」,怎麼稱呼都無所謂,因為他們的網絡遍布在全世界,不分「南北」。他們與各國政治人物、官方政府相互勾結,霸占了社會的上層地位。而且這些人僅占百分之「一」,我們卻有百分之「九十九」。



      無論在「北方」或「南方」,讓我們這些深受其害的大多數人,都能勇敢站起來向他們抗議,請他們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來,開始真正面對並設法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書的基本立場。



      說起「拚經濟」,看起來就好像是在為整個社會設想似的,其實,他們為的只是大企業和財經界上層階級的金錢利益。然而事實上,即使只有農業、漁業,以及個人經營的小商店能夠發達,也算是一種經濟的活化;提高上班族的薪水基準,也會提升經濟發展。然而這種基層的經濟,反而每次都變成上層階級「拚經濟」的犧牲品。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口號下,這根本就是企業為確保日後也能夠繼續增加利潤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若問他們到底要賺錢賺到什麼地步,答案都是「多多益善」。經濟成長主義,只不過是將企業想要不停地持續賺錢的願望結合在一起而已,根本不值得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只有想靠那些工程不斷賺錢的企業,才會希望建設道路的工程永遠做不完。



      如此一來,如果「拚經濟」其實只是「為了幫大企業賺錢」,那麼我們放棄自己應該珍惜的一切而去盲目追隨,不就只是拚辛酸的嗎?說不定這正是我們蒙上自己眼睛,不想正視這件事的真正原因啊!



      實際感受身邊的「全球化問題」



      這裡先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大綱。



      這本書寫的,首先是關於已經擴展到全世界的經濟結構,在世界各地所造成的損害,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各種物品,是如何從全球各地來到我們手中的?在這過程當中又造成了什麼問題?企業使用了什麼樣的手段來讓我們購買這些東西?而我們丟棄的東西又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國家充斥著排山倒海而來的商品,這情形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而美國的影響力在這背後發生了多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又從亞洲奪取了什麼?



      在這本書裡,我用初學者也能輕易理解的語言,整理出這些經濟構造的學說,以及金錢的經濟學等相關知識,說明:資本主義是什麼?新自由主義是什麼?還有金融危機、通貨危機、債務問題……是受到全球化經濟的何種影響而產生的?



      最後,本書也提出另一個不同的結構,用來對抗現在的這種經濟結構。



      此外也在書中各章節之間穿插的反抗方法專欄裡介紹了一些實例,如示威遊行等各種反抗方法,也順便舉例說明最近十多年來,各地為抵抗這些席捲全世界的全球化經濟而出現的各種運動。



      希望讀者能經由這整個閱讀過程,實際感受到自己身邊,這些已經逼迫到我們眼前的全球化經濟所造成的問題。



      人類也離不開自然界



      那麼,又有什麼其他的模式,能夠取代現在的經濟結構呢?我覺得應該要先尋求一個非金錢取向的價值觀。



      本書中試舉一例,以自然界的構造,以及我們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連來說明我的想法。



      在這個地球上,只有我們人類是永遠在追求成長的,只有我們總是描繪不斷上升的理想藍圖。



      在自然界中所產生出來的東西沒有一樣是要丟棄的,一定會分解、重新回收、循環再利用。若是某種生物的個體數目突然爆發性地增加,到了接近臨界點的時候也會自動停止增加,不像人類這樣,試圖永無止盡地朝向某一方向前進。



      的確,現在大部分人都感覺自己的生活跟大自然沒有什麼關聯,在這個以金錢為媒介的經濟結構中,一切事物都變成商品,然後散播到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去。從前世界上各地小村落的共同體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都被金錢媒介的關係所取代而變得支離破碎了。現在對於自己的食衣住行全部能用金錢去跟別人交換來,我們已經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因此必須去賺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我們個人如此,連整個國家也都變成這樣。可以說這個經濟結構鋪天蓋地而來,已經席捲了整個地球。



      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無法切斷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連繫,很多人是在放射線物質擴散到自然界每個角落,再經由各種途徑而進入我們體內時,才驚覺到這一點的。



      只有一件事情,是我們應該刻骨銘心、始終不能忘記的。



      我們所吃的食物,仍然全部都來自自然界。我們需要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依靠太陽光才能活下去。我們的體液仍是鹹的,這是老祖宗還住在海裡時留下來的遺產,換句話說,我們的血管裡流的其實是海水。每個人都同樣得從大自然收集必要的物質,才能成長下去。當然,人死了以後,又會還原為各種物質與熱能,四散到自然中去。我們所有的人,仍然都生存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當中,一點都離不開自然界的。



      「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價值觀」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經濟結構的勢力愈大,抵抗的反作用力也就愈強大。事實上,在最近十多年之間,世界各地對全球化經濟的憤怒,也源源不絕的湧現出來。



      在日本,以金錢為媒介的關係,剝奪了人與人之間原有的各種連結、以及人與的地域之間的互動、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而現在我們正開始努力恢復這些關係。例如:我們上街遊行抗議如同嘉年華會般熱鬧、用自己的空間來舉行小型活動、租個農園來種植食物……嘗試以各種方法來培養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觀。



      仔細想想就知道,這些其實是理所當然的動向,經濟也好、金錢也罷,都只是讓我們活得更美好的存在而已,為賺錢而犧牲自己的人生,簡直是本末倒置的錯誤。



      然而,正因為處於如此緊要關頭,逼迫我們「拚經濟」的外力就更加強大,不僅核電廠無法關閉,其他所有經濟的相關問題都是如此,我們今後到底是要這樣繼續下去,還是要轉換方向?這正是被稱為「經濟動物」的我們,現在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