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強化數學腦,永不嫌遲!
當我發現數學成績和數學能力不是畫上等號時,我的人生開始有了轉機。
念書期間,數學分數一直是不及格的我,現在經營數學補習班二十年,全省有二十多家分校,在大陸上海、廣州、河北也都有分校,並帶領我們的教學團隊編寫數學繪本和數位教學,這些的改變,都只因為我嫁給了一位不發考卷給學生的數學老師。
魏老師,我的先生,師大數學系畢業的他,曾在學校擔任數學老師。認識他的時候,他拿一張數學題目給我,想探一探我的數學能力。一看到數學就快昏倒的我,怎麼有興趣解題!便直接告訴他,「我就是數學不好,只好念幼保科當幼稚園老師,永遠都可以不用碰數學!」
他拿了一堆的圍棋出來,很認真的告訴我,沒有要我算公式也不是考試。然後,我看著他把圍棋依照題目的說明移過來、移過去的,答案竟然就出來了!之後,我看到他幫孩子上數學課時,即便只有一到十的數字,總數加起來也不過五十五,卻因位置的不同排法,卻增加了好多題型的變化,不再只是數字間的加加減減。
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方式,我更看見每個孩子在他的引導下,表達出各自的想法,我才驚覺原來數學可以這樣玩,更重要的是,啟發了我對於培養孩子的是數學能力,而不只有算術練習的思考。
魏老師的出現,讓我對數學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發現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與數學有關。回想小時候媽媽買小點心,由於家中連我共有四個孩子,每個人就只能吃全部的四分之一。每次哥哥、姐姐、弟弟放學回家的時間不同,吃之前就要推算一下幾個人已經吃過,自己可以吃多少;小學三年級想要買個洋娃娃,為了賺零用錢,我就要估計做緞帶花能賺多少錢?需要多少時間?把預算和時間倒算回去,我就知道何時可以買到想要的洋娃娃。
出社會工作後,我發揮所學從事幼兒教育,秉持著蒙特梭利女士的教學精神,堅持孩子的學習必須透過感官和動手操作,再加上故事情境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以七覺的訓練活化孩子的大腦。三十年來,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個個成績優異,不怕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十分多元。孩子所學的不只是表面的數學知識,而是帶得走的數學能力,可以在十年後用得出來的能力。
在和家長談論孩子的數學時,大多數媽媽都和我一樣怕數學,但我讓她們知道,她們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數學老師,但不是幫孩子算完所有的數學題目,而是覺察生活中的數學,開發自己和孩子的數學腦,生活經驗值夠了,就放手讓孩子去面對與處理,彼此學習交換想法和意見,在良好的互動中一起成長。
寫這本書是在好友燕如的鼓勵下,她希望我能分享如何運用數學腦,從負債小資女轉變成包租婆的小祕訣。我的兩個寶貝兒子、女兒也期待媽媽出書,他們可以輕鬆學數學,小小年紀獨立面對住校生活。而我最想分享的是我遇到最好的數學老師,我的先生魏老師,他認為數學不是用「教」的、而是用「導」的,導出孩子的潛在能力和未來的競爭力,教育是使命,在現在教育體制不斷變化下,我們更需強化自己的能力,掌握自己的未來。
盧采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