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

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蓬萊仙島菊花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0785
陳煒翰
玉山社
2014年5月09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2940785
  •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歷史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6.8 x 21 cm / 普通級
    生活•台灣 歷史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日據時期











      吃著不同於日本料理的台菜,

      提著燈籠的太子,

      抓壁虎的親王,

      玩扇子的王妃,

      二十七位天照大神的子裔,

      三十四趟名義不同的訪台之旅, ?

      在台灣處於太陽旗下的五十年中,

      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各自盤算的「奉迎」大戲。????????? ?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期間,被視為日本精神象徵的日本天皇家族,也不能免俗的來到這個國境之南的殖民地視察。從一九○一到一九四一年間,包括東宮太子裕仁在內,共有二十七位皇族、三十四次的台灣行旅。



      他們來台的目的不同,規格不同,所到的地點也不同,而這當中的行程規劃,展現出各方的角力,而其留下的御跡,也成為台灣觀光的有力宣傳點。



      作者運用本身的史學背景,將這三十四次的日本皇族台灣行旅作完整歸納,以淺顯略帶詼諧的文字書寫,帶領讀者進入那段日本皇族台灣Long Stay的歷史。



    本書特色



      1.以歷史角度切入的另類旅遊書。

      

      2.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分析日本治台五十年間,二十七位皇族共三十四次台灣行旅的點滴,洞識當時治台官方以展示政績為主的「奉迎」大戲。

      

      3.透過日本皇族的台灣之旅,看到當時台灣觀光景點與美食的特色,有些至今仍然留存延續,提供國人國內文化旅遊的參考。



    名人推薦



      在這本題材特別的書中,皇族成員恢復了凡人本相,泡湯、賞景、喝牛奶,還會戳破「演很大」的教學展示,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歷史這樣讀,你能不喜歡嗎??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



      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洞識皇室藉由視察與台灣「奉迎」的大戲,達成了治理的行銷與宣傳,並指出今日真真假假的「太子現象」和永遠的「造神運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素玢



      本書讓一般讀者也能輕鬆一窺當時這些日本皇族,在台灣島內真實的次元突破旅遊的實況,確實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歷史書籍,值得大家一起跟著作者走入這個時空,來一趟很特別的台灣之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洪致文





    推薦序



    日本菊花皇族的美麗島接觸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




      這是一本美麗島與日本菊花皇朝家族貴冑的接觸史。由深愛台灣且走遍世界的旅遊達人、青年歷史研究者,在爬梳一手文獻、埋頭整理日治五十年皇族嬌客來台參訪的史料圖像後,以自身豐富的行旅經驗出發,鎖定食衣住行、治安衛生、動線安排、交通工具、參訪內容、住宿景點、媒體報導、風土人情、文學唱和、趣聞花絮等主題,以流暢幽默的文筆,為我們細描慢繪、逐一重構天皇家族隆重登台的景象。



      史實的厚度,使讀者就算遠隔時間塵埃,也猶如親臨現場,暢遊了一趟台灣總督府各級單位、公私企業、地方團體與士紳家族精心打造的完美行程。而在輝煌亮麗、眾聲喧嘩的表相下,作為日本國族主義象徵與最高統治者的皇族貴客,也在帝國南境、山川水湄、街道學校、糖廠水庫演出的齣齣神聖大戲中,與實質統治台灣的總督府攜手,對社會大眾展現至高無上的威權與尊貴的慈愛。作者以「向上展示」、「向下展示」概念,貫串每一幕場景,提醒我們必須進入殖民與被殖民的歷史脈絡,才能洞識日治時代天皇家族「訪台盛宴」的紋理乾坤。



      對台灣讀者來說,遙不可及、面目模糊的日本天皇家族,似乎只有嫁入深宮、為血脈存續難展歡顏的雅子妃,讓人印象深刻。但在這本題材特別的書中,皇族成員恢復了凡人本相,泡湯、賞景、喝牛奶,還會戳破「演很大」的教學展示,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歷史這樣讀,你能不喜歡嗎?



    推薦序



    走過皇族之旅的研究之路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張素玢




      二○一一年煒翰完成了他的碩士論文,那段撰寫過程,對師生都是一種煎熬和學習。雖然在台灣史研究所開了「台灣踏查旅遊史」的課程,但是我並沒有專研日本皇族在台灣的行旅,在史料與文獻方面給煒翰的協助不多,只能在研究架構與詮釋分析上給他一些意見。



      這個看似有趣的題目,卻潛藏高度的挑戰;一來有些文獻毀於戰火,二來日本皇族檔案至今還沒有全面開放,煒翰只能以地毯式的蒐羅,一經一緯的編織出皇族旅行的實態,循著他們的步履進而走出自己的研究之路。



      有時煒翰會突然銷聲匿跡,不知所蹤,原來搶到了便宜的機票,隨著票面的地點「飛出界外」。他玩得很瘋、很精,總以最低的金錢代價,換取深入的遊歷經驗。他追風、追火車、追女朋友,都有一套;就發生在眼前,為師卻遲遲鈍鈍的不知道課堂上的田野踏查,已造就一樁美事。



      敢玩、會玩的煒翰,也會研究;一卯起來常沒日沒夜,又有模有樣的。他自己建立了一套做法,將零零碎碎的資料系統化,依事件、依時序、依地點,一步一步將皇室旅行的足跡理出頭緒,並能從時空環境的主、客觀因素,和皇族與台灣當局的立場,探究皇族行程的設計考量。其論文最大的貢獻,更在洞識皇室藉由視察與台灣「奉迎」的大戲,達成了治理的行銷與宣傳,並指出今日真真假假的「太子現象」和永遠的「造神運動」。



      煒翰的碩士論文〈日本皇族的殖民地台灣視察〉,不僅在口試時獲得高分,並得到國立台灣圖書館的台灣學碩士論文獎助,我鼓勵他出版這本有「品質保證」的論文。



      當《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完稿送到手上時,發覺作者花了很大的心力全面改寫,一掃學術論文的嚴肅乾澀,看來趣味盎然,應有的史實與嚴謹卻絲毫沒有流失,使一般的讀者都能享受閱讀的暢快,又有所獲。



      這是一路看著煒翰走過研究之路,與他亦師亦友的我,最大的欣慰!



    推薦序



    跟著日本皇族一窺「台灣特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 洪致文




      近年來,台灣的旅遊書大量出版,但是以歷史的角度切入,遊走於時空之間,回頭去看過去時代的台灣旅遊則不多。有些歷史旅遊達人,會以日本統治時代的各種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為本,尋訪這些歷史景點。然而,對比於以一般遊客為對象的旅行案內,那種提供給日本皇族來台遊覽,完全以皇室高規格招待,四處看最頂級與最樣板的旅遊,則又有另一種不同的意義。



      日本對於皇室與貴族的出巡,其實有一套專門的敬語稱法。天皇出巡稱作「行幸」,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太孫之出巡稱作「行啟」,其他的宮家或將軍等貴族出門則稱為「御成」。因此,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四月,日本皇太子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來台的出巡過程,便稱為「行啟」。至於日本時代其他王、妃來台灣的「御視察遊」,便稱作「御成」。



      基本上,日本皇族在台灣島內治安比較穩定的大正年代之後才開始陸續來訪,大正後期到昭和初期,是這些皇族人士來台最頻繁之時,而在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後,甚至進到二次大戰的戰雲之中,這種巡遊視察的遊覽就開始變得較少。而在島內公路尚未全面普及,航空運輸也未臻完善的一九一○到一九三○年代,來訪皇族貴賓在台灣的中長途行程,仍多要依靠鐵公路,而「內台」之間的交通,也以船舶為主。因此,不同的時代背景,受限於交通工具的條件,也有不一樣的島內巡遊特色。



      不過不管怎樣,這些皇族在台灣的旅遊視察,到處的奉迎規格都相當高,擺出來的場子與節目,都可以一窺當時的「台灣特色」。



      本書作者陳煒翰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就讀時,曾以「日本皇族的殖民地台灣視察」為題撰寫碩士論文,獲得極高評價。如今以其詼諧的筆調,將這樣的深厚歷史記錄轉化為這本《日本皇族的台灣行旅》一書,讓一般讀者也能輕鬆一窺當時這些日本皇族,在台灣島內真實的次元突破旅遊的實況,確實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歷史書籍,值得大家一起跟著作者走入這個時空,來一趟很特別的台灣之旅。



    作者序



    作旅行,做旅行




      從大學時代便心向政治、社會議題與歷史學的我,怎麼也沒想到,會轉而研究旅遊史,更沒想到,最後的研究,是這些興趣的集大成。



      求學路上從未離家的我,上了大學,開啟了宛如「台北高校」學生般放蕩不羈的求學生活。時而因為系隊練球在課堂上呼呼大睡,時而在宿舍中與好友、前後輩一起徹夜通宵,但最常做的,便是拾起背包,翹他個幾天課,然後搭著冷死人不償命的電聯車、開窗的平快車或當時對阮囊羞澀的我來說十分「奢華」的復興號,或是拿著熱騰騰的機車駕照輕騎奔馳,自以為浪漫的舉起大拇指搭著便車,四處走訪。這下,我總算好好用自己的雙腳「認識台灣」。



      「玩」進了研究所後,對於政治、社會議題或旅遊史的研究目標依舊搖擺不定,原先欲研究的題目也在此時被他所老師證明不可行,我遇到了相當大的瓶頸以及空前的挫敗。陰陽五行、四元素的「水」在這時幫了大忙,就在某次淋浴中,「日本皇族的行旅」靈光一現,成為了碩士生涯的研究主題。



      結合了政治、社會議題與旅遊的這個看似簡單的題目,實際動手後才發現困難重重,也才知道為何前人不願著手。戰爭時一次又一次的轟炸導致資料亡佚、牽涉日本皇族導致開放的資料稀少難尋,在那段研究所同學一一有進度的日子裡,我埋首於半世紀前的報紙與刊物中,為的是用最原始的「地毯式尋找」來挖出這些貴人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一點足跡。



      結果是豐碩的。以近三年時間抽絲剝繭尋找線索,再之匆忙成冊的論文取得了國立台灣圖書館的碩士論文獎助,最終,則成了這本通俗化的小書,我何其有幸能為台灣史砌上一塊磚,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段馳騁在台灣各地的時光,以及沒頭於研究室中的日子。



      感謝玉山社給我這個機會讓此書得以問世,也感謝指導教授張素玢,以及洪致文、詹素娟等三位老師願意賜予推薦序,呂紹理、蔡錦堂兩位老師對於研究的鞭策與鼓勵,國立台灣圖書館的台灣學碩士論文獎助、照片提供,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曾令毅學長的照片提供,還有學友們的鞭策、鼓勵。



      僅將這本書獻給祖父啟肇,那個半個多世紀前,曾經穿著學生服被動員在路邊迎接皇族的台灣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