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字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871925
石廷宇
釀出版
2014年5月17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871925
叢書系列:
釀小說
規格:平裝 / 232頁 / 25k正
釀小說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這些是圍繞「肉與肉體」的故事──
肉與肉體的爭執,
肉因為有了自我而成為肉體,
肉體的存在方式,
對於肉體的認識,
肉,以及被當做肉體使用方式。
目
錄
推薦序 肉身倦怠�李時雍
自序
0001_03.wma
拉鏈
纍纍
臨別贈禮
In KTV
白河好日
玩偶的大兒子
序
推薦序
肉身倦怠�李時雍
認識廷宇很久了,二○○七年起,有兩年時間,我們同在清華大學的台灣文學所就讀,我高他一屆;畢業後,我服役當兵、到報社工作,繞了一大圈又重返校園,小宇早已寫完他以「日治時期台灣新小說」為題的論文,早我一屆,進入台大台文所。我們時常課堂之間在狹長的走廊上相遇,聊個一兩句,但總是不若當年在新竹時那麼時光餘裕地漫談。
那年我們在研究所辦電影讀書會,看楚浮、高達、法國新浪潮,小宇為大家導讀碧姬•虹恩(Brigitte Rouan)的《做愛後動物感傷》,一起編輯刊物。許多說不完的話題,延續至放映教室外,那一條從人社院而下,蜿蜒而覆滿林蔭的山徑,月色穿過葉隙,幽黯中閃爍有銀白的碎光。也是在那往來學院的小徑上,小宇第一次交給我他所寫下的小說。
這群朋友中有幾個特別喜愛創作、喜歡寫詩的又另成群體,包括小宇和他的同學;他們將人社院一處閒置的露台,整理成空中花園,栽植草葉,砌磚成小巧的牆圍,雙手沾滿土泥,分隔出種類各異的樹苗。記得大家最後一次聚會,是一晚詩歌朗誦,帶來了各自的詩,在花園中,述說著彼此的故事。
我想從那時起,「創作」早已是小宇文學到生活中的關鍵詞。當年我翻著他自印的第一部長篇《電信時代少女》,冊頁在手心上如此厚沉,像詞語的重量,在往學院的緩坡途中,他迫切想知道我閱讀之後的感覺;我收藏有一段詩歌夜晚的影片,畫素斑駁的影像中,是小宇置身花圃前,手持詩稿,抒情朗讀的聲音,七年前的模樣。
又譬如,編輯副刊之後,幾次收到熟悉的郵件,是他寄來的這次收至小說集當中的幾篇〈白河好白〉(二○一一年刊出)、〈玩偶的大兒子〉(二○一二年),或者近期描寫迎接孩子到來的散文〈看著妳挑選了那一套衣服〉(二○一四年)。
相識許久,我和小宇實際上生活的交集卻不多,文學之外,他也喜愛網路電玩等流行次文化,讀類型小說,加入乒乓球隊,做過美術編輯或影視節目企劃,和他那屆的朋友們時常在新竹到處跑,關心生態問題,進行田野調查,小宇對於戰前台灣文學的「貧困書寫」和抵殖民研究甚深,而最近又合開工作室,展開文學的基礎教育工作。這些,都是我從閱讀他的文字中認識所知的。
進入博士班之後,小宇和我說,有一年時間,每週往返於台中,在靜宜大學教一堂創作的課。總令我不禁揣想著,他興趣廣泛的生活,如何在那一條夜暗而筆直的公路,螢光標誌不斷往後退遠之際,小小的駕駛座上,沉澱成為小說中情節交織的故事:〈拉鍊〉裡一件牛仔褲如身分、拉鍊如痂疤般的少男少女;〈纍纍〉風災過後絕望的老農和他的老狗;面臨升學考試的「我」,陷入媒體上閃逝而過一則學生自殺報導的〈臨別贈禮〉等。對於身體感官反覆而入迷的書寫,成為《字在》裡這一系列「肉體書寫」的母題,從青春私我的慾望,到社會面的老農、互文於經典的〈玩偶的大兒子〉中當代三明治人的肉身艱難;小宇對敘事形式的掌握,對話的描寫,也令我循著角色的足跡,拼湊著那一個故事誕生的起點,是移動在夜間大路的車途嗎,搜尋史料的文獻室,還是教書的教室裡。
而如何從「肉體書寫」的執迷,轉向「肉身思索」的位置,我想也會是創作者持續面對的問題吧。
我特別記得,〈0001_03.wma〉在描寫縱情於慾望經驗的主角芊芊,車箱內,與認識未深的男生,好幾頁關於「無聊」的話題,及其內心的辯證過後,小宇如此小結:「芊芊覺得有點睏,卻又告訴身體現在還不是時候。」讀到這裡時,竟令我想起崇敬肉體、音樂和酒神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在描寫查拉圖斯特拉剛下山,急欲喚醒群眾,卻目睹走索者墜地死亡;他馱負著友伴沉重的肉體,跋涉長路,終於在一處安全的林地裡歇腳,並立刻睡去,哲學家如此寫下,「肉體雖極倦怠,靈魂卻十分平靜。」
《字在》或許就是這樣一部肉身之書,在故事之間,長途跋涉,在深深的倦怠之中,令書寫者的靈魂安靜了下來。我是如此重新相遇於石廷宇,如此祝福著他的作品,與其仍在路上的旅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