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一勞永逸的養生方
總有朋友跟我討要一劑能夠一勞永逸的養生方子,這著實令我為難。藥方因人而異,人又因地域環境何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千差萬別,不過,生病的人大多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太重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把身體保樣好,從而出了這樣、那樣的的健康問題。畢竟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環境中,思維、體質何行文都受到環境的影響,因此,疾病其實不外乎是由於身體和生活方式發生矛盾而產生的。
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了將近四十年的醫生,每一次看到患者們走進診間,我都會注意觀察牠們的外貌和神態,就此開始分析她們的病情。日積月累,我甚至可以大致看出每位患者是什麼樣的體質,他的生活環境和當前的心態,進而綜合多重手段,包含問診和切脈等,斷定他的疾病因何而來,如何治療。有人會說:怎麼感覺中醫都像個算命的,沒等病人敘述病情,大夫已診斷得八、九不離十?
其實,這就是中醫所講究的「望、聞、問、切」,打從病人從門口進來的那ㄧ刻起,我已經在給他看病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萬物被分為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歸類。人生天地之間,體質由遺傳因素和萬物間相互影響抵定,因此中醫相應的把人的體質劃分為「五行體質」。當患者坐定,通過進一步與患者交流,便可以對其脾氣、秉性有所了解,初步判定其五行屬性,確定患者先天的體質;再「切」中病情的發展,進而給出相應的治療合調養的建議。這樣的建議綜合了先天的五行體質和後天生活習慣,正如書中所提「正確的養生方法在於人的生活要合乎天地之道,而具體的辦法就是根據五行規律來養生」。
掌握與天地配合的節奏,才能產生健康的共振,達到超乎想像的養生效果。這樣的養生方式,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從容自如。所以在這裡,我想我可以給朋友們這麼一個一勞永逸的養生方----照著體質學養身。
唐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