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國際魯迅研究 輯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2374
黎活仁/總編
秀威資訊
2014年5月28日
130.00 元
HK$ 117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262374
叢書系列:
文學視界
規格:平裝 / 302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文學視界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作家傳記
同
類
書
推
薦
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
李商隱年譜
陶淵明(再版)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精)(附贈藏書票)
【最後的訪談:文學三傑系列套書】(三冊):《海明威:最後的訪談》、《沙林傑:最後的訪談》、《馬奎斯:最後的訪談》
內
容
簡
介
本書共收錄12篇以魯迅其人其文為中心之論文,見解皆有獨到之處,並立論嚴謹。本期重點文章,有張釗貽對周氏兄弟失和之謎的討論、資料豐富;陳聖屏於魯迅和柏楊的承傳關係,也作了詳細分析,後附陳聖屏與古大勇、張釗貽、符杰祥等的延伸論述,形成一個論壇,亦屬特色;其餘有關托洛斯基、基督教、小說的修辭、文學史觀相關論述,各有發揮;秋吉收對〈影的告別〉一個字的考證,亦見功力。
本書特色
《國際魯迅研究》是一本學術研究專輯,由五大洲和兩岸三地著名高校協同出版,編委會以魯迅研究專家和現代文學專業學者組成。民國以來,學報似未出現過如此規模龐大的製作。
未來,《國際魯迅研究》將有計畫對韓國和日本的魯迅研究,作一系統的譯介。期對魯迅研究及中國文學史研究,都能有所貢獻。
目
錄
黎序
秋吉收�被忽略的兩個字─從語言學的角度再談《野草•影的告別》
張釗貽�〈傷逝〉是悼念弟兄喪失之作?─周作人強解的真意揣測
陳聖屏�柏楊眼中的魯迅:一個反對偶像崇拜的觀點
張勇�遭遇現實:魯迅沉默期(1909-1918)中的體驗與文學
彭正生�兩種「立人」─魯迅啟蒙現代性思想與儒家「忠恕」之道
盧建紅�魯迅與耶穌的「相遇」─兼論魯迅文學的「宗教性」
方維保�階級情感與民族大義的糾纏─論1936 年病中魯迅的價值立場
陳美圓�魯迅短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以《吶喊》《徬徨》中的十篇小說為文本
周海波�作為現代文學史座標的魯迅
周作人、張黃著,王升遠譯�關於北京大學新設日本文學系(其一)
周作人著,王升遠譯�關於北京大學新設日本文學系(其二)
周作人、張黃著,王升遠譯�中國的新思想界
序
柏楊沿波而得奇,於一代「魯迅風」作家,實屬異數,如同曼達拉,身陷囹圄十餘載,成為民主鬥士。活仁不自量力,一九九九年六月,於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柏楊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柏老邀得唐德剛教授作主題演講,德剛教授神交已久,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世有倒屐相迎,歎若謫仙之美談,曾於大阪六朝古鏡展,瀏觀賀之章行草真跡,徘徊不忍捨去,賀氏愛李白之才,言於玄宗,供奉翰林,白也詩無敵,唯剩頌紅妝,遂有絕妙好辭:「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一枝紅豔露香凝,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寒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杆。」
在日本留學期間,偶然拜讀德剛教授《胡適雜憶》,其時於《傳記文學》連載,文采巨麗,揮灑自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當世史筆,還看唐三峽。
德剛教授有「歷史三峽論」,以為二零四零,海內將成為世界樂園,此余不及見,應屬無稽之談。視若童真妙趣,亦無不可。吾猶及史之闕文,柏楊研討會主題演講手稿自國內以「空間內爆」神通擲下,原缺一頁,其餘尚好。
賴有哥倫比亞大學口述計畫,後輩得睹一代宗師風儀。所謂無才便是德,胡夫人無為而無不為,兼擅竹戰。「國家事,管他娘,打打麻將。」乃曾今可於抗戰期間快人快語,論者以為荒惑敗亂無若此者;適之先生當年悠遊林下,難為無米之炊,幸夫人持家有道,例有創獲,燃眉之急遂解。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余讀陳同甫《中興遺傳》,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於世者,又何多也?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歟?抑用之自有時歟?著書唯剩頌紅妝,冬秀女史不以文字相,不託飛馳之勢,燃脂功狀可封侯,史筆褒之,詩人歌之,壯采煙高,情理實勞。
所謂諸侯經濟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故諸侯亦即「國家事,管他娘」之無為而無不為。至於諸侯史學,因珠玉即大師陳寅恪在前,頗感束手無策,陳氏學不失諸侯本色,不與同調。通史范史含筆腐毫,良有以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九八二年往南沙溝拜會錢鍾書先生,環堵蕭然,不改其樂。先生與近鄰馬力時通魚雁,不出戶而能知天下事。馬君後從政,為「民建聯」黨鞭,貴不可言,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蓋有蔣(中正)公崩殂先例,偶然拾得,亦追主席馬君之殊遇,錢為辭宗,時方貴盛,筆走龍蛇,非夢非煙,未免高攀。話說諸侯史家於陳氏學為之心膽寒,至於錢氏,則又嗤之以鼻,以所為楊貴妃「非」處女考,無異多此一舉,晤言一室之內,又以為柳如是不過名妓,樹碑立傳,著書唯剩頌紅妝,實輕薄遊閑子所為。
網上有以錢氏《宋詩選註》與諸侯史家《胡適雜憶》,如日月疊璧,不過亂點鴛鴦。竊以為《元白詩箋證稿》亦百年一見,引兩唐書與點校本同,唯於日文研究陶淵明之作,書名多植一平假名,其餘頗為精準。地不愛寶,出土唐人墓誌可訂兩唐書諸多舜誤,怵目驚心。要知陳氏治唐史,不過精讀此二書,心無旁鶩,白居易妻族乃牛黨核心,於牛李黨爭語焉不詳,亦屬敗筆。
柏楊深居簡出,然門前有長者車轍,金庸先生曾兼程拜會,識者重之。德剛教授謂胡夫人耍樂之餘,獨鐘射雕神雕、沉湎日夜,暈頭轉向,腳踏七星、司空摘星、天龍八部、凌波微步、月球邁步(Moonwalk),乃至江戶村亂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廢寢忘餐,廢耕廢織,於金學迷亦屬尋常事。
柏楊國際研討會已歷四屆,台北中央大學廣發英雄帖,鉅公不期而會達二十人。台南大學承辦第三、四屆,以活仁尚有苦勞,得以躬逢其盛。學術隆重,而案牘勞形,論集梓行遂率意為之,粗服亂頭矣。
邀約留影,以償夙願。去國多年,鄉音無改,德剛教授,君子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魂兮歸來,伏惟尚饗。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