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把握教養黃金期,親子溝通零阻礙

開心聊天,教出好孩子:把握教養黃金期,親子溝通零阻礙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4619
陳姝伶
天下文化
2014年5月27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863204619
  • 叢書系列:教育教養
  • 規格:平裝 / 239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教育教養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孩子處於青春期的父母,常苦於「孩子不跟我們說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很擔心他們受誘惑而變壞」。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狂飆歲月,就像對付流感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體質,當病毒入侵時,才有足夠的免疫力。而抵抗力的培養,等到青春期就來不及了,最好的時機就是五至十二歲,也就是進入學齡期之後到青春期之前,學者稱之為「教養的黃金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對父母敬畏、仰慕的階段,喜歡跟著大人,聽大人分享,對父母說的話接受度很高,也願意跟父母互動,是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和習慣的最佳時機;同時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講理,有思考及判斷力,學齡前的命令、指導方式已經不適用,「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教養方式。



      繼《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後,幼教博士、親職教育專家陳姝伶與資深媒體工作者余怡菁,將告訴父母如何把握這段培育品德、道德等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進行有效的溝通。書中剖析溝通的基礎、障礙,並提供溝通工具,幫助親子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否則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就為之晚矣。






    推薦序? 從小教好情緒管理,平順度過青春期??? 洪蘭

    自序一? 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 陳姝伶

    自序二? 好好享受養兒育女的快樂?? 余怡菁



    第一章?? ?善用教養的黃金期



    青春期孩子真難懂?

    用快樂自信,抵抗外界誘惑

    建立親子溝通管道的關鍵期



    第二章? 溝通的基礎



    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最深的渴望

    孩子需要被了解

    從日常生活中贏得孩子信任

    把精力花在有用的互動



    溝通三要素

    天時

    地利

    人和



    良性溝通的重要

    孩子想法不是憑空來的

    讓孩子有機會了解你



    多說感恩的話

    以身示範,先感恩孩子

    培養地球公民



    創造歡樂的記憶

    「快樂時間」和「管教時間」的比例



    第三章? 溝通的工具



    「我」有什?感受?



    有效的傾聽

    不打斷孩子說話

    不要急著給意見



    溝通的利器:同理心

    看到行為背後的善意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用對話培養孩子的創意

    什?是開放式的問題?



    利用反問,幫助孩子思考

    父母要多聽少說

    以時事為題材

    兒子,這遊戲怎麼玩?



    第四章? 溝通的障礙



    你用什?樣的框框看孩子?

    框框就是看世界的限制

    用框框看孩子,必然「心想事成」

    有意識的反省自己的框框

    孩子如何看待你?



    知識的詛咒 (curse of knowledge)

    不是對方聽不懂,是你沒說清楚

    來自經驗的偏差



    男女溝通大不同

    媽媽,重點在哪裏?

    有話要直?



    另一些常見的溝通陷阱

    用預言做警告

    錯誤指責

    假民主

    使用否定句問問題

    翻舊帳



    第五章? 孩子犯錯時,如何溝通



    兇,可以讓孩子變堅強??? ??? ??? ??? ??? ?

    鏡像神經元,啟動惡性循環

    情境演練,可以提早面對真實

    恐嚇,達不到改變行為的目的



    給孩子第二次機會

    懲罰不是目的,管理自己才是

    包容與溺愛的差別



    為親子關係的帳戶加分

    作人情,贏得孩子的感激

    後果是孩子可以承受的



    火冒三丈時,怎?辦?

    沉默是上策

    憤怒傷己又傷人



    第六章? 新世代的挑戰



    你和我,我們一直都在學習

    手機不是你的延伸

    不要讓孩子躲避面對面溝通

    造成傷害的是人,不是科技

    科技會重組你的腦



    學習自我控制的工具

    管理自己的慾望,終身受用

    了解動機,才能對症下藥

    和孩子討論網路安全



    教導孩子保護自己



    你永遠不會貶值

    語言暴力影響深遠

    看重自己最重要



    學習贏,更要享受輸

    錯的地方,都弄懂了嗎?

    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



    第七章? 交朋友



    一個不嫌少,快樂就好

    內向,不代表社交有問題

    害羞,阻擋不了對目標的熱愛



    如果孩子被排斥

    堷養孩子的自信和判斷能力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霸凌

    孩子安全是第一考量

    天生特質不同



    多了解,不批評

    化孤獨為獨立自主、自得其樂



    對異性有興趣,是最自然的事

    愛他,更要愛自己

    從分手痛苦中學習

    從正確管道學習性教育



    培育孩子善解包容的心

    讓孩子理解別人和自己的不同

    現實中的確有挑戰

    跨越表面障礙,理解真實內在

    善解之外的智慧



    亦敵亦友的朋友(Frenemy)

    捨不得放,就要學會相處之道



    媽媽們的推薦






    推薦序



    從小教好情緒管理,平順度過青春期




      在沒有見到陳姝伶博士前,我從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朋友那兒就聽說,她們有一個非常好、對她們實際有幫助的讀書會,由一位兒童發展專家的志工在帶領,每月聚會一次,學習跟教養孩子有關的新知識。



      我曾在美國住了二十二年,深知新手媽媽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面對生病發高燒、只會哭、不會說話的孩子,夜不能寐時,心中的恐慌(我知道有人會說,跟你先生商量啊!但是很多媽媽會告訴你,先生比你更慌亂,他們只會繞著屋子走來走去,嘴裡說:「怎麼辦?怎麼辦?」)這時若有個有經驗的媽媽型朋友,她既有豐富的學識又有深厚的育兒經驗,最主要是她很熱心,那麼就像我朋友說的,「那就是媽祖婆了,有事求她都得平安。」



      我朋友的話深烙我腦海,所以當微軟前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夫婦邀我與陳博士見面時,我欣然赴約。好友、好菜代表著好時光,果然那天談得欲罷不能,只是因為我先生第二天一早要出國,只得忍痛告辭,回家去收行李,但是陳博士的話一直在我腦海中轉。



      當我得知陳博士的新書是由天下文化出版,而且和我的編輯是同一人時,便徵得陳博士同意,請編輯把書稿寄來,讓我先睹為快。我在收到的當晚,一口氣把書稿看完了,對她的教養看法非常贊同。青少年時期只能「善誘」不能硬來,原因是青少年期,他們前額葉皮質,這個專門抑制自己,不要去做不對行為的那塊稱作「眼眶皮質」(orbitofrontal)的地方,尚未發展完成,若是他們在小的時候沒有好好學會情緒控制,青春期就易「爆衝」:說話不禮貌、態度粗魯、沒事就像別人欠他債似的、出言不遜。



      但是教養得當,這些叛逆行為並不會出現,這原因是大腦的神經迴路是用的越多,連接越密,迴路越大條,激發活化會越快。情緒的迴路是從小要訓練,才會變得大條(也就是說,父母要從小教孩子情緒管理)。尤其是從情緒中心(叫「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主要成員為杏仁核、視丘、下視丘、扣帶迴和海馬迴)到理智中心的眼眶皮質是條康莊大道,而從理智到情緒的是條羊腸小徑,所以從大腦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了解青少年衝動的原因,情緒出來了,大條的路衝的快,小條路的禁止聽不見,所以他們不易控制衝動,加上那時大量分泌荷爾蒙,青少年容易情緒煩躁不安、不耐煩。所以青少年階段比較令父母頭疼(有人說,媽媽最怕孩子的青春期、自己的更年期)。



      但是從小教好情緒管理,學會不以哭、發脾氣、摔東西為達到目的的手段時,他們情緒的迴路得以正常的發展,懂得用別的方法去舒解情緒(閱讀和運動是目前看到最有效的兩個方法),這孩子會平順度過青春期。陳博士的書是我所看到最好的教養書,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帶孩子的有效方式。



      誠如陳博士所言,父母真的要善用教導的黃金期,孩子在十二歲以前是把父母當神崇拜的,若有人膽敢批評他父親不好,他會衝出去跟他打架,即使打不贏也要打,因為他的神怎能不如別人的神?但是假如父母沒有跟孩子同步成長,很快的他就認為他知道的比你多,就開始不把你放在眼睛裡了。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當我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男孩時,父親顯得如此無知,我簡直無法忍受在這個老孩子身旁。可是等我二十一歲時,卻訝然發現,他在短短的七年中,竟然學會了這麼多的事情。」這當然不是父母的知識突飛猛進,而是孩子進入成年期後,發現父母的話其實是金玉良言,只是自己年少氣盛,覺得父母什麼都不懂、看不起他們、不聽他們的話而已。等到自己二十歲進社會,吃到苦頭了,才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心態一改變,看事情就不一樣了。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天責,「養不教,父之過」,但是如何教?是個大學問。每個孩子不一樣,天下沒有固定的養兒方法,只有不變的教兒準則。一個準則就是以身作則,永遠維持你在孩子心目中神的地位。他一定要尊敬你,才會聽你的話。父母要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陳博士在書中會告訴你,請仔細的閱讀。



    洪蘭




    其 他 著 作
    1.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
    2.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