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你的早晨是什麼?一個插畫家的日常見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4322
王春子/圖文
遠流
2014年5月25日
117.00 元
HK$ 93.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74322
叢書系列:
生活館-Taiwan Style
規格:平裝 / 216頁 / 普通級
生活館-Taiwan Style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同
類
書
推
薦
遇見有時(簡體書)
我和一枝筆在路上 3
茶館與短篇作品集
野火集(傳奇經典版)
重回舊地
內
容
簡
介
插畫家王春子的第一本散文集,從日常問候開始。
亦寫亦繪,分享尋常迷人的生活風景。
目
錄
推薦序
? 生活檔案 歐陽應霽? 6
? Qui 微笑大叔? 8
? 獨特觀點的生活構築 林怡芬? 11
? 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吳怡欣? 12
自序
? 為什麼開始寫字? 13
喃喃左岸
? 夏天會遇見的一兩件事? 18
? 生活的風景? 22
? 貓嗚? 26
? 書被吃掉了? 30
? 我和昆蟲的夏日? 34
? 貓尾巴? 38
? 媽媽們來搖滾? 42
? 一年一部很棒的電影? 46
? 對食物的想像? 50
? 雨過天晴? 54
? 我過世的拉拉? 58
? 對動物友善的城市? 62
? 貓狗地圖? 66
明滅城居
? 皮鞋店? 72
? 散步在夜市? 74
? 冬天夜裡一池溫泉? 78
? 過年? 82
? 好吃? 86
? 簡單生活? 90
? 將要消逝的風景? 94
? 喀啦.喀啦的綠豆冰? 98
? 老萬華的小時候? 102
河邊出走
? 旅行的主題曲? 108
? 使雨變成雪? 112
? 山裡有熊嗎?? 116
? 如果不住在城市? 120
? 那些晴朗的風景? 123
? 走!來去迷路? 128
? 台南散步? 132
? 游到對岸了? 136
? 一個人遠足? 140
第二人生
? 繼續日常生活? 146
? 靜靜等候? 150
? 倒數計時? 154
? 甜蜜的負荷? 158
? 你的早晨是什麼?? 162
? 我們的餐桌? 166
? 三十、五十、七十? 170
? 研人的字典? 174
? 美味的代價? 178
創作自語
? 手感? 182
? 做陶? 186
? 自由工作者? 190
? 我是賣書的人? 194
? 他人的日記? 198
? 日常見聞? 202
? 好作品的前奏? 206
? 討論一件或許不存在的事情? 210
? 插畫家的尋常一日? 213
序
推薦序一
生活檔案 歐陽應霽�作家、漫畫家
如果嘗試用現在的「潮語」去解釋定義自己的話,我肯定是個「控」,各種的「控」,其中一種是「檔案控」。
這麼幾十年下來, 從學生時代到現在,我把我能收集到的,覺得應該留下來的, 某一天翻出來拈起來會有久別重逢的愉悅的某張從雜誌或者報紙撕下來的圖片,插畫或者某篇文字,用最自己的方法,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顏色的有兩條「鐵臂」的懸掛式檔案夾裡,掛在那要用蠻力才能拉出來的量身訂造的四抽屜灰綠色鐵皮檔案櫃裡。工作室裡有三十組這樣的檔案櫃,家裡的不同尺寸不同格式的檔案櫃還是叫木工師傅精工製作的,跟一牆木頭書櫃款式相若連在一起,是我十五年前搬進這個房子的最大消費。
我要說的是,我為我喜歡的,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和她們他們的作品,都開了獨立的檔案夾。這些年來一路在各種刊物中閱讀後撕下來妥當收著的春子的插畫,文章,以及她親手送我的《風土痣》,就是這樣收在一個叫做「王春子」的檔案夾裡。
新朋舊友被這樣「歸檔」,說起來也有點尷尬。但這是我一想起她或他,沒有機會馬上飛去見面時的一個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吧!我是一個心急也算爽快的人,一想到就要有,就要做,典型不過的射手,可是一直被大家誤解為慢生活的倡導者,以訛傳訛,這許多年下來,也不再多作解釋了。我唯是繼續的風風火火,在外地內地這個那個城市和鄉鎮,自得其樂的奔的跑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盡興地與大家分享。這些日常生活體驗,其實都整理分類在有形無形的「檔案」裡,有時是一疊file,有時是一本書,一則漫畫,有時是一場演講,現在更多的是一頓飯—把這些檔案喝掉吃掉,應該是最完美的分享吧!
打開春子這個「檔案」,我們在山裡散步,拖拉著狗狗,遇見浴室裡的小毒蛇,拎起一隻小昆蟲,耳聽旅行時隨身帶著的音樂,發呆,閱讀,煮飯,獨立出版,自由工作,還有雨,還有雪,還有叫人懷疑困惑的消費,各種的快各種的慢..然後我們都知道這就是生活,力所能及的,想要過的生活,至於是不是所謂的好日子,那,其實不太重要。
推薦序二
Qui* 微笑大叔�二十世紀失憶樂友、《蘑菇手帖》前主編
關於我和王春子的回憶幾乎都是愉快的,而且我們相處的時光就像法國導演侯麥(Eric Rohmer)的電影一般輕鬆、隨性但鋪滿對白。
春子愛看書, 但不算學富五車, 可是她幾乎對每件事都有看法, 有時我會覺得她的腦子裡躲了五個人, 她能從後龐克聊到演唱會偶像崇拜, 再從國家定位與經濟自由化跳到蘇格蘭與國產威士忌之差異性比較, 加上她的話語量非常大, 和她在一起差不多只要回答:「Qui!」這樣的單字就夠了,真是輕鬆愉快,所以王春子出書感覺是遲早的事。
大約七年前, 電影《艋舺》上映的前一年, 一位廣告圈的前輩找我製作一本記錄萬華的地方誌還是旅遊書之類的出版物,非常非常有企圖心,是那種放在書店不知如何陳列的作品。那時春子剛離開上班族的生活,好像有點空閒,我便拉她一起幫忙這個案子,而且有她這位在地的艋舺人掛保證,可以稍稍免去我心中外來觀光客的罪惡感。然後這本書折磨了我們一年,最後無疾而終收場。但因為這個機緣,我有幸經驗了一段侯麥式的艋舺之旅,導遊當然是艋舺人王春子本人。
路線是這樣開始,首先我們在艋舺公園會合,從欣賞一攤攤那卡西街頭表演的微妙差異作為開場,然後參觀了春子小學做鄉土研究的二級古蹟──龍山寺。接著鑽進擺滿不知名藥草的青草巷,去了喝茶、聊天、研究明牌的茶室。再到廣州街與康定路的賊仔市,看看那些落單的運動鞋與上個世紀的手機大展如何成為地攤商品,之後往華西街夜市裡的暗巷走,這是春子童年串門子的路徑。然後我們轉個彎路過寶斗里公娼寮,我想我認識的女生中,大概只有跟王春子走這段路,不會感覺彆扭。
逛完巷弄, 我們走到西園路的佛具街, 再轉進和平西路與環河南路圓環的八卦陣式集合住宅,如電影場景般的空間,春子的家就在附近,這時剛好遇上夜市的台車從巷弄間被推往工作地點,春子說他們有些是當地居民,有些則是在附近租個小空間停放生財工具的外地人。昏黃的天色下,推著一台台點上小燈的台車,這一幕彷彿是蘇聯時期動畫片的場景。最後,回到萬華夜市已經晚上,我們在仁濟醫院附近吃了春子推薦的愛玉冰後,結束這趟都會電影般的散步之旅。
關於這趟艋舺行程我有三點心得:一、接納都市邊緣人的艋舺與台北完全是兩個世界,應該自立門戶。二、孟母三遷是結果論。三、《艋舺》如果有這樣的電影版本應該會比較好看。
據春子本人透露,她二十出頭時曾與金城武同桌吃飯,但當時她完全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這位大明星。這讓我想到好久以前看過一套日本漫畫,主角是一名力爭上游的鄉下女孩,她因緣際會遇到一名反社會的精神導師,這位導師規定她不准看電視和報紙,腦袋的東西要自己去經驗去思考,媒體傳播的是資本家、政客與學閥餵養的催眠藥;有回女主角擔心加入幫派的青梅竹馬而偷看了報紙,還差點被逐出師門。那個曾和金城武處於平行空間的王春子,常常讓我想到這部漫畫。
最後,關於第一篇〈夏天會遇見的一兩件事〉,春子在浴室和蛇交流的經驗,我也有一則,而且是像小孩子手臂一般粗,蛇頭像練拳師的手掌一般大的眼鏡蛇,不過是男生版,好像也就沒什麼好提的。
*「Qui」,法語「是」的意思。
推薦序三
獨特觀點的生活構築 林怡芬�插畫、雕塑創作者
記得好多年前了, 當我第一次在蘑菇見到春子的插畫創作, 就被她那大膽的線條與獨特的視點所吸引,當時就覺得這位新一代插畫家的作品,將來必定不同凡響。而與春子成為朋友後,每次聚會中與她談話,都感受到在這小女子堅定的眼神下,對創作、對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想法,並且能夠很有邏輯地整理出來與我們分享,很不同於一般的圖像創作者。而這些都是春子平日對藝術對文學的大量閱讀與吸收,而逐漸構築出的自我觀點。
春子這次的創作不是大家對她所熟識的插畫作品,而是一篇篇以文字記錄她生活日常與自身對這世界的觀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春子在每一個階段的生活,她讀了什麼書、聽了什麼音樂、看了什麼電影,產生什麼樣的情感、感受,而這些的一點一滴,就是釀煮成那顯明春子風作品的材料。
我和春子都是插畫創作者,也是有小小孩的媽媽。雖然年齡和工作資歷我長於春子,但是當媽媽的角色春子卻是我的前輩。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春子和先生從懷孕到育兒的心路歷程,也給了我不同視角觀點,那是我們平常聊天沒有機會談到的部分。我喜歡春子問先生的問題,也喜歡春子先生總是留給了一個可以好好思考的哲學答案。
推薦序四
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吳怡欣�插畫創作者
當我第一次聽春子要出書並且是字多過圖的書時,不禁脫口說出:「妳會寫字喔!」在閱讀完整本書後真想當面跟她說:「朋友妳也太有才了吧!」
春子總是讓我想起我紐約的同學,在他們嬉皮看似嘻嘻哈哈的年輕外表下,是很有想法的獨立個體。春子的文字和插畫如同其人,真誠又有溫度。相對於她有赤子之心的插畫,文字就像是活在她心中的老靈魂,不疾不徐地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婉婉道出她的想法和感受。
閱讀著春子的「第二人生」和「創作自語」,同樣是新手媽媽和自由工作者的我,真是心有所感點頭如搗蒜。而那些春子敘述著她小姐時期的點滴生活或是自我追逐的一個人旅行,更是讓我遙想起青春的美好。看著看著不禁嘀咕起自己為什麼沒替青春留下隻字片語。
如書中《你的早晨是什麼?》提到,隨著人生階段的改變,早晨的景色也將不同。現今我的早晨是,「麻咪ㄋㄟ ㄋㄟ。」
自序
為什麼開始寫字
我平常的工作是畫圖,有時也接設計稿。
為什麼開始寫字了呢?
我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從十七歲到現在,日記都放在一個大箱子裡。不過在二十五歲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會把生活隨筆變成文章公開。
○七年我剛滿二十五歲,一心想成為自由工作者,雖然還不知道未來的案子在哪裡,就辭去了工作,帶著僅存的一筆錢,大約二十萬元,一個人去歐洲克難的旅行了三個月,回來後自費出版了一本小書,從文、圖到算帳都自己來。除了賣這本小書,工作也就零星的幾個。
隔年有一天收到一封信, 是來自香港《mens uno》雜誌的主編, 邀請我寫專欄, 他說有一個單元「私人通信」,想找北京、上海、香港、台灣各一位,每個月一篇,字數大約是一千多字加上一張圖,題目不設限,可以任意發揮,內容就當作和朋友通信,寫和自己生活有關的就好。
收到這封邀請信,我有點吃驚,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天外飛來一筆的機會,雖然也有點擔心寫不出來,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就這樣我的散文在香港的時尚雜誌連載了快四年,不過事到如今為什麼會找上我,仍然是一個謎。
因為當時每個月得寫一篇散文,我時常在苦惱著要寫什麼,工作忙時,更會焦慮起這一個月過得太平淡,沒什麼精彩的事。記得遇見毒蛇的那一篇,就是在截稿前一天發生的,因為是難得的經驗,我像是報社的記者突然抓到獨家一樣興奮,立刻替換掉原本設定的題目。
但也因為把發生的大大小小事都寫進去了,生活也就有點半公開在文章裡。有一回第一次見面的朋友來到家中,看到書架便問我說,「這就是被白蟻吃掉重新做的嗎?」旁邊的其他友人還沒會過意來。「是啊,你有看過那篇。」我們兩個很有默契地對視微笑。又有一次和香港的主編第一次碰面,他遠遠地就認出我身邊的先生,「因為妳畫得傳神,很好認。」
後來即使連載結束了, 我仍然陸陸續續有寫一些文章, 就這樣從二十六歲, 寫到現在三十二歲,文章裡的L也從男友變成先生、孩子的阿爸。這段時間,正好經歷了從自由單身變成了人妻、媳婦。二十九歲那年更因為有了小孩,成為媽媽,整個生活有了大轉變,展開我的第二人生。
這些年來不變的是,我仍然在家裡工作,並努力在忙碌混亂的育兒生活中,想要維持創作和產出。生活和身分的轉變對創作的影響,確實是有的。而那些日常的感受就是我靈感的來源。
在這本散文集裡,我記錄下我的生活,我的養分。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