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不生病的98個習慣:益軒的養生訓

不生病的98個習慣:益軒的養生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8925
周東 寬
吳乃慧
天下雜誌
2014年6月06日
103.00  元
HK$ 87.55  






ISBN:9789862418925
  • 叢書系列:日本館-樂活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日本館-樂活


  • 醫療保健 > 養生法 > 其他療法












    是短命還是長壽,端看個人的養生方式──

    日本江戶時代以來三百年的養生寶典





    推薦序? 養生保健重於治病? 董延齡

    推薦序? 古代人的養生智慧、現代人的實踐? 張天鈞

    前言??? 現代也適用的「養生」智慧

    《養生訓》令人恍然大悟的五大教誨



    第一章?? ?過著遠離疾病的「養生」生活

    以不看醫生也能健康長壽為目標 � 遠離疾病的「江戶時代健康聖經」 �

    日本人為之吸引的深刻人生觀 � 益軒的願望與現代人一樣 �

    《養生訓》的思想源自中國儒學 �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也正確的「養生」觀念 �

    符合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健康法 � 用「PPK」口號創造日本最長壽紀錄 �

    長野縣充滿健康的高齡者 � 老當益壯的目標 � 學習「養生心得」並實踐它 �

    長壽最前線?●地中海式飲食法—「雖古老卻嶄新」的均衡飲食觀念

    ?

    第二章? 向《養生訓》學習四十九條飲食習慣

    飯要趁熱吃、夏天也不喝冷酒 � 依身體狀態改變煮飯方式 �

    一餐飯不吃兩種以上的肉 � 對稀有的、美味的食物要節制 �

    不要一味地只吃一種味道 � 有害的食物再怎麼美味也不吃 �

    禁吃過多白飯 � 半夜不宜吃東西喝酒 � 以嚴格的態度控制飲食才對 �

    吃飯時要心存感謝 � 晚餐吃得比早餐午餐少 � 不吃當季以外的食材 �

    飲酒只求微醺 � 記下會引發宿疾的食物,並且不吃 � 胃不舒服就不吃東西 �

    煮太久、煮半熟的食物都不好 � 年紀愈大愈要注意不可吃太多 �

    「五種食物」吃了對身體有益 � 一點一點餵食病人魚或肉 �

    蔬菜切成薄片再煮 � 油脂多的魚應切薄後再煮 � 老人與病人禁吃壽司 �

    味噌可修補腸胃 � 宴席上,不喜歡吃的食物就不吃 �

    必須知道脾胃的喜惡� 不可喝太多茶與湯 � 飯後要活動身體 �

    晚餐後不可吃「麻糬、湯圓、饅頭」 � 選擇乾淨又甘甜的水飲用 �

    太燙或半煮沸的水都不可飲用 � 不可暴飲暴食 � 老人與小孩整年只吃溫熱食物 �

    不吃使身體發冷的食物 � 飯後用溫茶漱口 � 到外地旅行時先吃豆腐 �

    早上吃稀飯非常好 � 飯後不可劇烈運動 � 早晚只搭配一樣菜就夠了 �

    蘿蔔葉的部分可做成味噌湯來吃 � 服藥期間吃太多食物,會讓藥效不佳 �

    殘留酒氣時不吃碳水化合物或甜食 � 空腹不吃水果或甜點 �

    太疲累時應禁食 � 避免將相剋的食物一起吃下肚 �

    喝太多酒卻不吃飯,容易短命 � 空腹時不可飲酒 � 酒後不吃辛辣食物 �

    不可大口喝茶 � 不可碰菸

    長壽最前線?●每天十分鐘?一個小時的運動能常保健康



    第三章? 向《養生訓》學習四十九條生活習慣

    心是身體的主人,不可施壓 � 坐姿要正確 � 睡覺時要關燈 �

    長時間坐著對身體不好 � 一早起來先從頭摸到腳 � 養成按摩小腿的習慣 �

    要梳開頭髮、按摩臉頰 � 睡前「泡腳」與「用鹽漱口」 �

    彎曲、拉直腳拇趾 � 不可讓頭部變熱 � 每天早上好好清潔「牙齒」與「眼睛」 �

    寫太多小字,會讓眼睛與牙齒都不健康 � 不可用力用牙籤剔牙 �

    睡覺時不宜吹風 � 睡覺時留意「腳、肚、腰」的保暖 �

    最好能規律通便 � 不憋尿不忍便 � 不需要太常入浴 �

    熱水澡很舒服卻不宜泡 � 空腹時不可入浴 � 下痢或腹痛時可泡澡來改善 �

    沒病時更應徹底預防疾病 � 病的關鍵時刻在於「治療期」 �

    不要因病悶悶不樂 � 黏答答的「溼氣」是健康大敵 � 不要吹到初春的風 �

    夏天不可長時間吹冷風 � 冬天不可過度保暖身體 � 必須慎選醫生 �

    名醫不一定是良醫 � 不可自行判斷後服藥 � 即使是醫生開的藥,不合的話請停藥 �

    了解藥的副作用 � 注意藥物與食物是否相剋 � 食物中毒應喝大量的水再吐出來 �

    享受芳香療法 � 孩子不可不奉養父母 � 老後一日值千金 �

    晚年更應守住節操、保持寬容 � 夏天更需要用心保養 � 不可讓父母覺得寂寞 �

    愛惜並觀賞花木 � 不可怨天尤人 � 年老時注意要「省心省力」 �

    不可像年輕時一樣吃太多 � 生病後重新審視飲食習慣 �

    控制點心與消夜 � 不可總想要躺著 �「一點點空腹、微寒」才好






    推薦序



    養生保健重於治病

    董延齡



      
    我們都知道: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真、善、美;我認為這還不夠,應在真善美下再加一個「壽」字或者「康」字。不是嗎?我們試想,不論哪個時代的人,不論哪個年齡層的人,一生下來,都會遭遇到疾病的侵襲,都會自然地老化。因為有以上兩種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必須注意維護身體的健康,國父曾說:「人生有二件大事,一是『保』,二是『養』。」「保」就是自維,隨時隨地維護自身的健康,免受外來不利於自身事物的侵犯;「養」就是養生,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保健。



      中華民族自古即非常重視保健,我們只要打開中醫的著作,大多都是先教人保健,再教人治病。我國上古時代的醫學寶典《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病安從來。」又說:「正氣內充,雖有大風苛毒,莫之能害也。」都是教人養生保健,預防勝於治療的名言。我個人在二十年前也寫過一首《保健要訣》,前五句是:「飲食應適量,營養求勻衡,睡眠要充分,排瀉須暢通,運動恒為貴……。」



      都是提醒世人,養生保健,勝於生病治療。無奈自西方醫學傳入後,都在強調醫療設備多麼精良,醫療技術多麼先進,醫院建築多麼宏偉,以致造成今天醫院愈多、醫生愈多、醫療技術愈進步,病人愈多的反常現象,其中原因,皆在捨棄了醫療的真正目的。



      西方人說:「一分的預防,勝於十分的治療。」我國自古即強調「養生重於治病」的保健觀念。現在由於科學的進步,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一些莫名的疾病,更是愈來愈多。根據已往美國《孤兒藥法案》的記載:美國現有疾病五千多種,真正有藥可治者,僅有二百多種。換言之,還有四千八百多種疾病根本無藥可治。這樣的醫藥先進大國,尚且有如此多的疾病無藥可治,其他國家的醫療,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天下雜誌出版部日本館,挑選這本彙集日本江戶時代的保健聖經《養生訓》的好書,作者周東寬披沙揀金,共選出九十八個與現代人生活習慣有關的問題,定名為《不生病的98個習慣》,相信此書定能稽古揚新,帶給現代人更多的健康。是以為序。




    (本文作者為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