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黃家山林「嬉遊記」──關於愛、學習、傳奇的故事
義良能負重物,常被誤認為挑夫,平日「偽裝」成挺拔斯文,大學教師的爸爸;擅加外掛袋子,江湖稱八掛女王,平日「喬裝」成優雅賢淑,小學教師的媽媽;勇於嘗試,阿寶名號響叮噹,山下「改裝」成熱忱爽朗,國一學生的哥哥;體驗登山,小妞外號人皆知,平地「變裝」成運動健將,小四學童的妹妹,攜手共創,令人拍案驚奇的黃家山林「嬉遊記」。
◎有愛無礙
僅僅只因對壯闊山林的孺慕之愛;單單只為陪伴兒女成長的慈祥之愛;純粹源自於體現超越自己的生命之愛;山路的坎坷難行、氣候的詭譎多變、兒女的稚嫩力弱,長輩的牽掛擔憂……從來不是黃家小隊親近山林曠野的「阻礙」。會成為一般人登山的「障礙」,如時間安排,黃家小隊曾多年在高山上度過除夕夜;安全考量,黃家小隊曾在山屋中躲避強勁風雪,一休就是五天;經濟斟酌,黃家小隊,穿著高筒雨鞋,背負著兩百元的攻頂包「凸」百岳。長輩牽掛,黃家小隊用謙卑態度,萬全準備,平安歸來。一切只因「愛」。世俗登山之「礙」,在黃家小隊的登山履歷中,反而蛻變成信仰自然天地的豐沛能量。
◎謙卑學習
「行走在人跡罕至的小徑」,做沒有人做的事,充沛的信心,高度的勇氣,是基本的配備。其實黃家小隊基於彈性機動,常自家四人小組就成軍,婦孺不缺,乍看之下,與弱勢畫上等號。秉持著「知識就是力量」,黃家小隊合作分工,事先的準備功夫,沙盤演練,絕不馬虎,特別是敬重大自然,絕不強行攻頂,必要時就「撤退」的信念,涵養能捨才有得的「拾得」情意素養,是登山事業能長久經營,發光發熱的法門。
黃家小隊也是「無痕山林」教育的行動家,孩子們做打油詩「用心愛台灣,垃圾帶下山,最愛嘉明湖,環保不含糊。」流露敬天愛人的純真情懷。
如何面對落石崩崖的危險,適應渡河溯溪的挑戰,排遣枯燥寂寥的安排,忘卻筋骨酸痛的不適,在本書中,也有樸實而生動的「實況轉播」。其他諸如:「十三條親子登山路線」、選購登山用具的準則,親子登山注意事項,淺顯易懂的分享,此書也可以視為親子登山的「教戰守則」,不啻為登山門外漢的福音。
◎寫下傳奇
無心插柳下,在二○○三年一次的家庭活動,黃家小隊完成隊史上第一座百岳-石門山的攻頂,十年來,在山林這座大學堂中,鍛鍊體力,陶冶內涵,邂逅美如藍寶石的湖泊,遇見妙如黃寶石的螢火蟲,以及動人神奇的觀音圈……黃家小隊展現過人智慧,恰如其分扮演著既是親子又是夥伴的角色,截至二○一四年出刊時,他們已經登臨五分之四的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峻嶺,為台灣親子山林教養寫下「傳奇」。
拜讀黃家小隊打開心扉,讓夢想起飛的故事後,心中除了欽羨還是欽羨。
得天獨厚,台灣山林教育素材充沛,光三千公尺以上的獨立山頭就達到二五八座,中級山和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更是不勝枚舉。山的呼喚,從未歇息,勇敢地擺脫俗務,投入山林懷抱,就從郊山開始,揮灑自己與山林的篇章與美麗……
李玉律(台南市文化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