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

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74476
唐德剛
遠流
2014年7月0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573274476
  • 叢書系列:唐德剛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5k正
    唐德剛作品集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民國

















      「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場抗敵自衛的戰爭。全民族犧牲之大,所受痛苦和屈辱之深,也是史無前例的。在民國史中,唐德剛教授最重視的即為他成長年代所經歷的血淚抗戰史。他想寫的抗戰史,不僅僅是政治和軍事史,而是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血肉之軀抵抗日寇,從亡國滅種的邊緣,終於轉敗為勝、浴火重生的宏觀歷史。可惜天不假年,因病中輟,未能得償夙願。



      本書收錄了唐先生生前所撰有關對日抗戰的二十篇史論,以及五篇雜文和祭文。作者不但親聞親見抗戰,閱讀過大量史料,更可貴的是,他與民國史上有影響的許多人物長期來往,還因為岳父吳開先的關係,認識不少國民政府內外的人物,獲得了不見於書簡的種種細節和感受,使他對民國史,尤其抗戰史,有非比一般的認識和體會。






    □序? 譚汝謙

    □編者的話? 吳章銓



    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的回思與警惕�003

    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009

    ──《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序言

    中國抗戰在世界史中的意義�「善敗者不亡」才是關鍵�為抗敵英烈立血淚碑�海外治中華史學的持平之論

    中國抗戰決策論�019

    ──盧溝橋事變

    「滿洲國」成立後的華北�七七盧溝橋事變前中國內政中的抗日問題�汪黃聯盟的全盛時期�雙重外交�盧溝橋事變與抗戰�蔣中正決定不阻止戰爭

    南京大屠殺不是從南京開始的�053

    維護抗戰史實的文藝復興�大屠殺發端於上海�從撤退到潰退�殺人競賽,不在南京�天堂變成地獄�戰略為政略所誤�真正的兵敗如山倒�強敵處心積慮,守將臨渴掘井�不留俘虜,隨地殘殺�殺盡工農百姓和婦女兒童�以最殘酷的方式殺人為娛樂�地毯式的劫財劫色�且看上海的慰安所�強姦後還要殺人滅口

    華裔「慰安婦」的「口述歷史」�079

    把歷史當作小說寫下來�阿寶的慘死�蘇州姑娘李香蓮的故事�從寡婦到姨太太到反革命家屬到餓死�千萬「華裔慰安婦」哪裡去了?

    日本的「三光政策」�091

    台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093

    ──一九九三年四月八日「紀念台兒莊大捷五十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兒莊現場開幕式中發言稿



    【高宗武和汪精衛】

    [1]從高宗武之死談到抗戰初期幾件重要史料�097

    一、陶德曼「絕密史料」�二、日本「南京大屠殺」�三、高宗武「口述歷史」

    [2]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109

    十個「邊緣政客」的叛國陰謀�周佛海、高宗武推汪下海�「不下桌子不算輸」�「低調」才是高調�日方看我如水晶球

    [3]走火入魔的日本現代文明�127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二

    中國兩公,日本五相�為日本帝國主義定位�害人害己的愛國狂�「其言甚辯」的侵華哲學�大小民族主義的內在矛盾�日本侵華的底線和極限�侵華是日本民族行為�半封建的日本軍部�其立國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

    [4]使中國全土「滿洲化」的和戰經緯�153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三

    不能「入主中原」,企圖支解上國�慘烈的「上海之戰」�「陶德曼調停」中的近衛七條�是「忽略」還是「謀略」?�日本要把中國全土「滿洲化」�日本對華外交中的小手腳�不以國民政府為交涉對象�早期的日製偽組織�偽組織終不敵正組織�閻錫山通敵而不當漢奸

    [5]從通敵到出走的曲曲折折�179

    ──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四

    日本人不敢打延安�周佛海吃定日汪兩造�董道寧是誰派到日本去的?�五人核心的通敵小組�所謂「藝文研究會」�騙蔣和誘汪�台兒莊血戰後的新形勢�張群建議汪精衛與日談和�除蔣是日本各派一致要求�日人暗設陷阱,汪氏主動投敵�為高宗武訪日定案�影佐禎昭的供詞�汪派梅思平為「正式代表」�日孔密談破裂,日汪密談開始�可怕的戰爭,可議的陳委員�周佛海「指導」通敵�近衛屈從軍部的「二次聲明」�重光堂《汪日密約》兩件�日方「出爾反爾」�汪偽買空賣空,龍雲虛與尾蛇�張發奎、龍雲不會附汪�汪周投敵的真正企圖�汪偽要求日方「徹底轟炸重慶」�沙坪壩傳奇�潛離重慶,兩頭落空�恩怨斷時論汪精衛�反侵略也是我們的民族行為



    抗戰期中「高陶事件」的一家之言�247

    ──陶恆生著《「高陶事件」始末》讀後感

    第一手史料vs.小道消息�口述歷史是當代顯學�有關陶學的見聞�苦撐待變,和比戰難�自覺清醒,實是愚昧�鼎足三分,危而不亡�俄日瓜分中國,製造波蘭第二�國史謎案的一「家」之言

    李士群為「通共」被殺的種種瓜葛�265

    ──兼答上海胡實聲先生問

    歐亞兩戰場之勝負關鍵�難忘的一九三八年�唐生明只是個「笨蔣幹」�潘漢年是汪精衛的貴賓�期待美軍登陸,兩黨爭吃汪偽�潘李搭配的前因與後果�歸隊的本錢和貢獻�李士群之死�順便談談張愛玲

    〈滬上往事細說從頭〉遲來的導論�293

    ──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

    被捕後的生死抉擇�何以能越獄脫險?�生還後的是非

    ◎附錄:岳丈吳開先先生嵩壽獻辭

    從美國檔案中看史迪威事件�309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第五次學術討論會紀錄(紀錄:呂芳上先生)

    什麼是史迪威事件?�史迪威事件的背景�史迪威其人及其來華之職權�羅斯福、馬歇爾、史迪威、陳納德間之錯縱複雜關係�史迪威撤職的經過�結論──史迪威撤職後,對中國、世界政局之影響

    ◎附錄:羅斯福總統致蔣主席電

    挖出良心•紀念「七七」�323

    改變了歷史發展方向�日人毒辣殘忍甚於納粹�「以德報怨」一筆勾銷?�國仇不報反而同族相殘

    紀念抗戰•對日索賠�327

    ──「日本侵華百年:華人對日索賠國際研討會」講辭

    東方的民族國家,西式的封建社會�模仿西方帝國主義,青出於藍�蠶食邊疆,強佔屬國(一八七四∼一九一四)�控制中央,割裂地方(一九一五∼一九三七)�上海抗戰與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暴行之人證物證與抵賴�把全民對日索賠運動進行到底

    八年抗戰史新解雜錄�345

    ──「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國際研討會」閒話偶拾

    日本種族主義與殖民地�憲法與國旗�寧願他「老奸巨猾」一點�從「決不能戰」到「決不能不戰」�五十位歷史家的盛會

    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359



    外編:其他雜文和祭文



    「蘆溝橋」還是「盧溝橋」?�363

    ──答黃文範先生問

    紀念抗戰•對日索賠�369

    ──海外華人團體推動索賠經過及目前相關組織簡介

    一、索賠始自學術運動�二、「對日索賠同胞會」之成立與活動�三、「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之繼起�四、《日本侵華研究》與《對日索賠專刊》�五、香港、台灣、西歐、南美之友會

    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377

    ──「萬船齊發,三岸同心」、「不惜一戰才能避免一戰」

    回顧第一次保釣運動�為什麼要保釣?�日本堅持「主權」,中國只保「漁權」�美國違約移交琉球�美日對釣魚台的黑箱作業�還有個「台灣主權未定論」�兩岸政權「一面不抵抗,一面交涉」�余氏方案不可行�萬船齊發,三岸同心�中央嫡系部隊也不聽指揮

    南京大屠殺五十年祭文�389

    祭中國抗戰烈士文�397










      在濟濟旅美華裔歷史學者中,唐德剛先生和吳天威先生都是我十分敬重的前輩。我特別佩服他倆宣導對日本侵華史的重視,並帶頭推動對日索賠運動。請容許我述說認識兩位先生的緣由。



      一九八九年初夏,我還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有幸在吳先生的邀請和指導下,參與在美國伊利諾州吳先生任教的南伊州大學創辦《日本侵華研究》季刊 (一九九○年二月發刊),越洋協助吳先生約稿、組稿、為長篇論文用中英日文撰寫提要,並協助香港教育家杜學魁先生在香港和大陸發行和推廣這本季刊。一九九○年仲夏,由吳先生和杜先生任共同主席、我任祕書長,在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第一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國際研討會」,邀約近百名老中青學者共同探討近現代中日關係問題,並且檢討日本的戰爭責任,引發國際學術界研究中日關係和重視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應負的責任。此後,此一國際研討會隔年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和東京慶應大學續辦,其論文集亦先後面世,嘉惠後學。可惜一九九七年之後,這個國際研討會便停辦。



      追溯起來,唐先生是我認識吳先生的介紹人。早在冷戰結束之前,唐吳兩位先生便在美國發起對日索賠,並且大力推動保釣運動。兩位先生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進出象牙塔與社會之間、坐言起行的學者,早就成為我崇敬的偶像。一九七○年秋季起,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日本史專業),一九七一年夏季經師友介紹,課餘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助理,協助一些研究生和教授研讀日文資料和史料翻譯。我又加入由哥大博士生黃養志學兄主持的「紐約國是研究社」,從事留美學生保釣運動的對日連絡、日文資料收集和編譯工作。那時唐先生雖然已經離開哥大到紐約市立大學任教,我還是有機會向他請益問難。一九九○年我從香港移居美國明州,由於出任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一九九六∼一九九八)及會長(一九九八∼二○○○),在組織學術和社會活動時遇到疑難,總是懇請唐先生指點迷津,唐先生總是有求必應,出手相助,不遺餘力,使我和聯合會的朋友一直感激不已。



      唐先生令人欽佩的地方很多。首先,唐先生治史雖然以嚴謹著稱,誠如胡菊人先生所言,唐氏為文「暢曉易讀」,「都以幽默的筆調,亦莊亦諧來著墨,使人讀來猶如可愛的散文,一點都不感到枯燥,而覺興味盎然。」我認同胡先生的評論,唐氏確實「不同於一般寫歷史的人的習慣……這是很難得的修養。」(胡菊人〈悼唐德剛先生:可讀可賞的文章〉,見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德剛與口述歷史──唐德剛教授逝世周年紀念文集》,頁五八。)唐先生又是筆耕甚勤的學者,他的學術成果不但以專著形式面世,也見於學術機構的叢刊(例如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的《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更奇特的是,唐氏不少著作首見於台灣《傳記文學》月刊、香港《明報月刊》,乃至台北《中央日報》、台北《中國時報》、紐約《中報》等新聞媒體及其副刊。職是之故,久而久之,唐先生對於普及史學教育和中國近現代史知識,貢獻良多,可惜這一貢獻往往被人忽視。



      不過,正是由於唐先生行事不拘一格,喜歡放下高端學者身段,通過大眾傳媒與讀者見面交流,今天要系統地閱讀唐先生著作,並非易事。可幸承吳章銓先生和禤福煇先生努力不懈,搜集唐先生關於抗戰史實的論著,悉心校訂,託請奉行「出版界的蔡元培主義」的遠流出版公司,編輯出版《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我舉手加額感恩慶幸之餘,有幸先讀本書文稿。喜見所收各篇,不論長短,都可反映唐文特殊風格, 而且可以驗證唐先生的史學特色。



      讀者不難發現,唐先生重視發掘新史料,不斷從中外檔案和口述資料尋找新線索、新證據,充分讓史料說話。因此他往往能夠言人之所未言,發人之所未發。本書所錄〈從美國檔案中看史迪威事件〉、「高宗武和汪精衛」系列、〈南京大屠殺不是從南京開始的〉等幾篇論文,都是很好的例子。特別是 〈使中國全土「滿洲化」的和戰經緯──高宗武探路、汪精衛投敵始末之三〉一文,證實汪精衛明知日本企圖使全中國都「滿洲化」,但是為了一己之私,拒絕有所作為,加深我們對汪氏罪惡的了解。唐先生關於高宗武的論述,有效地填補了幾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空白。



      唐先生對人對事都善於觀察入微,洞悉個中奧祕,因此可以理順〈李士群為「通共」被殺的種種瓜葛〉,寫成情文並茂的〈「滬上往事細?從頭」遲來的導論──珊瑚壩迎候吳開先感賦詩史釋〉,考證〈「蘆溝橋」還是「盧溝橋」?〉等見微知著的「小問題」。唐先生的〈華裔「慰安婦」的「口述歷史」〉、〈日本的「三光政策」〉、〈南京大屠殺五十年祭文〉、〈祭中國抗戰烈士文〉等短文,頗有梁任公筆端常帶感情的遺風,讀來特別真摯感人。



      唐先生更善於反思、綜合、總結,顯示其史識,呈現大家風範。例如,〈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的回思與警惕〉、〈八年抗戰的歷史意義〉、〈台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八年抗戰史新解雜錄〉這幾篇,都是辯證的結論,揚棄浮誇大話,擲地有聲,創意洋溢,讀者不難體味。



      最後,我要指出的是唐先生不但善於治史,也非常關注今天海外華人的對日索賠和保釣運動,同時為破解今天國際紛爭和促進和平友好,唐先生多方出謀獻策。本書所收的幾篇雜文,就是最好的明證:〈紀念抗戰•對日索賠──「日本侵華百年:華人對日索賠國際研討會」講辭〉、〈紀念抗戰•對日索賠──海外華人團體推動索賠經過及目前相關組織簡介〉、〈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等,都是難得一見的點評。當今之世,學術界都有相同的潛規則:因為時局變化莫測,一般歷史學者都避談當前爭議,讓給政論家或新聞評論員發聲。唐先生卻從來不避嫌;他深信研究日本侵華歷史可以幫助我們透視今天的中日關係,為破解今天中日之間的難題提供有建設性的參考。唐先生能夠在學術與現實之間游刃有餘,可以比美英國牛津學者米特(Rana Mitter)教授在其近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七∼一九四五》(Forgotten Ally: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 Lond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3)所顯示的修為。我覺得唐先生的建言比米特教授來得更加直接了當,因而更加管用。例如,在〈對保釣運動的微觀探索〉一文,唐先生為解決今天中日釣魚台主權之爭,毫不猶豫開了兩劑藥方:「萬船齊發,三岸(陸、台、港)同心」及「不惜一戰才能避免一戰」。前者用民間力量去解決問題,較為溫和;後者訴諸武裝實力,顯示不惜一戰的勢態,毫不閃閃縮縮,讓對方知難而退,這樣才能真正避免一戰。我們保釣已經四十多年,進展殊慢。唐氏所開兩劑藥方,都值得我們深思、試用。



      今天,中日東海釣魚台爭議未平,中越、中菲南海主權爭議又起,美國決心重返太平洋,西方鼓吹「中國威脅論」,國際危機日益加劇。《民國史抗戰篇:烽火八年》面世,實在是適應時代的需求。我們有機會閱讀唐先生的舊文,也許憑添幾分信心和智慧,使我們能夠化解當前危機,增進睦鄰友好,維護世界和平。我們的鄰人,孰敵孰友,也應細讀唐先生的著述,體味他的建言,以史為鑒,然後和平可期。




    譚汝謙敬識

    二○一四年六月十二日於美國明州




    其 他 著 作
    1. 五四新文化
    2. 李宗仁回憶錄(上)
    3. 李宗仁回憶錄(下)
    4. 段祺瑞政權:民國史軍閥篇
    5. 中國革命簡史:從孫文到毛澤東
    6. 中國之惑新編
    7. 書緣與人緣
    8. 史學與紅學
    9. 民國史軍閥篇:段祺瑞政權
    10. 胡適雜憶(平裝)(2版)
    11. 胡適口述自傳(平裝)(2版)
    12. 李宗仁回憶錄(上)
    13. 李宗仁回憶錄(下)
    14. 李宗仁回憶錄(全套)
    15. 張學良口述歷史(隨書附贈CD)
    16. 胡適雜憶
    17. 胡適口述自傳
    18. 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
    19. 史學與紅學
    20. 書緣與人緣
    21. 五十年代底塵埃
    22. 袁氏當國
    23. 晚清七十年(5)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
    24. 晚清七十年(2)太平天國
    25. 晚清七十年(3)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26. 晚清七十年(1)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27. 晚清七十年(4)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28. 晚清七十年(全套)
    29. 李宗仁先生回憶錄(上/下)
    30. 戰爭與愛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