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用人文科學搞懂消費者,解決最棘手的商業問題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用人文科學搞懂消費者,解決最棘手的商業問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4954
麥茲伯格
廖建容
天下文化
2014年6月27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863204954
  • 規格:軟精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消費者行為












    對人正確的理解,是帶領公司走出迷霧的關鍵。





    序 海量資料的深厚感動�蕭瑞麟

    序 公事包裡的哲學家�胡哲生

    序 撥雲見日的研發人生�吳仁麟



    前言

    第一章?? ?航行在迷霧中



    PART 0NE對人的謬誤理解

    第二章 商業分析、資料與邏輯──慣性邏輯問題解決思考模式

    第三章 發揮創意──跳脫框架的問題解決思考模式



    PART TWO對人的正確理解

    第四章 人文科學

    第五章 浴火重生的樂高

    第六章 康樂保的產品設計

    第七章 英特爾與愛迪達的企業策略

    第八章 如何遇見撥雲見日的一刻

    結論










    海量資料的深厚感動




      《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這本書教我們重新認識人的行為。那些喜歡玩「海量」(Big Data)的專家們要注意了,這本書將告訴你們,當你們全心玩海量資料,卻不重視深厚的「行為」資料時,千萬元的投資將會泡湯。



      我認為,任何主導或參與創新的人都不能不看這本書。其實,這本書不是給「人類學家」看的,而是要我們要學人類學家一樣的敏銳去觀察資料。想創新,卻一味地追求技術,而不去了解使用的人,那創新推出後乏人問津,也就理所當然了。



      對那些自以為用大量數字就可分析出創新洞見的人,這本書卻提醒我們,「不用數字」的力量可能遠遠大於海量的資料分析。好好訪問一位使用者,可能比花幾百萬元去做一千家企業的問卷調查有用。「海量資料會帶來客觀的分析,然後產生科學的洞見」,這個假設在社會科學,也就是處理與人類行為有關的「軟科學」(soft science),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我很喜歡這本書提出的三個觀念。



      第一,原來研發中心之所以會推出很離譜的新產品,是因為受慣性思考所害。許多代工型科技業走不出成本競爭的困境,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而是因為被自己過去的「成功」所綁架了。一直習慣代工的勝利方程式,所以整個公司就產生慣性,而慣性衍生惰性,就不思進取了。不少電腦製作商找來設計師,希望美化一下產品外觀,以為這樣便可以打敗蘋果的筆電、iPhone、iPad,卻不知蘋果真正的勝利不是外觀,而是對使用者行為深厚的認識。企業會去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或社會經驗工程(socail experience engineering)等工具,就是被自己的思維慣性所制約。對不起,重點不是「工具」啊,而是謙卑地去了解人的行為。這本書如暮鼓沉鐘般地敲醒我們。



      第二,原來使用者的經驗來自他們的意念(sensemaking,也可翻譯為「意會」)下手。人類的經驗,有理性的,也有不理性的;有客觀的喜好,也有主觀的偏好。人的意念就是理性與不理性;客觀喜好與主觀偏好的混搭。這本書提醒我們不要只迷信海量資料、公式化的問卷以及結構化的焦點訪談。真正重要的是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使用者的意念。



      第三,原來,凡是人的行為都會有脈絡。人類學家研究的其實就是人的生活脈絡。樂高玩具公司透過脈絡分析發現,使用者愛的原來不是玩具,而是與朋友共同合作的經驗。三星透過脈絡分析也才體會到,電視原來不是電器,而是傢俱。客觀的分析巨量的資料,只會讓你愈來愈遠離人的行為脈絡。只有細心地去理解人的行為脈絡,才有可能由這些深厚的資料中獲知感動的元素。



      深厚的感動,原來遠比海量的資料來得重要。《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教我們由人的行為中發現清晰的脈絡,了解創新的秘訣。



    蕭瑞麟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演算法下的行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