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解脫,從這裡開始:阿底峽尊者《要義定攝》之開示

解脫,從這裡開始:阿底峽尊者《要義定攝》之開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62927
嘉察仁波切
倫多祖古(Lungtok Tulku)
橡實文化
2014年7月10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866362927
  • 叢書系列:觀自在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觀自在


  • 宗教命理 > 佛教 > 藏傳佛教












    脫離輪迴,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仲.敦巴的轉世,以及大寶法王噶瑪巴的攝政法太子

    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書





    國師嘉察仁波切序

    國師嘉察仁波切簡介

    譯者序

    前言

    《要義定攝》

    導論



    【第一章】皈敬偈(第1頌)

    ◎釋論名稱

    ◎初譯禮敬

    ◎造論禮敬

    ◎立誓造論



    【第二章】輪迴與解脫(第2-3頌)

    ◎輪迴的本質

    ◎解脫的特性



    【第三章】輪迴裡的因果(第4-6頌)

    ◎輪迴

    1.三界

    2六道之苦

    •地獄的寒熱

    •餓鬼的飢渴

    •畜生的無助

    •天人的墮落

    •阿修羅的爭鬥

    •人類的業力

    ◎輪迴的因

    1.粗重的因──業和煩惱

    •業

    十不善法 �惡業的果報 �十善法

    •煩惱

    2.細微的因──妄念

    •我執

    人我執�法我執

    •我執要斷除



    【第四章】 解脫中的因果(第7-16頌)

    ◎暫時與究竟的解脫

    ◎解脫的因

    1.智慧

    •人無我

    我執是過患�為什麼是「無我」? �斷除我執的方法�「無我」需觀修 �自、他之分

    •法無我

    「實有法」為何不真實?�「緣起」的要點 �如何觀修「自性空」?

    2.方便

    •慈無量心

    為何要觀修慈心? �如何觀修慈心?�慈心的功德

    •大悲心

    慈悲的相互論 �兩種願心 �祈願的力量�依靠祈願的利他業

    •菩提心

    大乘的種姓 �如何生起菩提心?�有煩惱的菩提心

    先「他」而「自」 �心要成為大乘 �如何發菩提心?

    3.行誼

    •十圓滿

    •皈依

    三士夫 �三種皈依 �皈依的功德�不捨三寶�皈依的利益

    •別解脫戒

    在家戒�出家戒�斷除二邊

    •菩薩行

    願行菩提心 �菩提心不可或缺�菩提心的力量 �善心

    法供養 �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

    •「到彼岸」的六度

    六度的次第 �六度的所斷 �法行鎧甲 �六度的功德

    果報無盡 �匯集二資糧 �六度的果位

    4.五道

    •總說五道

    •細數五道

    資糧道 �加行道 �見道 �修道�究竟道

    5.福慧資糧

    •圓滿、成熟、淨化



    ◎解脫的果──三身

    1.佛的功德

    2.法身

    3.報身

    4.化身

    5.誰都可以成佛

    6.三身的事業



    【第五章】攝集要義(第17-19頌)

    ◎攝集要義而修持

    ◎為何要攝集要義?

    ◎如何攝集要義?

    【第六章】結偈(第20頌)

    ◎迴向造論善業



    跋文

    譯跋





    前言



      佛法是透過認知到事物的實相,並藉著內心的修煉,而獲得絕對及永恆安樂的最好方式,因此,只要想追求永久快樂的人,都值得來接觸和學習。

      

      西元七世紀佛法傳入西藏後,佛法之於藏人,就猶如空氣之於人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佛教傳入雪域西藏的過程,包含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階段(以發生在西元841至846年的「朗達瑪滅法」事件為分期),從七世紀至今的漫長歲月中,最著名的上師就是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士,以及後弘期的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整頓了當時偏棄佛教基礎,而沈迷於高深顯密理論和修持的陋習惡俗,重新從「皈依發心」開始,闡明佛教的根本教義。他的心子仲.敦巴大師也繼承了尊者高尚的風範,在西藏開創出著名的噶當派傳承。



      阿底峽尊者最受後世感念讚揚的,便是精闢開示出「道次第」道理的《菩提道燈論》,尊者在攝集《菩提道燈論》精華要義之後,再著作了此《要義定攝》。雖然此論中的許多偈文,都被後繼的大成就者如宗喀巴(Tsongkhapa)大師引用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藏Lamrim Chenmo)等著作中,但是,針對此論,近千年以來,至今在文獻上未能見到普傳的教本。



      而此次的授課上師──第十二世國師嘉察仁波切,與阿底峽尊者有著獨特且深厚密切的淵源。在第七世法王噶瑪巴確札.嘉措時期,蓮花生大士曾出現在法王噶瑪巴的淨觀當中,在此淨觀中,蓮師認證歷代嘉察巴為阿底峽尊者的心子仲.敦巴大師的轉世。



      在阿底峽尊者等大師的教言與噶當派的經論中,也多處記載「歷代嘉察巴會弘揚噶當教法」的授記。大學者達隆.阿旺.南嘉(Taklung Ngawang Namgyal, 1571-1626)曾特別提到,第四世嘉察仁波切(1550-1617)是當時噶當派和噶舉派兩派之中,最為重要的上師。因此,歷代的嘉察仁波切雖為噶舉教派傳承,但與噶當派也有甚深的淵源。



      2011年,嘉察仁波切於錫金大吉祥寺應國外弟子的祈請,針對阿底峽尊者所著的《要義定攝》,作了為期七天的精彩開示。嘉察仁波切此次的開示,延續了噶當派祖師們的教言,不僅在法義上意義殊勝,在傳承上更別具意義。



      嘉察仁波切終生秉持書中指引的實修傳承,所作的開示也都如實且完整地傳達了佛陀和傳承祖師們的教言,為了使徒眾盡可能地從中受益,嘉察仁波切在這七天的教授之中,以一種獨特的教授方式,圓滿地詮釋了此論,而使來自各方的受教弟子們,在短短七天課程後,都能獲得裨益和成長。



      鑒於以上諸多利眾的遠近因緣,由我負責將仁波切的藏語開示整理成文,並於2013年10月,請求倫多祖古仁波切將之翻譯成中文。本次授課主題《要義定攝》的藏文偈文,也為求審慎與精確,而請祖古譯為中文。



      因此,這本書今朝能問世,特別要感謝倫多祖古,當我請求倫多祖古承擔本書的翻譯工作時,他視為重中之重,當下便答應了我的請求,立刻著手進行,且在噶舉辯經法會與祈願法會的萬分繁忙期間,不辭勞苦、日以繼夜地再三審譯,若無他如此全心全力地投入,本書不會如此順利完成。



      這一切努力,無非是希望嘉察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書,能以最好的形式呈現給大家,並希望仁波切海內外的弟子們與廣大的讀者們,都能沐浴在仁波切殊勝的法語甘露中。最後,感謝嘉察仁波切辦公室(Gyaltsab Labrang)的大力支持,以及噶瑪樂說和馮復華兩位師姐的熱心幫助。祈願此書能幫助法友們脫離此生暫時的困苦,並獲得最終解脫和全知佛的果位。




    本書專案負責人

    子杰.李通

    2014年2月10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