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與精神分析分別是東方與西方的對心理問題有既廣且深的研究的學問。但在歷史上雙方都沒有交集之處,而把它們拉在一起作比較研究的也很少見,日本方面有一些比較的研究,但在中、港、臺的華文學界還未有這方面的嚴格的研究的著書或論文出現。本書在這方面可謂踏出了第一步。由於這兩種學問的複雜性,我們在這裏把研究聚焦在阿賴耶識和潛意識的比較研究上,這樣會較易處理。我們先以文獻學與哲學分析雙軌並重的方法料理出唯識學的幾本最重要的文獻的阿賴耶識思想;這些文獻包括《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與《成唯識論》。在精神分析方面,自然是以弗洛伊德為主,再兼及榮格。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雙方有很寬廣的對話空間。不過,雙方的分別也很明顯。精神分析是一種醫學,除了探究潛意識的問題外,也會實際地通過服藥、催眠、釋夢等方法治療人在精神上的種種病痛、困惑。唯識學則是一種有濃厚的哲學背景的心理學,同時也是一種宗教。它的任務除了解釋人在心理上的多種問題外,也提出轉依或轉識成智的宗教方法,以去除人的種種執著:我執和法執,最後能從迷執、妄見中釋放出來,達致覺悟、解脫的宗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