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

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83882
余達心
校園書房
2014年7月04日
83.00  元
HK$ 78.85  






ISBN:9789861983882
  • 叢書系列:MOVE人物館
  • 規格:平裝 / 192頁 / 25k正
    MOVE人物館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心靈關懷/成長












      五位偉大的心靈,

      五個捨己為主的生命典範,

      將再次挑戰你穿上塵封已久的登山鞋,

      跨出信心的步伐,更深、更真的為主而活!





    自序 信得深、活得真,與偉大心靈同攀生命高峰

    第一章 自我否定的悅樂:加爾文的神學與敬虔生命

    第二章 融於上帝的榮耀中:愛德華茲對聖靈大能的感悟

    第三章 清心以志於一事:祈克果的神學與敬虔

    第四章 擁抱重價恩典:潘霍華於絕地中的先知本色

    第五章 讓愛燃亮生命:德蕾莎修女

    附註






    作者序



    信得深、活得真,與偉大心靈同攀生命高峰




      在接近五十年的基督徒生活中,筆者愈來愈確切地體悟,惟有信得深,才會活得真,活得灑脫,活得精彩。膚淺的信仰是今日不少信徒的心靈死症。他們信主後,只浮沉於信仰的淺灘而不敢進到水深之處,又或只肯停留在個人經歷的層次,而不肯往高處行。結果造成信仰不冷不熱、似有若無;一二十年過去,仍在信仰的初階原地踏步;信仰生活沉悶乏味,彷如雞肋,令人沮喪。這種情況相當普遍,令人擔憂。誠如斯托得(John Stott)所言:「今日教會廣闊三千里,深度卻只有一寸。」信仰的膚淺正是今日教會的危機。



      此書的寫成始於二○一○年,當年筆者重讀祈克果(Soren Kierkegaard)的《今日的時代》(The Present Age)及《恐懼與戰慄》(Fear and Trembling),深受他對真理的執著所感動。祈克果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現代基督教的屬靈狀況。他看到的基督教表面上「香火」依然鼎盛,實際上卻了無生氣、枯歇不堪;對不少信徒來說,基督教信仰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可有可無,搆不起什?激情,更不要談自我否定,為信仰作出捨己的抉擇或行動。他如此寫道:「革命的年代是行動的年代,而我們的年代卻是廣告與宣傳的年代……但求營造出一種印象,大家便感到得著了,滿足了……很難想像今日年輕的一代會因信仰而拋下世界,每日活出自我否定的生活……今日的世代沒有激情,沒有價值,有的只是了無生命的意念、表述。」幾乎在同一時間,有人送我一本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的《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Come Be My Light),開卷後竟停不下來,深深被德蕾莎修女單純的順服與捨己所吸引,在她身上看到基督信仰的燦爛。



      就在此時,香港浸信會大學邀請我主講二○一一年的《篤信力行講座》,我便決定以《放下•自在──與偉大心靈同攀屬靈高峰》為題,答應他們以加爾文(John Calvin)、祈克果及德蕾莎修女的生命,來表述「信得深、活得真」的真諦。這三位偉大心靈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基督教傳統──長老宗、信義宗和天主教。不久以後,二○一一年年初,我到愛丁堡閉關六個月寫作教義神學第二?《上帝論》,因此有機會細讀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及他的書信;而讀到某些段落,竟然意想不到地受感動到流起淚來。讀神學書讀到流淚,這應該是我生命第一次。這時方才想到,我要寫一本與偉大心靈同行的書,遂加入了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及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這兩位我非常敬佩,也對我影響至深的兩位偉大心靈。



      從加爾文、愛德華茲、祈克果及潘霍華這四位神學家的生命,我深深地領悟到:深厚的信仰反思,原來是敬虔生命的一大動力。事實上,神學與敬虔生命是彼此互動的。當人愈深地認識上帝榮耀的屬性、祂浩翰的恩典,以及自己墮落的深重,他便不得不充滿敬畏與感激,敬虔便由此而生,推動人進一步更深地認識上帝,並與祂契合。



      關於潘霍華的章節是筆者最後才寫成的,那是在牛津的深秋,也是我再次退隱寫作之時。潘霍華的生命及其神學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在最艱困的日子,可說幾乎在絕地,原來信仰依然可以顯為真實,發揮極大的生命力,叫人背負著極重的悲苦而不失卻盼望。



      寫到這邊,筆者驟然深深地懷念摯友趙天恩牧師。四十年前,即一九七四年,正值我在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讀道學二年級之時,趙牧師到訪,與當時的華人神學生分享華人神學教育的重要,並挑戰他們委身中國。我受他呼籲,便加入中國神學研究院創校的運動。在三十年的交往中(趙牧師於二○○四年安息主懷),趙牧師給我看到的正正是「信得深、活得真」的生命典範。他雖修習教會歷史,卻是一位極其出色、功力深厚的教義神學家,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全然的委身、忘我的奉獻。今年正是趙牧師逝世十週年,我謹以此書獻給他,以表達我對他的尊敬與感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