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657000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
張禮豪,蘇威任
原點
2014年8月07日
133.00 元
HK$ 113.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5657000
叢書系列:
On-artist
規格:精裝 / 128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On-artist
分
類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那一天
漸漸喜歡上人的日子:雙眼所見的備忘錄
經典攝影藝術全覽
攝影迷境
紀實攝影, 我的2019-2021:張守為作品
內
容
簡
介
布列松迄今唯一攝影精華文字集結
20世紀最偉大報導攝影師、馬格蘭創辦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
布列松逝世十週年,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目
錄
Preface:
最輕便的行囊──傑哈•馬賽
Part One: 談攝影與繪畫
寫實的幻景
我的熱情
決定性瞬間
攝影與素描:比較
辯證
Part Two: 見證偉大的歷史
歐洲人
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
莫斯科
古巴
Part Three : 談攝影家與友人
當拍攝一幅肖像時
給阿爾貝托•賈克梅第
恩斯特•哈斯
侯寐歐•馬丁內茲
侯貝•杜瓦諾
莎拉•莫恩
安德烈•科爾提茲
尚•雷諾
我的朋友秦 [大衛•西蒙]
安德烈•布賀東,太陽王
羅伯•卡帕
葛奧格•艾斯勒
各位先生
致謝與相關著作
序
導讀
最輕便的行囊 傑哈•馬賽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不管到哪裡,總是一身簡便輕裝。
這麼說並不是為了影射大名鼎鼎的萊卡相機──那台攜帶方便的神奇機具,讓他能在人群裡化身為隱形的一員,並遠遠逃開學習透視法而弄得師老兵疲的學院,在安德烈•畢耶荷•德•蒙地亞格陪同下,一路穿梭在歐洲的大街小巷;之後,在亞洲的路途上邂逅迎面襲來的種種事件,街頭的場景在他眼前一一展開,彷彿整個世界都成了他的露天工作室。
當然,布列松之前的印象派,早已在落日時分被夕照染成一片玫瑰紅的河邊、原野上架好畫架,但他們的世界就像一成不變的星期天,而攝影,卻可展現平日工作生活的真實景況。此外,布列松儘管對繪畫懷抱熱情,但人們可能無法想像他守著畫架,耗費數個小時坐在風景前,並且忍受好奇的人們在其身後指指點點,擺出一個攝影師眼中太過陳腔濫調的姿勢。對一個動如脫兔的佛教徒而言,這姿態太過嚴肅,繪畫材料也太嫌笨重。
最輕的行囊,這是無從學起的古老課題,然一旦人們理解了,就會伴隨我們行遍天涯;就是它,讓亨利•卡提耶-布列松能夠化於無形,抹去自己,只為能更完美地採擷瞬間,並且為快照賦予意義;得以窺見阿爾貝托•賈克梅第邁著與自己雕塑品相同的步伐行走,或身著襯衫的福克納正駕馭著想像世界;瞥見雲煙裡的印度,或開屏的孔雀現出命運之形……這是古代巨匠的教導,讓他得以把黃金分割納進暗房內,並在不知不覺中闡明了德拉克洛瓦所謂的「素描機器」,能夠同時矯正眼睛的錯誤以及教學上的缺陷:「銀版照相不只是再現而已,它是物體的鏡子;一些在寫生時幾乎總被忽略的細節,實際上卻深具特色,得以引領藝術家對布局結構產生通盤的瞭解:陰影和光線在銀版上再現原本的精確層次,或堅實,或柔和,如果沒有這些細膩的差異,作品將毫無立體感。」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近幾年回到繪畫,也就是,打破鏡子,親自用眼睛看,意即接受世界的錯誤,以及我們的不完美。
與其繼續時而衝鋒陷陣的攝影,不如思索表象的紊亂,這又是,對性格叛逆的布列松來說,重獲自由的一種方式。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的風格在他的書寫中一覽無遺:見證、圖說或題詞,無一不講究簡潔,拜他幾無失誤的遣詞用字成就一段即興(舉例來說,關於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天外飛來這樣一個句子:「這是用來跳舞的音樂,在臨死之前。」)相同的品味,同樣分享於強調決定性瞬間的攝影,即便潤飾或修改多少有損這門手藝。
多虧泰希亞德,這位《決定性瞬間》的傳奇編輯向亨利•卡提耶-布列松展示了書本的藝術,布列松才得以展露他額外的天分──他撰寫的前言,登即成為攝影師的重要經典,現在我們不妨用較不一板一眼的方式來讀它: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充滿詩意的作品。同樣地,在他談及尚•雷諾時,我們也該一讀再讀他活力十足的反應,含蓄而精確的回憶充滿了幽默與情感;還有像是對古巴不帶偏見的觀察,卡斯楚當政的初期,他比任何人、甚至許多被派駐在當地的作家,都看得更清楚。
亨利•卡提耶-布列松用黑墨水書寫,無疑是因為黑墨水無法稀釋。而現在有了傳真機,對寫作而言就像是萊卡之於攝影。布列松並不排斥使用某些機械,前提是它們都一樣輕巧而且快捷,也就是說,有助他捕捉當下。
而瞄準又是另一門功夫。光有眼睛不夠,有時還必須屏氣凝神。而我們都知道,布列松不僅幾何布局不循常規,也是獵景高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