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崑曲研究新集

崑曲研究新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2602
吳新雷/著
秀威資訊
2014年8月19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3262602
  • 叢書系列:SHOW藝術
  • 規格:平裝 / 496頁 / 25k正
    SHOW藝術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本書集結崑曲研究權威吳新雷近十五年發表的崑曲論文,包括崑山腔形成發展的歷史考證,崑曲名劇的賞析,《牡丹亭》、《長生殿》等工尺譜的研究,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評論,與白先勇的對談,當今崑曲藝術傳承與發揚的展望等,鑒古觀今,深廣而多新見。



      作者也發現了一些新史料並精審考訂,如〈明刻本《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中的魏良輔曲論〉、〈崑曲折子戲和《霓裳文藝全譜》初探〉、〈《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及臺本工尺譜的新發現、《牡丹亭》臺本〈道場〉和〈魂遊〉的探究〉、〈論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聲藝融合作用〉諸篇,識見精微,甚有學術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集結崑曲研究權威吳新雷近十五年發表的崑曲論文,包括崑山腔形成發展的歷史考證,崑曲名劇的賞析,《牡丹亭》、《長生殿》等工尺譜的研究,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評論,與白先勇的對談,當今崑曲藝術傳承與發揚的展望等,鑒古觀今,深廣而多新見。





    【總序】崑曲叢書第三輯總序�洪惟助

    崑曲研究新集 題序�吳新雷



    第一輯

    關於崑劇研究的世紀回顧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紀回顧--為《桃花扇》問世三百周年而作

    近三十年來崑曲研究之概略回顧

    六十年來江蘇崑曲研究的概略回顧



    第二輯

    論玉山雅集在崑山腔形成中的聲藝融合作用

    明刻本《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中的魏良輔曲論

    吳梅遺稿《霜崖曲話》的發現及探究

    為繼承發揚吳梅曲學的優良傳統而努力──錢南揚先生在南京大學喜結碩果的教研之路



    第三輯

    論宋元南戲與明清傳奇的界說

    南戲《琵琶記•糟糠自厭》(〈吃糠〉)鑒賞

    傳奇《牡丹亭•遊園》鑒賞

    《桃花扇》批語發微



    第四輯

    程硯秋先生的崑曲演唱和曲學成就

    花落誰家──程硯秋「玉霜簃藏曲」的最終歸宿

    《馬得崑曲畫集》題跋

    為崑曲藝術插上發揚光大的翅膀──在國家崑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第五輯

    青春版《牡丹亭》的獨特創意和傑出成就

    赴美參加崑曲《牡丹亭》學術研討會的經歷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崑曲的發展──採訪白先勇的對話錄

    崑劇「青春版《牡丹亭》」訪美巡演的多重意義



    第六輯

    《牡丹亭》崑曲工尺譜全印本的探究

    《牡丹亭》臺本〈道場〉和〈魂遊〉的探究

    蘇南道家樂曲與崑曲的關係

    《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及臺本工尺譜的新發現



    第七輯

    關於《長生殿》全本工尺譜的印行本

    《審音鑒古錄》的道光刊本和咸豐刊本

    關於崑曲《霓裳新詠譜》的兩種抄本

    崑曲折子戲選集《霓裳文藝全譜》初探

    崑山腔形成期的顧堅與顧瑛





    崑曲研究新集 題序



      在臺灣大學曾永羲教授主編的《國家戲曲研究叢書》第七輯中,有一本他為我定名的《吳新雷崑曲論集》,那是我遴選二○○六年以前的拙作編成的。該書於二○○九年出版後,想不到竟博得中央大學洪惟助教授的稱許,而且在他主編的《崑曲叢書》中也要為我出書,他認為二○○六年以來我發表的一系列新作很值得再結為新集。我知道,曾先生和洪先生是臺灣推廣崑曲藝術具有組合性的傑出代表。他倆最大的功德是在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和文建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策劃,共同主辦了六屆「臺灣崑曲傳習計畫(傳習班)」,培養了大批寶島的崑曲傳承者和接班人;他倆又結伴奔忙於海峽兩岸,到大陸各崑劇院團錄製了二百多個崑劇經典劇碼的音像片,為崑曲藝術的發揚光大作出了重大貢獻。恰巧他倆都是我的好友,在各自主編的叢書中都給我分惠學術園地。曾先生給我出書後,洪先生也給我出一本新集,承蒙他倆的厚愛,我真是永世感念的呵!



      這部《崑曲研究新集》共收錄拙作二十九篇,主要是二○○六年以來的新作,也適當補選了一些之前的論述。為了結構分層起見,輯為七檔,基本上每輯四篇,長短不拘,大致是性質相近或內容相關的文章歸在一起。文末附記原載書刊的出處,以便讀者查考。



      第一輯收錄崑曲研究史的回顧性文存,有大範圍的百年回顧,也有小範圍的六十年回顧。第二輯考證了魏良輔《南詞引正》關於元末崑山腔原創歌手顧堅與玉山雅集主人顧瑛「為友」的歷史情況,辨析《樂府紅珊》和《樂府名詞》卷首也載有《南詞引正》的條文。另外,又從吳梅曲學論及吳梅弟子錢南揚校注《南詞引正》的前因後果。第三輯對南戲與傳奇的分界作了考釋,對南戲《琵琶記•吃糠》和傳奇《牡丹亭•遊園》作了賞析,對《桃花扇傳奇》的批語作了研討。第四輯論及程硯秋的崑曲淵源及其玉霜簃藏曲的最終歸屬,又論及馬得的崑曲畫集,並談論了崑曲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第五輯專論白先勇策劃的崑劇「青春版《牡丹亭》」的藝術成就及赴美巡演的現實盛況,並輯入訪美參加學術研討會期間採訪白先勇的對話錄〈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崑曲的發展〉。第六輯收錄了為訪美參加柏克萊加州大學所辦「崑曲音樂專題討論」提交的論文〈《牡丹亭》崑曲工尺譜全印本的探究〉,又論及《牡丹亭•道場》和道家樂曲與崑曲的關係,考證了《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和新發現的臺本工尺譜。第七輯論及《長生殿》的工尺譜,考述了身段譜《審音鑒古錄》的兩種版本、梳理了折子戲選集《霓裳新詠譜》和《霓裳文藝全譜》所選舞臺流行劇碼的情況,其中涉及的文獻史料珍品,盡可能附載一些書影圖片,以資參考。



      本書中近二十篇文稿是應邀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提交的專論,如〈《桃花扇》批語發微〉是二○○二年十一月為赴復旦大學參加「中國文學評點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關於崑曲《霓裳新詠譜》的兩種抄本〉是二○○六年七月為赴蘇州大學參加「中國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崑曲折子戲選集《霓裳文藝全譜》初探〉是為了二○○七年八月參加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崑曲與非實物文化傳承國際研討會」而作,〈崑劇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巡演的多重意義〉是為了二○○七年十月參加香港大學在北京主辦的「面對世界─崑曲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紫釵記》的傳譜形態及臺本工尺譜的新發現〉是二○○九年五月為赴澳門參加「中國戲曲藝術國際研討會─湯顯祖專題會議」而作,〈錢南揚先生在南京大學喜結碩果的教研之路〉是二○○九年十一月在南京大學為參加「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錢南揚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會」而作,〈《牡丹亭》臺本〈道場〉和〈魂遊〉的探究〉是為了二○一○年四月參加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崑劇團聯辦的「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而作。第七輯最後增加的一篇《崑山腔形成期的顧堅與顧瑛》,是為了二○一一年十月參加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和上海大學中國戲曲發展研究中心聯辦的「二○一一杭州•中國戲曲學術研討會」而作。這都是有了特定任務而努力從事所獲得的一些學術成果,各文或存在不足之處,還望行家惠予指正。




    壬辰之春,吳新雷於南京大學文學院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