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誰說字句叫人死:從釋經史看典範的轉移

誰說字句叫人死:從釋經史看典範的轉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83868
蔡麗貞
校園書房
2014年8月20日
233.00  元
HK$ 221.35  






ISBN:9789861983868
  • 叢書系列:神學叢書
  • 規格:精裝 / 650頁 / 16 x 22 cm / 普通級
    神學叢書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聖經


















      以聖經為素材,

      兩千年的教會傳統為佐料,

      華神院長親自烹調獨門極品料理,

      完全打開您的讀經胃口與釋經能力!!





    001自序

    006第一章? 導論 ?

    044第一部? 釋經史

    046第二章? 初代教會的解經

    074第三章? 新約與舊約的關係

    108第四章? 第三、四世紀教會的解經

    136第五章? 中世紀教會的解經

    154第六章? 黑暗中的一顆明亮之星──呂赫

    182第七章? 宗教改革時期的解經

    232第八章? 近代教會的解經

    280第二部? 解經原則三部曲:文法、歷史、神學分析

    282第九章? 基本釋經原則

    358第十章? 翻譯與傳達

    418第十一章? 聖經文體分析

    470第十二章? 歷史與神學分析

    498附錄一? 解釋哥林多後書三章6節的典範轉移

    532附錄二? 探研詩篇的咒詛經文

    568附錄三? 聖經無誤的世紀爭議

    608主題索引

    615人名索引

    620經文索引

    631研經基本參考書目






    自序



    大音希聲




      釋經學與教會歷史是筆者在神學院最頻繁講授的兩門科目,教會歷史在二??三年前已經出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本書卻延宕將近十年才脫稿,誠然也就多累積十年的教學與研究心得。書中第九章幾乎是筆者道學碩士的論文成果,當年是相當新穎的方法論,經過三十年的教牧檢驗,進而又補充與更新一些論點,暮然回首,本書竟也耗盡筆者半生的歲月。或說,本書的出版釋放了筆者心中多年的負擔,神學教育的職志至此沒有太大遺憾。



      這兩本書的成書過程頗為相似,都是先有錄影的文字稿,再加以修訂與補充,因此兩本書都仍保留相當口語化的教學精神,也是筆者努力保持平民化風格的初衷,希望講壇能平易近人,神學能親近普羅大眾。然則因為延遲了十年的光陰,期間筆者曾於期刊發表三篇釋經專題的學術論文,為了不破壞原先的文字風格,特將三篇專文放在書尾的附錄,以饗有心深入鑽研的讀者繼續尋寶。期刊有字數的限制,書稿則能更詳盡與完整地闡述。許多內地的肢體因觀看釋經學錄影而認識筆者,期待這本遲來的書籍能添補錄影教學的缺陷,同時也提升觀眾詮釋聖經的嚴謹態度,正如筆者由口語教學進入文字落筆,有許多需要加以考證並研究的課題,增加不少書袋,以示文責,過程頗為耗時與艱辛,卻因此得著更多磨練且進步的機會。



      如何表述「福音」



      書名《誰說字句叫人死》意涵迂迴的趣味性與詭譎性,一方面糾正傳統錯誤的解釋,即字面解經會扼殺生命,其實相反地,字面解經是最優良合宜的解經。另一方面「字句是叫人死」所採負面的表達,是師法馬丁路德名言「飢餓是最佳的廚師」所帶出的震撼、吸睛果效,但不代表筆者對律法全然負面的評價,因此再加上疑問的表述「誰說」,讓讀者不致太輕率地否定律法的功能。事實上律法在人類(包括基督徒)成長的過程中仍扮演正面與積極的角色,不但以保姆身份監管孩童,也可制伏成年人心中的幽暗勢力,同時促使人對自己產生絕望,因而渴慕神的憐憫與救恩,最終可引人到基督那裡(參本書第七章)。



      不過律法終究無法提供能力使人向善,「字句是叫人死」的言外之意是指向正面的「精意是叫人活」,律法是指向福音,也是本書為釋經學所設下的終極目標。「宣講福音」是今天福音派教會解經與講道的目標。至於如何表述「福音」是宣講者一生的操練,筆者沒有標準答案,謹以自己教學與講道的經驗,提供較廣義的示範。「福音」的意涵與面向包括:以神(基督)為中心的信仰;認識並述說神的慈愛、信實、供應、保護等屬性與作為;與神的關係勝過工作表現;身分勝過貢獻;神揀選的主權是信徒最大的定心丸;知天命、順天命使人豁達而快樂;救恩自始至終都是神單方且主動完成的,這是神給那些灰心喪志的人最大的安慰。福音是提供恩典的宣講,神永遠願意給人契機與出路。恩典就是放棄以人的表現來換取神的肯定,承認人軟弱且會犯錯,轉而信賴與投靠主。筆者喜歡用簡單的表述:律法是前功盡棄;福音是既往不咎。



      「字句」與「精意」、「律法」與「福音」其實是一體的兩面,這是路德的激烈公式,也是路德宗信經的模式:定罪與稱義彼此相連,症狀與藥方、診斷與治療乃互相對應。墨蘭頓的《奧斯堡信經辯護論》第二條(Apology II)說:「認知原罪是必要的,除非我們認識自己的過犯,否則就不能知道基督恩典的浩大」。因此,縮小罪的嚴重性,就是縮小神在基督裡的救恩。這也是路德在一五二一年寫給墨蘭頓那段勁爆之語背後的哲學:「神不是拯救偽裝為罪人的百姓,(放心)作個(真實的)罪人!並且大膽地犯罪!(Be a sinner and sin boldly!)但是要更大膽地相信基督,以祂為樂(but believe and rejoice in Christ even more boldly!),因祂已勝過罪、死亡與世界。」勇敢承認自己是罪人,始能輕鬆地享受神的赦罪之恩。正如路德提醒信徒「記著你已經受洗」的事實,因此信徒可以勇敢地向撒旦宣告:「不要控告我,我已經受洗,我是蒙赦的人;不要試探我,我已經受洗,我是屬主的人。」受洗就是一種關係的連結,也是福音的另一種呈現,多麼後現代的解讀啊!



      典範轉移



      教會歷史是一部教會的釋經史;釋經學則是教會在歷史中解釋聖經所累積的經驗與共識。書名副標題「從釋經史看典範的轉移」是本書的結構,以解經原則為橫座標的經,以教會歷史的解經走向為縱座標的緯。基督教傳統的釋經原則是確定「作者的原意」,即所謂的字面解經。後現代詮釋學提出「作者已死」的口號,認為「讀者才是老大」!任何經文都有可能有多重意義。雙方經過一番廝殺與角力,福音派學者再度提出「文本更大」的理念,經文的意思必須內置於經文中,文本的目的是在尋找模範、負責任的讀者,亦即讀者是受文本的規範,文本有其自主性。聖經的人間作者雖然缺席,但是文本還在替作者發聲。作者、讀者以及文本的語境(上下文脈)成為不可或缺的鐵三角,讓讀經成為更立體且生動有趣的活動。



      本書設定的讀者是教會中學習或教導解經的主內人士,不適用一般大學宗教研究所以哲學導向的後現代詮釋學。筆者認定的教會傳統解經原則是確定作者意圖表達的意思,不過若文本提供足夠的揮灑空間,筆者仍會大膽地嘗試掙脫傳統的束縛,讓自己(讀者)也成為確定文本意義的積極參與者。此時,釋經與神學之間的互動、制衡關係,會使文本閱讀成為更有趣的活動,本書末章結尾刻意示範這一層面的進階釋經。



      字面解經講求自然、平實、直接與單純的意思。筆者服膺中世紀神學家俄坎(William of Ockham)的「剃刀原理」(Razor Theory),這是解釋的節約原則:「如果能用少數的原則解釋,就不應該用複雜、深奧的方式來解釋,免得浪費時間。」此原則不但對科學極有建樹,對基督教詮釋學與神學也頗具衝擊。太精緻而細微的釋經或神學理論,常戕害教會體質。不好的理論所惹出的麻煩,比解決的問題更甚,額外頻添許多的解釋去解決麻煩,結果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眼花撩亂。這種簡約理論與中國傳統思想不謀而合,所謂「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禮記》);「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



      從初代教會的安提阿學派到宗教改革,字面解經棋逢對手與靈意解經的糾葛、纏磨,優良典範數度敗陣且易手,兩千年的教會釋經在跌跌撞撞中,學習許多寶貴功課,至終聖靈(作者)再將教會(讀者)帶回單純的經文(文本)解釋。在逆境與混亂中,教會仍舊出現幾位中流砥柱的大師,奧古斯丁與馬丁路德雖然不是最佳解經典範,卻是本書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引發究竟是神學影響釋經或釋經引導神學的議題,十分有趣。近代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使教會的釋經學格局不斷擴大且加深,造成近代釋經書籍呈現百家爭鳴的盛況,筆者與讀者何等榮幸能恭逢盛世,擁有如此豐碩資源,期待華人的解經與講道終能趕上西方教會,既嚴謹又具創意。



      感謝華神前董事會主席白培英長老熱心、詳細地校定初稿,他是筆者多年忠實的讀者與忘年之交的益友。校園文字部團隊應仁祥(主編)、梁耿碩(神學編輯)、余欣穎(責任編輯)與王秀蘭(美編設計)的協助,以及徐成德校友的牽線兼顧問,讓筆者深感輕鬆省事。沈其光校友在聖經原文的文法專業上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他簡直就是一部活字典,多年來是筆者這項領域的智庫,不僅古道熱腸地傳授豐富而先進的資訊,且幾乎是隨喚隨到的服務,有此益友般的學生,讓我感覺生命很踏實。徐庸蕙校友此番再度協助潤稿,與筆者一起打造華人教會的釋經與講道作品。二十多年的師生情誼與職場經驗成為我們深度的默契,以聖經為素材,以兩千年教會傳統作佐料,希望所烹調的食物,讓讀者諸君有更好的讀經胃口與釋經能力。



    主後二?一三年十二月

    謹識台北華神




    其 他 著 作
    1. 尼大人出巡:女院長與波斯省長對話
    2. 誰說字句叫人死:從釋經史看典範的轉移
    3. 你在何處牧羊
    4.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教會歷史專題
    5. 基督徒的搬家哲學
    6. 十字架討厭的地方:世紀末教會爭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