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二版更新版)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二版更新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13096
Ranjit Kumar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
學富文化
2014年8月18日
157.00  元
HK$ 149.15  






ISBN:9789865713096
  • 規格:平裝 / 416頁 / 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一書的第二版是特別為先前毫無研究經驗及研究方法論知識的學生所設計的。



      此實用的研究步驟化取向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內容及完整的概念性架構。此取向對於概念及理論有深入淺出的討論。



      清晰的內容及理論與研究歷程中八個實際操作的步驟緊密結合。本書聚焦於研究技能的發展,提供量化及質化研究的實際案例,以能達成研究方法論學習上平衡及全面的基礎。



      本書所涵蓋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 研究的類型

      ■ 撰寫研究計畫

      ■ 形成研究問題

      ■ 研究參與者在倫理上的考量

      ■ 文獻檢閱

      ■ 研究設計

      ■ 撰寫研究報告

      ■ 資料蒐集的方法

      ■ 研究方法論及實務操作

      ■ 效度評估方法

      ■ 抽樣的概念

      ■ 資料分析



      本書作者Ranjit Kumar博士曾於澳洲Curtin大學教授研究方法長達28年的時間。近年來他主要從事研究顧問,現在並於西澳洲大學擔任研究方法課程的兼任教授。






    原序 iii

    新版譯者序 vii

    更新版譯者序 ix



    第一章?? 研究:一種思考的方法? 1

    研究:一種思考的方法? 2

    研究的應用? 5

    研究的定義? 6

    研究的特徵? 9

    研究的類型? 11

    一、應用? 12

    二、目標? 13

    三、資料蒐集的方法? 14

    研究的典範? 17

    摘要? 18



    第二章?? 研究的過程? 19

    研究的過程:八大步驟? 20

    研究計畫的步驟? 23

    ?步驟一:形成研究問題? 23

    ?步驟二:擬定研究設計? 26

    步驟三:建構資料蒐集的工具? 27

    步驟四:選擇樣本? 27

    步驟五:撰寫研究計畫? 28

    執行研究的步驟? 29

    步驟六:蒐集資料? 29

    步驟七:分析資料? 30

    步驟八:撰寫研究報告? 31

    摘要? 31

    步驟一:形成研究問題?????????????????????? 33



    第三章?? 文獻探討? 35

    文獻探討在研究中的地位? 36

    一、澄清並聚焦研究問題的範圍? 37

    二、改進所欲進行研究的方法論? 37

    三、擴展對所欲研究領域的知識? 37

    四、確認研究發現所存在的脈絡? 38

    文獻探討的過程? 38

    一、尋找現有的文獻? 39

    二、閱讀所選擇的文獻? 43

    三、發展理論架構? 44

    四、發展概念架構? 46

    撰寫文獻探討? 46

    摘要? 48



    第四章?? 形成研究問題? 49

    研究問題? 50

    形成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51

    研究問題的來源? 52

    選擇研究問題時的考量? 54

    形成研究問題的步驟? 56

    研究目標的形成? 64

    建立操作性定義? 65

    摘要? 63



    第五章?? 確定研究變項? 69

    研究變項的定義? 70

    概念與變項間的差異? 72

    概念、指標與變項? 73

    變項的類型? 74

    一、從因果關係的觀點來看? 69

    二、從研究設計的觀點來看? 75

    三、從測量單位的觀點來看? 76

    測量尺度的類型? 85

    一、名義尺度? 87

    二、次序尺度? 88

    三、等距尺度? 89

    四、比率尺度? 90

    摘要? 91



    第六章?? 建立研究假設? 93

    研究假設的定義? 94

    研究假設的功能? 97

    研究假設的特徵? 97

    假設的類型? 99

    假設考驗中所犯的錯誤? 102

    摘要? 103

    步驟二:概念化一項研究設計???????????????? 105



    第七章? 研究設計? 107

    研究設計的定義? 108

    研究設計的功能? 108

    摘要? 116



    第八章? 選擇一項研究設計? 117

    依接觸次數的不同而形成的研究設計? 118

    一、橫斷研究設計? 118

    二、事前事後比較研究設計? 121

    三、貫時性研究設計? 124

    依所涉及的時間範圍不同而形成的研究設計? 125

    一、回溯性研究設計? 125

    二、預測性研究設計? 125

    三、回溯-預測性研究設計? 126

    依研究本質不同而形成的研究設計? 126

    一、實驗研究設計? 115

    其他── 一般常用的研究設計? 137

    一、行動研究? 137

    二、女性研究? 139

    三、交叉比較實驗設計? 139

    四、重複橫斷設計? 140

    五、趨勢研究? 141

    六、世代研究? 142

    七、固定樣本研究? 142

    八、單盲研究? 143

    九、雙盲研究? 143

    十、個案研究? 143

    摘要? 144

    步驟三:建構資料蒐集的工具?????????????? 145



    第九章? 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 147

    資料蒐集方法? 148

    原始資料的蒐集? 149

    一、觀察? 150

    觀察的類型? 150

    以觀察法作為資料蒐集方法所引發的問題? 151

    觀察法可資運用的情境? 152

    觀察紀錄? 152

    二、訪談? 154

    非結構性訪談? 155

    結構性訪談? 158

    三、問卷? 158

    訪談表與問卷間的選擇? 160

    進行問卷調查的幾種方式? 161

    說明信的內容? 162

    問卷調查的優點? 162

    問卷調查的缺點? 163

    訪談的優點? 164

    訪談的缺點? 164

    四、問卷問題的形式? 165

    開放式題型的優、缺點? 168

    封閉式題型的優、缺點? 169

    設計問題時之注意事項? 169

    研究工具的建構? 172

    個人及敏感性問題的詢問? 174

    問題的順序? 174

    資料蒐集的先決條件? 175

    次級資料的蒐集? 175

    一、使用次級資料的問題? 176

    摘要? 177



    第十章? 運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 179

    態度量表的功用? 180

    發展態度量表所遭遇的困難? 181

    態度量表的類型? 182

    一、總加量表法或李克特量表? 182

    二、等距量表法或瑟氏量表? 187

    三、累積量表法或古特曼量表? 188

    態度與評量尺度間之關係? 188

    摘要? 188



    第十一章? 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與信度? 189

    效度的概念? 190

    一、效度的類型? 192

    表面效度和內容效度? 192

    同時與預測效度? 192

    建構效度? 193

    信度的概念? 193

    影響研究工具信度的因素? 195

    決定工具信度的方法? 195

    一、外部一致性程序? 196

    二、內部一致性程序? 197

    摘要? 198

    步驟四:選擇研究樣本????????????????????? 185



    第十二章? 抽樣? 201

    抽樣的概念? 202

    抽樣的專有名詞? 204

    抽樣的原則? 206

    影響樣本推論的因素? 209

    選擇樣本的目標? 209

    抽樣的類型? 210

    一、隨機/機率抽樣設計? 210

    二、非隨機/非機率抽樣設計? 222

    三、混合抽樣設計? 224

    樣本大小的計算? 226

    摘要? 229

    步驟五:撰寫研究計畫????????????????????? 231



    第十三章? 撰寫研究計畫? 233

    研究計畫? 234

    研究計畫的內容? 235

    一、前言�導論?? 237

    二、研究問題?? 239

    三、研究目標?? 241

    四、研究假設?? 242

    五、研究設計?? 243

    六、研究情境?? 246

    七、測量程序?? 246

    八、倫理議題?? 247

    九、抽樣?? 247

    十、資料分析?? 248

    十一、研究報告的架構?? 250

    十二、困難與限制?? 251

    十三、附錄?? 251

    工作進度? 251

    摘要? 232

    步驟六:蒐集資料????????????????????????? 257



    第十四章? 思考資料蒐集過程中的倫理議題? 259

    倫理? 260

    研究中的利害關係人? 262

    與研究參與者相關的倫理議題? 263

    一、蒐集資訊? 263

    二、取得同意? 264

    三、提供誘因? 265

    四、取得敏感性資訊? 266

    五、對參與者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241

    六、資料保密? 241

    與研究者相關的倫理議題? 267

    一、避免誤差? 267

    二、提供或是剝奪某項處遇? 267

    三、使用不適當的研究方法? 268

    四、不正確的報告? 268

    五、不當使用資訊? 268

    與贊助機構相關的倫理議題? 269

    一、由贊助機構所施加的限制? 269

    二、資訊的誤用? 270

    摘要? 270

    步驟七:資料分析????????????????????????? 271



    第十五章? 資料處理? 273

    編輯透過結構化探究所蒐集的資料(量化研究)? 274

    編輯透過非結構化訪談所蒐集的資料? 277

    資料編碼簡介? 277

    針對量化�類別(質化與量化)資料進行編碼? 279

    一、發展出編碼簿? 279

    二、對編碼簿作前測? 295

    三、資料編碼? 295

    四、檢驗編碼資料? 301

    針對描述性�質化資料進行編碼? 301

    發展出量化研究的分析架構? 303

    一、次數分配? 303

    二、交叉分析表或列聯表? 304

    三、建構主要概念? 305

    四、統計程序? 306

    發展出質化研究的分析架構 307

    分析資料? 307

    電腦在研究中的角色? 309

    統計在研究中的角色? 309

    摘要? 311



    第十六章? 資料呈現? 313

    表格??? 314

    一、結構?? 314

    二、表格的種類?? 318

    三、百分比的種類?? 318

    圖形??? 321

    一、直方圖?? 322

    二、長條圖?? 324

    三、堆疊長條圖? 324

    四、百分比長條圖?? 325

    五、次數多邊圖?? 327

    六、累積次數多邊圖?? 327

    七、莖葉圖?? 328

    八、圓形圖?? 329

    九、折線圖或趨勢圖?? 330

    十、區域圖?? 330

    十一、散布圖?? 331

    摘要??? 333

    步驟八:撰寫研究報告????????????????????? 335



    第十七章? 撰寫研究報告? 337

    一般研究報告的撰寫方式? 338

    文獻資料? 339

    撰寫參考書目? 339

    發展研究報告的大綱? 340

    撰寫變項? 343

    摘要? 346



    第十八章? 研究方法與實務評估? 347

    何謂評估??? 348

    為何評估??? 349

    處遇-發展-評估過程?? 351

    評估研究分類的觀點?? 353

    以「焦點」區分的評估類型?? 354

    一、方案�處遇規劃評估?? 356

    二、過程�監測評估?? 357

    三、影響�結果評估?? 363

    四、成本效益�成本效能評估?? 368

    以哲學觀點出發的評估類型?? 369

    一、目標核心�目的導向的評估?? 369

    二、顧客導向�客戶核心的評估?? 370

    三、改進導向的評估?? 370

    四、全面性�闡明性的評估?? 370

    進行評估:過程觀點?? 371

    將利害關係人納入評估中?? 379

    評估中的倫理?? 381

    摘要?? 382



    附錄:發展研究計畫── 給初學者的一套練習?? 383

    參考文獻?? 403

    索引? 409






    原序



      這本書是根據我過去在當學生、研究實務工作者,以及教師的經驗而寫成。尤其是當學生時所面臨理解何謂研究的困難之處;作實務工作者時,眾多研究方法在某些實務上適用與否的發現;當教師時,如何以簡單的語言來傳達一些艱澀的概念,而卻不偏離技術層面和準確性的能力,都形成了本書基礎架構的來源。



      研究方法在很多學術領域,例如:醫療、教育、心理學、社會工作、護理、公共衛生、圖書館學和行銷研究等,都被廣泛地運用。我認為,儘管這些學科內容或有不同,但是對研究所需的廣泛方法卻是相似的,這也便成了本書的核心想法。因此這本書便是針對這些學科所寫的。



      當然,有些學科著重在量化研究,有些學科則強調質化研究。而我自己的研究則是綜合了這兩種途徑。首先,研究目的決定了研究該採用量化或質化研究方法。第二,在現實生活中的研究大多包含了這兩種方法。在研究中,有些面向可採量化方法,有些則可採質化方法。雖然本書較偏重於量化途徑,但仍提供了適用於這兩種研究途徑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技術等之理論資訊。



      研究方法這門課需依不同程度進行教授。本書特別針對初學者和對此學科感到困擾的人所設計。因此,我不預設讀者的既有知識,也排除一些對初學者不適用的細節討論;我使用很多流程圖和例子來表達概念;本書所涵蓋的領域都以「由簡入繁」的方式來加以討論。 ?



      本書的架構設計係以我教學經驗所發展出的模式為基礎,偏重研究方法的實務與操作。因此,本書的內容主要陳述研究過程中的各項操作步驟。每一特定步驟的相關資訊皆彙整一起;而每章則呈現出該步驟的一個特定面向(見下圖)。例如,「形成研究問題」即為研究過程的第一項操作步驟。在這步驟下,你必須知道如何檢閱文獻?如何形成研究問題?如何處理變項和測量尺度,並且建立假設?因此,在這步驟下,共有四章,且使得讀者所形成的問題具有可研究性。這些章節標題各為「文獻探討」、「形成研究問題」、「確定研究變項」,以及「建立研究假設」。同樣地,在步驟三「建構資料蒐集的工具」中,其各章節包括「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運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以及「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將提供你進行研究時,發展資料蒐集工具的資訊。在每一個步驟中,提供了多種的方法、模式和過程,你可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我認為具備完整的研究方法知識是從事有效研究的基本要求。從處理資料蒐集的過程到回答研究問題,都需具備研究方法知識。統計和電腦在研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主要是在資料蒐集完成後才會運用到。對我來說,統計用在確認或者反駁那些從分析資料所得出的結論上是很有幫助,它可以呈現出在研究中的兩個或多個變項之間的關係強度,以助於建立其因果關係,並可確立研究發現的信心水準。電腦的運用主要在資料分析、統計計算、文書處理和圖表呈現,可使你節省時間並輕鬆作業。但本書內容並不包含統計或電腦資訊等面向。



      本書第二版的修訂納入了來自讀者和同事的建議。並加入一個新的章節︰第18章〈研究方法和實務評估〉。這一章主要是在探討研究方法和處遇/方案評估之間的連結,提供關於評估研究不同面向的資訊。第9章的〈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也更深入地探討資料蒐集時所廣泛運用的質化方法,且對研究典範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曾有讀者建議在〈撰寫研究計畫〉的章節安排上應做些更動,將其往前調整,因為一些學術系所希望學生們能早點發展他們的研究計畫;但是,目前的安排應可合乎邏輯,因此我並未採納。在其他章節亦增加了一些補充,力求平衡。有些地方的用字有改變,讓文章更加順暢利於閱讀。



      感謝很多幫助我完成這本書的人。非常感謝Dr. Norma Watson,花了很多心思在本書的編排和對內容提供寶貴的意見。如果沒有她大力地協助,本書不可能完成。



      我的學生也教了我如何教授研究方法這門課。這本書是我多年來從他們身上學來的反思結果。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在哪一個階段該如何傳授相關概念。感謝他們對本書的貢獻。



      我同時感謝讀過第一版大部分章節的Dr. Denis Ladbrook,以及他所提供的寶貴意見;還有 Dr. Deenaz Damania,這位量化研究的專家老友,感謝他的啟發及評論,最後感謝Valerie Marlborough的完美編輯。



    Ranjit Kumar




    其 他 著 作
    1.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
    2.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
    3.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