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江南又見雨霏霏
江南的雨,自古多情。她婉約細膩似煙似霧,染濕了小巷深處的石板路,染綠了白牆黑瓦後的芭蕉葉。弄濕了愛恨情怨的紅裳,彌散著隔世如煙的故事。
月光下,一把油紙傘從青石板橋上娉娉婷婷地走下,一彎溪水載著青年俊彥一棹雲水一葉舟地漂向遠方。午夜,誰家的琴聲低迴,如泣如訴,煙雨裡飄著幾多悱惻幾多哀怨。擰一把江南的雨水,翻開潮濕的書頁,啜一口清茶梨花作盞,滿地皆是染香碎玉的老故事。
時光的冷雨暈開歲月的漣漪,如同播放一張經年的老唱片,筆是唱針,在雨夜萬物的暗香中,吱吱呀呀地講述著一段民國塵封的往事。
他叫徐志摩,是浙江海寧硤石人。自古江南出才子,徐志摩的才情很早就脫穎而出。他五歲入私塾,十三歲文章出眾被譽為神童,十六歲到杭州讀書,又因文章錦繡,被省教育督查相中為乘龍快婿。二十二歲到美國留學,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學位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離美赴英國劍橋大學,只因為要找大哲學家羅素學點真東西。最後羅素沒有見到,在劍橋大學竟離經叛道地愛上了文學。他的新詩,被後人稱為民國新詩的開山之作。那優美、靈動、顏色濃烈的詩句曾迷倒了許多男女讀者,被稱之為中國的濟慈(John Keats)、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大概是江南雨的滋養,徐志摩的一生風流倜儻溫婉多情。他的幾段婚戀與他的詩文堪媲美,他勇敢地撕開了民國天空封建的厚雲,強塞進了一縷玫瑰色的霞雲,給沉悶的民國社會強添了幾段讓人津津樂道的花絮。他曾坦誠地說,我一生的周折,大多尋得出感情的線索。他的髮妻是一個溫順敦厚的世家女子,相夫教子很得老人家的歡心。但是,二十出頭的詩人,正是幻想理想愛情的浪漫時光,他喜歡濃烈的、美豔的,他憧憬的愛情是,粉蝶兒,翠蝶兒,翻飛的歡戀。對於長相平平的妻子他不甚滿意,儘管他的髮妻是天足,但他仍用小腳與西服來形容這段感情。他們的婚姻,如同西服的鈕扣扣進了中式長衫的扣眼裡,讓他不能滿意。
在霧都茫茫的英倫,他站在康橋上,在千百次的回眸中,他看到了她,目光便不再游離了。康河邊,站著一位衣著素雅的少女,她的裙裾在風中悠悠地飄著,如康河柔波中的水草。她帶煙含水地向他款款走來,他彷彿看見了江南湖畔小荷露角的青蓮。此刻,康河在他眼裡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一條河了。
只為那一次的邂逅,他便為她而燃燒。他認定,她是他命中的紅顏。他不顧世人的指責毅然拋妻棄子,想要與她執子之手共度一生。但英倫的天多是陰霾的,分手不要問為什麼,就像不要問花為何敗,水為何流一樣。在康橋的夜色中,他們悄悄地別離了。從此,他的心被她牽走了。他曾大聲宣告,我將於茫茫人海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後來他的愛情更加驚心動魄,他在世人驚駭的目光中,勇敢地攜朋友之妻走上婚姻的殿堂。當然,她風華絕代貌美如花,又兼琴棋書畫的文雅,每每她的出現,常令周圍的人都黯淡無光,卿怎麼能不為她狂?在詩人心裡,只裝著愛、自由、美這三個單純的信仰。
關於這段傳奇婚姻,在民國的天空掀起了軒然大波,但結局並非像詩人想像中的那般美滿。他滿以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愛情,從此,我喊一聲天,我從此知足!再不想望更高遠的天國!但是,人生如霧裡看花,無比美妙,但走近處卻原來幾處蟲嗑、幾處花殘。
是人沒有不想飛的。老在這地面上爬著,夠多討厭,不說別的。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到雲端裡去!到雲端裡去!詩人的話果真成了讖語,在他三十五歲的錦繡年華裡,真的化作雲彩飛入了雲端。
他的結局,正如他的詩一樣,他悄悄地走了,不帶走一點雲彩。沒有他,民國的詩壇少了許多新奇、優美的新詩,《新月》也從此黯淡無光。沒有他的民國,再沒有那轟轟烈烈的經典愛情。他的生命如煙花一樣短暫而燦爛。
有人說,只有徐志摩才配有這樣的死法。如果讓他活到八十歲,按部就班地生活,做一板一眼的文章,必定是比死更痛苦的事。詩人應該永遠年輕,比如濟慈、比如雪萊。有人說,他活著時像天空一道燦爛的長虹,死,則像平地一道驚雷。
人間四月天也正是江南雨霏霏時節。捲珠簾,依幽窗,看雨打芭蕉,觀珠落荷盤,難免心生思古之幽情。退入室,沏一杯香茗,燃一燭玫瑰香,在暗香幽深的夜晚,翻開《他在紅顏中》這本書,呷一口香茶,慢慢地品讀著。當你讀到詩人火熱的激情時,你可為他的真情而感動,當你讀到詩人的浮世情緣時,你也可為他而感嘆。品古思今,總能讓人有幾分感慨!
雨夜中,掩卷長思。你的內心總是山青水明的。